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 30-40(第12/14页)

  天幕外,秦观拍了拍好友的肩膀:“文叔啊,没想到你为人低调内敛,在女儿的事情上这么不含蓄呀!”

    李格非沉默了,但他觉得,给朋友秀女儿的文章,这像自己会做出来的事。

    与此同时,汴京城同在听天幕的文人们既羡慕又嫉妒:“区区一个乳臭未干的女子,懂什么叫文章?不过是借了她父亲的名气抢出风头,女孩子家家,名声太过,伤风败俗!”

    然而天幕上的李清照马上就用实际行动让这些看客们说不出话来。

    刚刚到京城的李清照在与父亲团聚后,能够有更多机会近距离地接触汴京官员们的迎来送往,李格非也不避着女儿,往往就时政弊端在家中展开议论。

    自幼饱读经史子集,博观历代史书,又加之实际的耳濡目染,李清照的眼界和气度并不输于朝中的一些士大夫。

    恰逢此时,苏轼的一名学生张文潜借唐朝安史之乱的典故上书宋徽宗。

    论理来说,张文潜算是李清照的长辈,可她看完这位长辈的诗后却摇了摇头,直言还不够。

    “哪里不够?”李格非问道。

    “气度不够,辛辣亦不够,既然要借古讽今,就要讽到点子上,何必遮遮掩掩欲语还休。”

    年仅十六岁的清照提笔,一气呵成写下两首《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第二日,这两首诗经李格非之手传到了朝堂上,在大臣之间掀起了热议,几乎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这样见解深刻的诗文,出自一位刚刚及笄的小姑娘之手。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当年唐朝五坊里面供养了多少只知斗鸡玩乐的人,沉迷在酒肉堆里不知岁月更替。您说是不是啊当今圣上?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贪图安逸,没有忧患的猛将终究会在安逸中死去,北方异族虎视眈眈,你们还要这么岁月静好下去?

    【李清照的这两首诗写的大气又辛辣,她在诗中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安史之乱的起因和教训,并且指出唐朝经历这次祸患正是由于“君主昏聩无能,群臣尔虞我诈”,这已经不是拐弯抹角地骂了,李清照就差指着宋徽宗鼻子骂他昏庸享乐任用奸臣了,由此可以看到,李清照少女时期并不只是沉迷于自己的风花雪月,她对国家时事也有自己的见解和担忧。】

    【123:哈哈哈说好的婉约派掌门人呢,我们清照刚起来吊打一群男人!】

    【九九:真应该给北宋朝堂那群窝囊废们看看,人家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什么胸怀气度,他们自己什么格局!】

    被误伤归于“窝囊废”的苏轼摸了摸鼻子:“文叔,你这女儿果真了不起,比当今的许多男儿都要有勇气!只是,这天幕中所提到的宋徽宗究竟是哪位皇帝?”

    皇宫里,高太后皱着眉,同样在思考这一问题:“宋徽宗是谁?难道是眼前还未成年的孙儿?可在她看来,现在的北宋在她的主持下一片安宁,除了朝臣之间有些意见不同的吵闹,并不存在什么大乱子啊?怎地放到那个名为李清照的女娃娃嘴里,便成了有亡国的忧虑?”

    天幕之外的汴京文人们同样争吵个不休。

    有人对天幕中的李清照大为赞赏,直言这女子一语道出了大宋的痛点,有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骨。

    有人则是对李清照的那套论断不屑一顾,什么昏君?小皇帝现在勤奋好学,怎么就突然冒出来个昏君?而且朝廷里现在还有司马光顶着,司马先生一本《资治通鉴》彪炳千古,有他在,哪里会出什么乱子?

    与此同时,还有主张理学的一批人跳出来大肆批评:“女子妄议朝政,本就不合规矩,李格非根本就是想借自家闺女的风气谋名利,其心可诛!”

    这帮人按照惯例在茶楼里吵架,只顾逞自己的口舌之快,没有留意前来送茶水的老板娘早已变了脸色。

    老板娘将茶壶重重地往桌上一搁,双手叉腰:“女子为何不能评论朝政?同样都是长了嘴,凭什么你嘴里说出来的就是道理真言,女儿家说出来的就是妄议?来啊,张嘴给大家伙看看,你那狗嘴里是镶了金牙不成,吐出来的话也能闪着金光?”

    冷不丁被回怼的书生闻言脸涨得通红,拍案起身:“我看就是这天幕上的女子把你们蛊惑了!”

    自从这天幕出现,越来越多的女儿家意识到原来人生可以有这么多乐趣,近来都在议论着要走出闺阁,去看看这山河风光。

    老板娘冷笑:“女子怎么了?千古女子文有卓文君、谢道韫,才有武则天,哪个不比你有本事?”

    书生气急:“你竟然敢推崇武则天,女子弄权,那是牝鸡司晨的乱象!”

    老板娘听乐了:“这位公子,您说话前能不能过过脑子,现在朝廷主事的高太后可也是女子?您这话难不成是在讽刺太后弄权?”

    那书生也是口不择言,见自己说错了话,连忙在同伴的拉扯提醒下坐了下来。

    “耳朵不好就去治治,人家是千古第一才女,用得着‘蛊惑’我?诶我发现你这人用词怎么这么难听,难不成这就是你写了半辈子文章火不了一首的原因?”

    茶楼里传来一阵哄笑,老板娘占了上风,懒得和这帮酸腐文人一般见识,昂首离开了现场。

    天幕上,满朝都知道了礼部员外郎李格非家出了个才气过人的女儿,对着那两首借古讽今的诗作赞叹不已。

    而李清照本人却并不关心外界对自己的议论。

    她盯上了自家后院里的一棵桂花树。

    作者有话要说:

    1.斗草的诗句,参考《镜花缘》

    第40章 李清照(三)

    后院的桂花开了,轻黄颜色,暗香袭人,没有像别的花一般的艳丽外表,香气也是丝丝缕缕,若有若无。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多的是独属于自己的奇思妙想。

    此刻,李府的下人们看到的就是,自家姑娘立于桂花树下,仰着脖子对着半空中出神。

    “姑娘,您在看什么呀?”路过的仆人不解。

    李清照喃喃:“古往今来,世人歌颂梅花、桃花、菊花,屈原一生借那么多花咏叹自身,却独独漏掉了桂花,我今日偏要为这不起眼的桂花作词。”

    顿了片刻,李清照独自吟出两句词来:“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何必拿着外表去和其他花作比较,色淡雅,味幽香,桂花品格已然高标脱俗。

    天幕外,看到此处的苏轼乐呵呵一笑,对着李格非揶揄道:“这哪里是在说桂花,你家这个小丫头是在说自己审美独具一格,借着桂花表达自己的见解卓尔不群呢。”

    天幕中的李清照继续着自己充实无忧的闺中生活。

    除了写词外,少女时期的她着力于研究词学渊源,在十七岁这年写了一部《词论》,专门探讨写词的标准,并针对北宋的词人展开了点评。

    “我朝的词应当别是一家,柳永开拓了词学的新境界,使得小词在民间广为传唱,但他写的词字句庸俗,难登大雅之堂;晏殊、欧阳修、苏轼平生学问渊博,写词随心所欲,却未免有些不协音律过于粗糙;王安石曾巩的写的文章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