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 30-40(第11/14页)

  【123:小脸都皱成苦瓜了,真的好喝吗宝宝?】

    【丐帮帮主:emmm女儿真可爱,故作坚强的样子太好笑了!】

    【流芳:你们?一群网络土著喊人家千古才女宝宝和女儿?高考古诗鉴赏及格了吗?】

    天幕外的苏轼看到此处却是哈哈大笑:“这个小女娃有意思!文叔,你养女儿有一套!”

    李格非假意道了声惭愧,内心却是忍不住自豪:我家清照以后原来出落得那么好看,看这率性灵动的样子,不愧是我女儿!

    明水县旁有一处风景秀丽的溪湖,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常和女伴相约到那里划船。

    小船悠悠地在水面轻晃,船桨微动,荡起一圈清浅的波纹。

    日暮时分,一道残阳映照水中,水天一色,橙黄掠影。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醉醺醺的李清照随口吟出了两句词。

    “清照,还有功夫念诗呢!再不回去今天我们都得挨骂!”女伴转过头来催促她快点划船。

    李清照直起身子,目光却还在这落日风景上流连,在同伴的催促声逐渐清醒,也急忙用力挥动船桨。

    结果急过头出了茬子,小船一股脑扎进了荷花丛里,扑面的荷香送来,李清照深嗅一口,听闻身后呼啦啦一阵响动,原来是栖息在此处的水鸟受到惊动全都一股脑振翅离开。

    “抱歉了,扰到你们休息啦!”少女清照冲已经飞远的水鸟们挥了挥手,面上却看不出丝毫愧疚之色,反而忍不住为这误打误撞感到有趣,和同伴一起笑了起来。

    余晖里,施施然赶回家的李清照又为先前的词补上了下半阕:“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少女的这场出游过于欢乐,以致于天幕外的人看了都被这轻松的气氛感染。

    天幕外的秦观拍手:“妙啊!文叔,没想到小侄女今后这么有才!”

    李格非却是皱了皱眉头,虽然他宠闺女,但这么在湖里乱窜实在太危险了,偏偏这丫头还笑得没心没肺。李格非很有作为父亲的自知,他可以肯定,以后女儿要是犯了错朝他这么一笑,他绝对半点气生不出来

    苏轼手边就是笔墨,随手记下了这两句小词,慨然叹道:“寥寥数语,一派烂漫天真,文叔,你的文采后继有人了啊!”

    还未说完这句,便听明意在天幕上开口:【才女一般都是少有才名的,少女时期的清照她不光有才还特别有个性,比如说,她曾专门写书批评苏轼写的词不好,上书给朝堂那群文人们提建议。】

    天幕外,刚刚夸完人家的苏轼呆住了,看了眼纸上的词,又看了看学生们:“我的词不好?”

    李格非:老师,你听我解释

    作者有话要说: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

    李格非:我女儿,真有文采!

    李清照:苏轼这人写的词不好!

    李格非:老师,你听我狡辩

    第39章 李清照(二)

    苏轼不是小心眼的人,每天在朝堂上骂自己的人多了去了,他岂会和一个与自己孙子同龄的小女娃计较,是以当即冲李格非摆了摆手:“你先住嘴,你莫要打断我听神仙说书。”

    李格非:

    天幕像是开了倍速,其中的主人公李清照拔节生长,读书、游乐,一整个随心所欲、放纵自如。

    微雨初霁,柳条抽绿,正是清明时节。

    少女清照和三五好友聚在檐下,手边的花篮里放着各式各样的草药野花,带着雨后的潮意和独属于植物的清香。

    一同伴翻看了一遍花篮,兴奋道:“今日采了这么多车前草!我定能赢!”

    李清照拾起一株芍药,建议道:“武斗太无趣了些,不如文斗时出新意。”

    “斗草”是时下女子闺中盛行的游戏,分为“文斗”和“武斗”两种形式。武斗只需要将双方草茎交织,看谁手下的草撑的时间久。而文斗却格外考验文采,韵律字词意思缺一不可。

    “那便依清照的意思文斗,我倒要看看这丫头今日能吐出多少佳词妙句来!”

    “是嘞,今日得让她把满腹墨水吐个干净!”

    同伴们嬉笑闹作一团,围坐成一圈开始游戏。

    “风吹不响铃儿草。”有人拿出了藤铃草。

    李清照挑出一朵鼓子花:“雨打无声鼓子花。”

    对方又挑出了金盏草:“长春栏下望金盏。”

    李清照信手拈起一朵玉簪花:“半夏丛中栖玉簪。”

    还未尽兴,便听前院的下人来唤:“小姐,您东西收拾好了没,我们过完节就要启程了。”

    明意补充道:【此处的启程指的是离开老家济南到汴京,这个时候的李格非当上了礼部员外郎,不再是当年到了京城买不起宅子的外乡人,自然要接妻子儿女前去汴京团聚。】

    天幕外,得知自己学生以后会高升的苏轼比自己升了官还高兴,兴冲冲地拍了拍李格非的肩膀:“我当初果然没看错你,我就说你以后会青云直上的吧!”

    李格非本人倒是神情淡淡,官大官小,不过是职务和责任的区别,在他眼里并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又看了眼天幕,再开口时,苏轼语气里带着羡慕:“这斗草我小时候也同子由玩过,那时也是这般自由自在。可惜我没女儿没孙女,文叔,你把你家小女许配给我家做孙媳如何?”

    这小女娃从小古灵精怪的,还满身才气,苏轼想了想自己家的几个孙子,觉得到时候可以任凭清照娃娃随意挑一个中意的。

    李格非大惊:“使不得使不得,孩子们还小,说婚嫁为时过早。”

    秦观一语中的:“老师,文叔的意思是,谁也别打他家宝贝疙瘩的主意!”

    天幕上的李清照已经十六岁,与母亲和幼弟一道,在粼粼的车马声中来到了传说中的汴京城。

    少女清照掀起车帘一角观望,尽管曾听父亲在信中说过汴京城的繁华热闹,但百闻不如一见,初来乍到,她还是为眼前的景象感到惊叹。

    一路行至内城,汴河上的拱桥画舫参差排列,沿街店铺酒肆数不胜数,垂髫小儿拿着糖人在人群里嬉戏追赶,各色小吃的香味钻进车厢,百戏艺人的方言、人群的吆喝声透过帘幕袭来

    “这便是我以后要生活的地方了,果真繁华醉人。”少女清照在心中暗想。

    【这个时候的李清照已经在京中小有名气了,归根究底在于李格非是个女儿奴,平日里自家闺女写出了什么好的文章诗词都要拿出来到朋友跟前秀一秀,苏轼的另一个弟子晁补之也是对这个侄女大为赞扬,久而久之,李清照的词就在汴京城的文化圈火了起来,以至于李清照少年成名,十几岁写出来的东西就是“文章落笔,争相传之”。】

    【123:这能怪李爹吗,我要有这么一个女儿,我一天发十条朋友圈。】

    【丐帮帮主:同样是十几岁,人家苏轼李清照名动京城,我只会阿巴阿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