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 30-40(第10/14页)

回道。

    燕云十六州还得靠自己拿,子孙后代不能指望,谁能知道继位的是个什么玩意儿!

    /

    天幕已经半年没有出现了,北宋的百姓们在讨论新法的间隙,不时会感叹一句。

    “靖康耻”被编成了各种各样的书册在民间发行,许多男儿受此冲击已经开始枕戈待旦投身武行。

    苏轼这几日在东跑西窜忙着调查新法施行的具体效果,整个人晒黑了一圈,不过他干劲很大。

    因为他每去一个地方就被百姓围得寸步难行,大家从内心认为他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有什么意见在他面前都畅所欲言,王安石看中了他这个特质,强加利用,派他到全国各地挨个巡视一遍。

    “得!这辈子没被贬,到头来还是把山河游了个遍!”

    夜间回到住处,苏轼提笔给王安石写信:“介甫兄,这西湖的鱼真嫩啊,真可惜你吃不到!”

    写完以后换给弟弟写:“子由,老爹最近身体怎么样?我还得接着南巡,不过我准备去岭南尝尝当地的新鲜荔枝,嘿嘿,羡慕吧?”

    有时候苏轼还是会下意识望望天,但天幕再也没有出现过。

    他想,也许这个世上真的有另一个自己,酣畅淋漓地过完了苏东坡的一生,写出了名垂千古的锦绣文章。

    而自己,没有苏东坡一样的遭遇,或许以后是写不出那样好的诗词了。但整日和老百姓接触,看着大家生活在一点点变好,朝堂并没有像天幕一样变得污浊不堪,他又觉得此生相当值得!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间志向应当不再是空谈。

    蜀中客,宦海身,归来仍是少年人。

    天幕中的苏东坡如此,现在的苏子瞻亦如此!

    作者有话要说:

    后面就是李清照和辛弃疾的部分了,大概会是:

    李清照:众人在天幕上云养女儿

    辛弃疾:又莽又帅的一生!可以生擒叛军,也能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这样的婉转柔情。

    是完全独立的两个部分,和前面不掺和,大家按兴趣购买哈!

    第38章 李清照(一)

    【宋神宗元丰七年,在山东济南明水县的一处住宅里,一个名叫李清照的小姑娘降生了。】明意打开直播间,按照惯例向观众问好。

    天幕降临的时候,苏轼正处于人生中一个难得的辉煌期,高太后执政,旧臣归朝,弟弟苏辙在官场如鱼得水,除了有时候需要和司马光那头倔牛争执两句,生活处处恣意。

    彼时他正和学生李格非、秦观一道于苏宅临湖的一处凉亭里讨论学问,便听天音骤响,一女子不疾不徐的声音自天幕传来。

    “神仙说书?”苏轼不确定,看向旁边的两位学生。

    一旁留着络腮胡,一双铜铃眼大睁,形貌酷似张飞的是他的得意门生秦观,闻言惶惶然抬头,不曾从这骤然的变故中回过神来。

    而另一个眉目清秀如画,气质温润出尘的学生李格非也罕见地同秦观一道愣住。

    苏轼见多了人生变故,遇到这等荒诞事第一反应不是惊慌,反而看着两位学生开玩笑道:“李文叔,你向来沉稳,怎地今日和秦观一般像个呆头鹅?”

    李格非,山东明水人,字文叔。此刻听老师苏轼这般打趣他,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微笑回应,反而不确定地回问了一句:“方才那道声音可是在说,山东明水,李清照?”

    正当这时,明意的声音再度在天幕上响起:【民间道,济南有“二安”,一个是字幼安的辛弃疾,一个便是我们今日的主人公“易安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自小出生在名门,自幼饱读诗书,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天幕外,秦观回过神来,他不像老师一样没心没肺,反倒是最先捕捉到了同门李格非的不对劲,心头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秦观试探着问道:“文叔,你那个在济南的小女儿,叫什么名字啊?”

    李格非面如白纸,过了好半天才回道:“小女刚刚确定的名字,就叫清照。”

    作为一个把女儿当掌上明珠疼爱的父亲,当女儿的名字被这神迹一般的异象提起,李格非下意识的反应只有担忧。

    去岁离开老家时,女儿还是个在襁褓里只顾闷头大睡的小团子,李格非离家时抱了又抱才念念不舍地离开。甚至因为民间流传一种说法,说年幼的孩子不起名字就不会被小鬼收,他拖到上个月才与妻子去信定下了女儿的大名。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把自己为人处世如明月清风一般的志向寄托到了女儿的名字里,也希望爱女一生声光明磊落、秉性清澈。

    这异象是要做什么?李格非的心揪起。

    苏轼见状拍了拍学生:“莫慌莫慌,你细听啊,千古第一才女,这是夸呢!”

    李格非这才稍稍静下来,凝神去看这天上的动静。

    天幕犹如一副画卷徐徐展开,只是这画要比时下流行的水墨生动的多,其中的人物景观与现实一般无二。李格非认出来了,画面中那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正是自家女儿。

    “谁家的小娃娃,生的这么好看!”

    这几乎是北宋所有看到天幕的人的第一反应。

    这其中就包括正在看孙儿读书的高太后,她见多了宫中被养的精致的帝姬,乍然看到这么生动活泼的小女郎,也是忍不住微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天幕上的李清照摇头晃脑,一边以稚嫩的童声背着不解其意的句子,一边用那双滴溜溜的眼睛来回瞄,看窗边的麻雀在啄食,看从树梢掉落的一片叶子怎么旋转着在空中起舞。

    一道轻轻的咳嗽声在书房响起,小女孩这才意识到跑神被母亲抓到了,回过头来先发制人:“阿娘,这首背会了,换一首吧!”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是状元郎王拱辰的孙女,自幼也是饱读诗书。而这个时候,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早已凭借一手好文章在汴京城颇负盛名,李格非为人清正耿介,在教导女儿上却是宽松的很,除了在学问上对女儿有要求外,其他都是任李清照怎么高兴怎么来。】

    听闻此言,汴京城的诸多闺秀们都有些不相信:怎么高兴怎么来?真的能做到这样吗?她们平常听到最多的话可是,作为一个女儿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才是该有的样子。

    然而天幕上场景变化,马上便证实了明意的话。

    天幕上的李清照逐渐长大,按照世俗标准,她可委实不算什么乖巧的女孩。

    邻居家的男孩在斗蛐蛐,李清照拿着自己攒的小银块下注,见押宝屡押屡败,索性一把推开旁边的男生,薅了根狗尾巴草换自己来。

    父亲离家时在地窖里藏了几坛好酒,少女李清照绕过下人的视线,偷偷给自己灌满了一壶来喝。初次喝酒,辣意入喉,李清照被呛得连连咳嗽,末了却抹了抹眼角被呛出的泪花,拍手赞叹:“实乃好酒!值得一醉!”

    评论区此刻飘过一排的哈哈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