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宋仁宗: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家父宋仁宗》 130-140(第15/20页)

第一要务得是去拜见官家。毕竟不管关系如何,到底是为臣为子,大面上不能差事。

    但赵昕没有,他回宫后的第一件事是去了生母宫中请见,并大喇喇地要水沐浴。

    毕竟他说得再多,也没有脱得赤条条洗上一次澡,让母亲经由心腹宫人之口得知他全身上下并无伤处来得安心。

    然后再陪着吃了一餐饭,最后才换了一身不是很习惯的宽袖公服乘辇慢慢悠悠地往垂拱殿去。

    如此散漫的态度自然是得不到老父亲好脸色的。

    他人才刚到垂拱殿呢,里头就歘地飞出一个香炉,正好砸他脚边。

    陈怀庆还没来得及说一句殿下小心呢,人就被气愤的咆哮给压倒了。

    “逆子,逆子!白养了!白养了!朕为他担惊受怕,用尽手段,他呢,他呢!”

    都回来了还不先来看他!

    赵昕拍拍抖得如同筛子的陈怀庆,示意他先退下,然后弯腰捡起地上的小香炉,像个没事人似的走进了垂拱殿。

    “臣赵昕,见过官家。”

    “逆子……”即使是一身道袍也盖不住赵祯浑身火气,看着赵昕的时候鼻孔里都能喷烟柱了。

    赵昕只当没听到,自顾自说道:“千里风尘,臣形容不整,只得先沐浴梳洗才能不碍官家尊眼。”

    “Duang——”赵祯又丢了一个香炉砸到赵昕脚边,“逆子,阴阳怪气,同谁说话呢!”

    还官家啊,臣的。不说父子间的约定与默契,如今这大宋天下谁做主,你自己心里没数吗!

    赵昕持续性无视,只是腰稍微弯了那么一些,提高声音道:“得官家保佑,上苍庇护,将士用命,百姓齐心,臣赵昕侥幸伐夏功成,逆酋李元昊授首,拓地千里,增民百万,扬威四海,德被异域,此来特为我大宋天子贺!

    “臣斗胆请官家驾临泰山,祝祷天地,告知此国朝创立未有之大喜事!”

    第138章 全始全终

    赵昕言语中的驾临泰山,祝祷天地,用通俗一点,时人最常用的说法是封禅。

    其中在泰山之巅筑坛祭天,称为“封”;在泰山下的小山除地祭地,称为“禅”。

    两者合到一起,就是一整套祭祀天地仪式。

    这本是因古人生产力低下,对自然现象认识不足,心存畏惧之下所产生的自然崇拜,随着社会发展逐渐被赋予了政治意义,规模不断扩大。

    而秦皇汉武两位雄主均在泰山进行封禅更是为泰山铸就了正统光环。

    想证明自己才是那个承天受命的明主吗?那就来泰山封禅吧!

    有秦皇汉武范例在前,华夏后续君主向来对泰山封禅一事心向往之。

    而迄今为止,除却他此世的爷爷真宗皇帝为了去泰山封禅搞出一系列骚操作,极大拉低前去泰山封禅的帝王功绩平均值外,其余封禅帝王在本职工作上都是有着可圈可点之处的。

    也正因如此,后世历史中有着自宋真宗后帝王们耻谈泰山封禅一事的论调。

    出现这种论调并不奇怪,毕竟你宋真宗是什么样的人物大家心里都有数。

    小一统,说得难听点是割据王朝之主,在签订澶渊之盟这种承认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平等性,并通过岁币这种变相赔款换取和平的耻辱条约后,假造天书强行前往泰山封禅。

    虽然这其中有没有拿回北方,通过在泰山封禅彰显正朔,凝聚人心共识的积极意义在,但没有实际功绩作为支撑,就显得特别虚,浑身上下只有一张嘴是硬的。

    有大搞天书运动,造“祥瑞”的劲头,干点啥不好。

    多让百姓碗里添一块肉我都敬重你人品。

    毕竟这么做能证明你只是菜,不是坏。

    而且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把历经千年,多位帝王所凝聚的规则与公信力往脚底下踩,这谁能受得了啊。

    而在赵昕前世的历史线中,帝王亲自到泰山进行封禅一事,也的确是止于宋真宗。

    便宜都给你个不要脸的占完了,后世帝王要是还去,岂不是就是变相承认自己水平和你宋真宗差不多了吗。

    可丢不起那人!

    但上述不利条件对于赵祯来说是不适用的。

    因为作为一名封建帝王,为了维护统治合法性,祖宗成法都是要时刻挂在嘴边的,更何况干出一系列骚操作的是他亲爹呢。

    须知不继承债务的前提可是不继承遗产。

    但毫无疑问,赵祯从亲爹那继承到了极为丰厚的遗产,所以债务也就得由他来背负偿还。

    所以无论是出于本身对泰山封禅一事的渴盼,还是为亲爹收拾烂摊子的孝道,赵祯对亲往泰山封禅一事都是举双手双脚支持的。

    更何况在他作为大宋官家的岁

    月里,自唐末乱世就脱离中原管辖的交州、西北的广袤土地,是实打实地被重新纳入了统治。

    论实际拓土区域,他已经快要超过立国的伯祖父了。

    而且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把实控区大面积北推了,拥有了更大的战略纵深与容错空间,暂时可以抛却如果黄河失守,长江以北广袤土地将如何保全的烦恼。

    还对老对头辽国形成了两面包夹的战略进攻态势。

    有了西夏的土地与良马在手,他们完全可以绕过燕云十六州,从后方直取辽国上京。

    实际上折继祖此次追击败退的耶律洪基,就已经捎带手的拿下了几个辽国边境小堡寨了。

    得到的结论是辽国边军军备废弛,比夏军好打。

    如果不是折继祖但求无过,那么狠狠撕咬下辽国一块肉,甚至趁势发起对辽的灭国之战也未可知啊。

    总之无论怎么说,他的确是有能够拿得出手的功绩去重新抬高帝王封禅基准线的。

    别和他说这些都是倚仗儿子出色才能做到的,能生出这样优秀的一个儿子,何尝不是他的本事呢!

    后世小辈若有不服气的,那就自己也生一个啊!

    看你们有没有那个运气中基因彩票!

    不过条件充足并不意味着能够充分转化。

    确切来说,如果不是赵昕当面郑重其事地主动向他提出封禅一事,赵祯是绝不敢引导这些充足条件的。

    因为功过如何,青史自有公论。

    须知大唐扫灭群雄,完成统一的数次大战,同样是发生武德年间,而非贞观之时。

    而如今提及大唐,言必称太宗文皇帝,高祖武皇帝就是个哪里需要哪里放的摆件+吉祥物。

    他儿子只是要面子加降低后世风险,不是没有胆子和本事册封太上皇。

    平常仗着父亲的身份摆摆谱,发发脾气就算了,然而要是主动提出封禅……

    儿子路还很长,而且以他的眼界、心性、手腕,创造一个不逊于贞观之治的盛世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亲往泰山封禅一事上,明显是儿子比他更有潜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