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200-21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200-210(第14/31页)

顺理成章留了下来。

    再加上去年分配的6名大学生,曙光厂两年分到了28人。

    叶满枝商量道:“孙科长,我们厂的出口创汇任务太重了,现在急需人手。你看这样行不?今年再给我们分配7-10人,之后三年我们就不再向上申请用人指标了!”

    “……”孙科长哭笑不得道,“你这算盘打的可真是……”

    70届毕业生是1965年考入高校的五年制大学生,基本上就是最后一批参加高考的大学生了。

    叶满枝将申请表往前推了推,“反正我们把申请交上来了,上级单位也要考虑一下我们的用人需求嘛!”

    “那你先把申请放在这里吧,正式分配的时候,我们会酌情考虑的。”

    叶满枝又与对方说笑了一阵,便告辞离开了办公室。

    走到一楼时,见到等在门口的林青梅,她跑过去问:“你的事情办完了?”

    “嗯,把我们厂的月报交给革委会办公室就行。”林青梅挽着她的手臂说,“走,咱俩吃午饭去!”

    两人在市革委会附近的国营饭店点了两碗大馄饨。

    林青梅将手贴在大海碗上取暖,感叹道:“这一天天没有消停的时候,听说我们厂要被下放到滨江了。”

    “下放滨江也没什么不好,对你又没影响。”

    林青梅是67届的政治系毕业生,毕业那年她打消了留校的念头,一直等到68年才被分配去滨江汽轮机厂的车间办公室工作。

    她是调干生,笔杆子不错,又擅长做宣传工作,加入工宣队搞了几次大型宣传活动以后,在今年初被提拔为宣传科的副科长了。

    林青梅吹着馄饨的热气,不满道:“对我怎么没影响呢?以前我们厂是中央直管单位,说出去多有面子啊,现在下放到滨江市了,那跟普通国营工厂有啥不一样?”

    “曙光厂以前还是军工厂呢,职工们都牛气哄哄的,现在收归地方了,还不是照样过日子!”叶满枝问,“下放工厂都是一批一批的吧?当初曙光厂从省厅下放到滨江市,就是跟八家企业一起下放的,你们这次有多少家?”

    “好像有十四家,滨江锅炉厂、轴承厂、电机厂之类的,全从中央直管变成地方管理了。”

    “那还真不少,”叶满枝劝她,“ 你就放平心态吧,由哪管理都一样,工资和福利待遇都不变。”

    林青梅低声笑说:“我妈总跟亲戚吹嘘我是大学生,在中央直管单位上班,要是知道我们收归地方了,她可能比我还失落呢!”

    “哈哈,那你先别告诉她。”

    下午还得上班,两人吃过午饭便返回了各自单位。

    叶满枝去雷万元的办公室,汇报了这次去教委申请大学生分配的情况。

    雷万元说:“大学生不着急,先把咱们厂子弟的事解决了。今年又开始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了,这几天不少职工都在问,厂里什么时候招工。”

    听到“上山下乡”这四个字,叶满枝就条件反射地头疼。

    厂里这几年几乎每年都要安排厂子弟进厂工作。

    尽管不能让所有子弟都能留在城里,但为了安抚职工,各单位每年都要拿出一定数量的家属工的名额。

    “咱们厂已经有1700人了,不能再往厂里招人,”雷万元说,“你看看果酱厂那边能安排三十人不?”

    叶满枝苦笑道:“戚彩云过年前就跟我说过了,今年决不能再往果酱厂里增添人手。”

    事实上果酱厂已经不是单纯的果酱厂了。

    曙光厂前前后后往果酱厂塞了170名家属工,为了让这些工人都有活干。

    厂长戚彩云又干起了老本行——生产罐头。

    但当时不少工厂停产停工了,采购罐头设备成了问题。

    而曙光厂的原则是,“抓革命的同时,也要促生产,不管社会上怎样变化,咱们要保证生产不停,劲头不松。”

    所以,曙光厂就自己组织设计小组,给果酱厂手搓了两条简易生产线。

    雷万元问:“要不再让车间给果酱厂定制一条生产线?让他们扩大罐头的生产规模?”

    叶满枝不赞成道:“这几年的出口订单减少太多了,果酱厂生产的罐头,有一半都从出口转成了内销。罐头的价格高,再扩大生产的话,有可能会积压库存。”

    “要是能上马电视机生产线就好了,”雷万元遗憾道,“别说三十人,三百人都能招得进来!”

    “谁说不是呢!”

    两人一时拿不出好办法,招家属工的事,也只能再拖一拖。

    *

    叶满枝去车间劳动了一下午,下班时,远远瞧见了潘主任,她特意在厂里多等了五分钟,才赶去车站乘车回家。

    晚上一家三口围在一起吃冰糕的时候,她跟吴峥嵘嘀咕:“我现在见到潘主任都不好意思搭腔。”

    “当初是他自愿去曙光厂工作的,”吴峥嵘挑眉看向她,“你怕他干什么?”

    “哎,不是怕他,就是有点心虚。当时说好了,让他当设计室主任,负责电视机的研制工作,结果人家半年就带着人把一台电视机鼓捣了出来,我们厂里却不肯生产了,这不是出尔反尔嘛。我每次见到潘主任都怕他问我什么时候上马电视机项目!”

    吴玉琢往饼干上放了一勺冰糕,啊呜一大口咬下去,满足地叹息一声后,接茬说:“妈妈,你们别生产电视机了,现在的电视节目一点也不好看。电视节目不好看,谁买电视机呀!”

    “我担心的就是这个!”

    叶满枝和闺女都属于电视节目深度爱好者。

    每次去吴家老宅看电视的时候,都要在老宅留宿。

    但前几年电视台停播了,去年复播以后,节目也不咋好看。

    不是转播八大样板戏,就是播放“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

    反反复复就是那些内容,播出时间也不固定。

    她俩现在都不怎么惦记看电视了。

    这种情况下,哪会有人愿意花几百块买一台电视机呀!

    所以,曙光厂转产电视机的计划一推再推,如果电视台不能恢复正常的话,他们是不敢轻易投入几百万生产电视机的。

    “我就是觉得有点浪费人才,”叶满枝眼疾手快地抢走闺女的半个冰糕球,“潘主任、崔老师、陈老师和郭老师都是很难得的科研人才,放在厂里研制电风扇有点埋没了。”

    以前他们的曙光牌电风扇只有摇头功能,但是自打这几位老师和大学生们来了以后,电风扇不但有了调速、定时功能,还有了遥控功能。

    除了台扇,还增加了落地扇。

    产品规格多达七种。

    稳定、无噪音、功能丰富,放在广交会上,曙光牌电风扇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先进产品了。

    虽然定价高,在出口市场上却非常畅销。

    吴峥嵘放下勺子,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