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永嘉: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公主永嘉》 70-80(第7/22页)

这个继母被父王斥责禁足,她岂能不恨?

    恨她抢走了父王的宠爱,原本父王最疼爱的是自己才对!

    哥哥无用,只有她自己清醒,等着见招拆招。

    可她斗志昂扬地等了许久,却没等来任何招数。

    继母对她们很好,却也只是礼数上的,其他时候,只要她们不行差踏错,这个人便不会关心她们。且她自己还有那么多事,冬日要去施粥,别人家都用白粥,唯独她煮糙米,为此自己没少在聚会时被人奚落。秦茵荣气得牙痒痒,碍于父王又不敢神事,差点憋出病来。可在一个多月后,出城赏景的时候,其他粥棚外人影寥落,唯独她家的粥棚前排着长长的队伍,还有足足六个,秦茵荣不由得意地朝那些之前奚落她的人抬了抬下巴,满脸骄傲之色。

    后来继母又办女学,办在又臭又脏的北城,听说收的都是寡妇媳妇,又有人阴阳怪气。

    秦茵荣不禁又生气,可是想起施粥之事,忍了忍,在一次请安时扭扭捏捏说想去女学看看。

    令仪答应了下来,只一条,不许秦茵荣暴露自己的身份,只做普通的学员。

    秦茵荣便想她是怕自己抢了她的风头,怕不能去才不情不愿地应了下来。

    那时候的女学才只一个院子,也没有贵女过来,她换上了最差的棉布衣衫过去,结果还是太鹤立鸡群,其余人哪怕尽力穿上好衣服来上学,最多也就是没有补丁而已,都是粗布衣衫,甚至有的是几块碎布料缝一起,花里胡哨的害人眼。

    她们最多只有一块细棉布的手帕,也只做装饰,轻易舍不得用。

    第74章 故人 。

    那天是一位嬷嬷教绣花, 她觉得很没意思,倒是旁边一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小姑娘,学的特别认真, 她拿着针,针上却没有线, 也没有布,只是虚空的学针法。

    秦茵荣手中自然有备好的针线手帕, 自己没用,索性给了她。

    那小姑娘立时感激涕零, 连连对她道谢,倒是心灵手巧,学了一遍就绣出一朵苏绣小花, 还把那块手帕送给了她。

    虽然这人绣的比她好很多, 可是依旧和王府里绣娘没法比,也比不过外面送来的绣品。可不知道为什么,秦茵荣还是收下了。

    休息的时候,她才知道,这位小姑娘这么努力学绣花, 是想自己能尽快赚钱,这样就不必被送到别人家做童养媳。

    秦茵荣不懂, “什么是童养媳?”

    小姑娘很诧异她不知道,把什么是童养媳告诉她后, 诧异的人换成了秦茵荣,“那不是要去别人家做奴婢?做奴婢还能赎身,你这是一辈子要做牛做马?!你爹娘怎么忍心?!”

    小姑娘垂眸:“就是我爹娘把我送过去的,人家给了银子,我哥哥就能娶媳妇了。”

    与其说是送, 不如说是卖。

    秦茵荣想说要多少银子,她把她买了算了,因着这是她遇到的第一个不与她比吃穿用度,还能和她好好说话送她东西的人。

    小姑娘比她开口更快,又期待又高兴地说:“可是等我学会绣花就不一样了,宫里的针法学会了,绣品就能卖很多银子,我娘答应我,只要我每月能赚半两银子,就不送我走!”她捧着脸说:“我隔壁的姐姐也是一样,她奶奶病了,欠了员外家很多银子,员外让她给他家傻儿子做媳妇,那个傻儿子不仅说话流口水,还会打人!她在这里学织布,如果能学会烟霞锦,就能还了银两,就不用嫁人了!”

    她满怀感激地道:“端王妃真是个好人!”

    秦茵荣没说话,怀疑这是继母的手段。

    可她又去了几次,留心之下,总有不同的人却大同小异的故事。

    她甚至特意找到小姑娘家,原来距离女学那么远,也是她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家徒四壁。小姑娘惊诧之余,高兴地拿出荷包,掏出藏起来的糖果,递给她,“这是我上次卖手帕时,偷偷买的五颗糖,送你!”

    买了五颗,荷包里还是五颗,可见一直没舍得吃,却见到她时分给了她。

    秦茵荣吃过很多糖,这颗是最廉价的一颗,且在荷包里放过,外面黑乎乎的,可是她不知为什么没嫌弃,捏起来放在嘴里,觉得是自己吃过最甜的一颗。

    后来她与贵女一同上学,一开始又是那些无聊的攀比,她以前很热衷,现在却只觉得无趣。

    那些讨好与攀附,也不再让她沾沾自喜,她之所以来这里上学,是因为喜欢听故事。

    她们故事里的地方在冀州,她就是从冀州来,可是在她记忆里只有高高的墙,甚至于前两年她还回去过,外祖母把她领在身边,不停地见人,见不同的人,参加宴席,相似的宴席。

    在那些聚会宴席中,她被很多人夸赞,自觉十分的了不得。可她竟不知道冀州还有巍峨的边关,关外还有落日余晖的沙漠,她的曾祖,祖父,父亲,便是在铁血狂沙中夺得了这天下!

    她心生神往,她的同窗们必定也是。

    因为从她们眼中,她看到了同样的渴望。

    甚至于,渐渐地,她们不再互相吹捧攀比,她们说的不再是时下最新的首饰与衣衫。她们在其他宴会时也不再写矫情空浮的诗句,花团锦簇的文章,她们会聊夫子某一场仗的得失,揣测边关将士的乡愁,关心边塞百姓的愁苦,书写徜徉万里的心愿。

    心胸开阔了,她觉得这个继母,虽然不讨人喜欢,但基本还算过得去。

    毕竟若不是这个继母开了女学,学堂那些贵女也不会都唯自己马首是瞻,当然她不承认这是因为她长在冀州的缘故。

    ——以前她很不希望别人知道她是从冀州过来,她羡慕那些生在京城的贵女,她们说着字正腔圆的官话,优雅而精致,把自己比成了乡巴佬。可是如今她们都来问她,问她冀州的风景,匈奴的模样,她不用再羡慕她们会吟诗作对,而换成了她们要跟着她骑马。

    所以,她开了口:“昨日我去外祖家,小姨却不在,往常我过去,都是她陪我,她对我很好很好,好的几乎无以复加。外祖她们也一直对我说,只有小姨做我的嫡母,才会真心待我们,她们也一直说小姨和母亲很像,甚至按着母亲之前的衣裳首饰样式为她装扮。我虽已不记得母亲,可看着画像,何止七八分像,甚至乍一看很难分清。”

    她说到这里不再吭声,令仪问:“你想与我说什么?”

    秦茵荣的心在挣扎。

    她已经明白外祖家打的主意,可她又在外祖家长大,被算计的痛苦与亲情纠结,让她再说不下去。

    还好令仪除了一开始问了一句,并未逼她,甚至不再看她,恍若她从未开口一般。

    秦茵荣想起她的新朋友,想起夫子教过的道理,到底还是再度开口:“我有一个表哥,嘴上没个把门儿的,最为狂妄。昨日他见到我,得意洋洋地与我说,小姨昨日不在府中是为了去见父王,还说以后”她有些难以启齿地道:“再过不久我便该叫小姨王妃了我怕她们有什么算计,想着你若知道,能提防一二。”

    一切反常果然都有缘由。

    令仪默了片刻,道:“不必提防。”

    秦茵荣问:“你就这般自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