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宋仁宗: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家父宋仁宗》 130-140(第16/20页)


    可若连着三代帝王都封禅,必会为世人所讥。

    因此他去封禅,实际上抢的是儿子的机会。

    儿子看轻名利不假,但连封禅这种注定会在史册中添上浓墨厚彩一笔的事情都让,还是太出乎他的意料。

    这小子到底想做什么?

    他所珍视在乎的又究竟是什么?

    亲自看着长大的儿子,如今却看不透半分,何尝不是他作为父亲的失败与悲哀呢。

    但吃惊归吃惊,意外归意外,赵祯到底是坐了几十年龙椅的人,脑子暂时没想明白并不妨碍他身体本能发动,无比丝滑地接着赵昕的话开始推拒:“朕才浅德薄,哪里是能够去封禅的呢?大战方止,还是不要耗损民力了。”

    为君的艺术,在于平衡与拉扯。

    而为臣的艺术,在于良心道德自洽与揣摩上意。

    巧了,赵昕兼具这两种身份,而且深谙其中三味。

    就这么说吧,他无良爹对于封禅一事的推拒力度,堪比过年时与亲戚撕吧红包。

    想不想要,那肯定是想要的。但这得靠给的人态度坚决。

    于是赵昕撩起下摆跪下叩首道:“正是因为大战方止,所以官家才更需驾临泰山,不然天下百姓何以定心啊。

    “臣再请官家驾临泰山,祝祷天地。为天下贺,为我赵氏贺!”

    毕竟封禅一事于天下而言最大的作用就是凝聚共识了。

    南来的,北往的,都睁大眼睛看清楚了,这天下到底是谁做主的。

    在原历史线中因为打西夏都费劲,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心气逐渐被消磨殆尽,帝王拿不出足够的功业,也没有那么厚的脸皮再去打扰泰山,凝聚人心共识的方法就变成了封衍圣公,塑造文化认同。

    赵昕已经很多年没有在非重大必须场合曲膝下跪了,这冷不丁的来一下,给赵祯带来的冲击还要更甚于封禅之事。

    赵祯此时哪里还顾得上别的,连忙近前,想要把赵昕给扶起来:“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但他素来体弱,这几年又沉迷炼丹修道,饶是赵昕看着,也没少偷偷吞服铅汞之物,气候冷暖交替时尚觉身子骨不痛快,如何能扶得起赵昕这个自小打熬筋骨的。

    第一次没扶动,他只当自己是没加力气,儿子犯倔,所以他第二次用上了足足“七成”的力道,结果不仅还是没扶动,反而是捏到了儿子衣服下硬邦邦的肌肉。

    再垂首一看,是黑黝黝,浓密茂盛的头发。

    联想起梳头宫女每天早晨的小心翼翼,和越来越小巧精致的冠簪,他忽然明白了儿子如此作态是为了什么。

    这小子,还是一贯的不肯吃亏!

    搁这用话点他呢。

    赵祯瞬间没有心疼儿子的心情,他再是退居二线,再是权力被逐渐分割,再是声量比不过赵昕这个太子,但椅子是他坐着的,能够在紫宸殿里看到一片俯首称臣的后脑勺。

    结果你这混小子居然借封禅之名,藏禅位之意,想把你爹我的椅子也抢走?

    尽管这是父子俩当初商量好的,但有必要这么急吗?

    朕可就你这一个儿子,你的德才也早就是天下公认,只要你自己好好活着,没有人任何人能抢走这把椅子。

    而且朕的身体你很清楚,你我父子全始全终,为后世增添一段佳话不好吗?

    但赵祯转念一想,也能理解儿子为何如此行事。

    但凡有些心气,谁又甘心屈于人下呢,他当初面对章献太后临朝摄政,又何尝不是夜夜辗转难眠,如同百蚁噬心呢。

    尤其是至高的尊位触手可及,人人皆言你比已经坐在位置上的人更适合这个位置。

    而且此次伐夏,东宫系是出了大力的。这些人为了自己更进一步,也必定会怂恿儿子。

    如此看来,儿子能硬生生忍了五年,并且在下边人的怂恿下,仍旧对他执礼甚恭,亲自来垂拱殿开出优渥条件作为交换,已经是非常克制孝顺了。

    他比唐高祖有福气。

    但赵祯没有再去试图扶起赵昕,而是改换话题道:“对辽国你是什么打算?”

    如今局势大好,檀渊之盟又被辽国主动撕毁,不拿下辽国后世绝对会戳他们脊梁骨,所以区别仅仅在于以何人为帅,什么时候打,怎么打。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祀这方面扯不过,顺溜地把戎扛出来是可以理解的,因此赵昕不疑有它,自发站起身想了想后答道:“兵卒乃血肉之躯,久战易疲,纵然秦军,也是一年一战。伐辽之事还需从长计议,但臣已派了梁鹤入辽。”

    赵昕说的都是实话,他的确还没想好该怎么对

    付辽国。

    毕竟他也是需要休息的血肉之躯,伐夏之战差点把他的小身板抽干,不好好休息个十天半月的实在是提不起劲。

    因此对于赵祯的问询,他只能用套话来应付。

    战事未启,情报先行属于常规操作,任谁也挑不出理来。

    但这番话落入赵祯耳中就变了味道。

    对于伐辽儿子已经有了完全的计划,不再需要他在一旁指正,也不再愿意他知晓其中细节。

    翻译翻译就是:老实做好移动图章,要你干活的时候会喊你的。

    那么这番以封禅换禅位的交换就有了其现实意义。

    如今裹挟大势,兼之国有利器,伐辽必定比伐夏简单,说不定数年就能功成。

    而有了伐夏的前车之鉴,儿子肯定会被严防死守,再无机会出现在前线的。

    要是那时他还坐在皇位上,这份使金瓯重归一统的泼天大功又该算谁的呢?

    这小子可是说过,求的是千秋万世之功,亘古不衰之业啊。

    赵祯只觉心酸的厉害,背过身去不再看青春洋溢的儿子,强抑颤抖说道:“那就先不谈辽国。夏土新附,你打算怎么安抚人心?”

    再是立国时间短,尚未形成完整的民族意识,但也改变不了民族不同,习俗迥异,国家概念已经初步播撒的现实。

    好几百万党项人呢,一个处理不慎,喜事分分钟变丧事。

    毕竟强如彼时天下无敌的大漂亮军,打起治安战时,也是一打一个不吱声。

    更何况原历史线上的河湟开边,就是因为治安战变成烂摊子的。

    所以这个问题赵昕还真认真考虑过了,没有觉察到赵祯异样的他流利回答道:“臣欲效仿定难五州旧例,先拣选亲善我朝的本地党项头人和夏朝中的汉人官员充任州县基层官吏,以维护地方秩序。

    “再开恩科,以党项人为主,汉家强健敢为士子为辅,加之朝中能员坐镇,渐收民心。最后加商贸屯垦,潜移默化。至多二十年,必可使西北归治。”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曾经在定难五州起到过大作用,并成功让李宁令哥迫不及待来东京城过富家翁的零敲碎打办法,哪怕因执行出现问题,也掀不起大波浪。

    毕竟他可是打算持之以恒攀爬科技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