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货郎: 第136章 第 136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小货郎》 第136章 第 136 章(第2/5页)

卖。

    这些都已经有定制,大家心里明白的。

    李裁缝也帮着管理绣娘们,还在帮引娘挑选合适的人去兴华府。

    挑绣娘去兴华府这件事,众人早有耳闻,有想法的自然会跟过去,一个是教别人之后,还能得到刺绣坊给的钱财,二是在引娘身边露露脸,说不定有晋升的机会。

    有些想法的人自然会主动报名。

    这点根本不用纪彬操心,他只要去兴华府就好。

    五月二十五,引娘生辰后五六天他才出发,之前来给引娘过生日的柴力都回海太城了,他还是没走,但最近真的要去一趟了。

    走的时候,纪彬忍不住对引娘笑∶”可别太想我。”

    引娘一听这话耳朵就红,只推着他离开。

    纪彬又笑,带着陈乙先去趟邑伊县,之后再从邑伊县去兴华府。这是早就商量好了的。

    不仅是纪彬自己想要走,兴华府作坊跟船运那边也在催他,甚至船厂李家也在催他。

    应该是新船已经做好,只等着他过去呢,纪彬还让卢益赖亚在兴华府等他,明显请他俩帮忙检验船只。

    出发之前还是要跟邑伊县新知县打个招呼的,新知县就是之前的主簿,因为程知县走的着急,破格提拔上来的。

    主簿也是实在没想到,他虽然举人出身,但当时名次并不高,而且家世一般。否则能跟着当主簿吗。

    谁想到时来运转,竟然让他遇到这种事。

    这位叫牛吉人的主簿刚开始只是代理知县,春安城刺史,宿勤郡知府觉得他还不错,前段时间才正式任命,吏部也通过了。

    毕竟只是个知县而已,不算特别严格。而且牛知县管得还不错嘛。

    肯定不错啊!

    无意得到这种好机遇,若还把握不住,对不起他之前读的书。

    反正牛知县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这可是邑伊县啊!

    不是什么穷得鸟不拉屎的县城,而是税收人口欣欣向荣的地方。甚至是为数不多有商会的地方啊。

    又因为纪彬的原因,这里多了不少作坊,又是一大笔收税,托之前知县们的福,县城的路也是不错的。

    官学慈幼院,一个比一个修缮得好,连留下的捕快捕头们都很得力。

    他是捡了个大便宜啊!

    周围多少同僚都羡慕他能在邑伊县当长官。

    至于昌伊县到兴华府的那条路?还有什么说的,有钱有人,修啊。牛知县自然知道这条路的重要性。

    所以纪彬跟牛知县聊天的时候,牛知县立刻透露了这条路的消息。

    那就是路已经修好了,原本骑马要三四天时间的路,现在缩短了一半,就算是马车牛车走,也只用不到四天时间。

    所以纪彬可以放心做生意。话虽然没有明说,可意思是这个意思。

    纪彬自然失笑,但心里也是高兴的。

    他走这段时日,邑伊县同样有发展,能不高兴吗。

    拜别知县,纪彬陈乙骑马上路。

    这一路果然如同生知县所说,修建得十分不错,道路宽敞,路也平坦。看样子是花了大力气修建的。

    其实纪彬之前就知道,他毕竟跟柴家,蔡运熟悉,这条路还是他家修的。

    他们走的时候,蔡运家小孩都出生了,纪彬引娘回来后还去送了礼,自然知道路的情况。这明显是条官道,估计因为邑伊县有钱,兴华府也还行,所以修建得非常漂亮。

    马儿走这路上面,明显很轻松。

    这一路走过去,还有不少大车,更有跟车的老板。

    他们自然是认识纪彬的,可惜纪彬陈乙骑马飞快,也没机会打招呼。

    可一见到纪彬,自然会有人感慨,他们宿勤郡出了这样的人物,怪不得在各地名声都在上涨。而且这位纪先生可是跟南军国各地的人都有联系,每个月的书信都十几封,都是各地好友写的,真厉害啊。

    纪彬都不知道,他跟好友们写书信,都成了厉害的了事。

    他这会已经到了兴华府城门前。

    此处城门已经被修缮得很好,门前的兵士见到他跟陈乙,眼睛明显亮了,立刻向他打招呼。

    于是这里就跟昌伊县一样,不少人都把纪彬围住。

    其实兴华府所有人都知道,纪彬早在四月底就已经回了纪滦村。离家好几个人,自然有很多事要忙。

    可是兴华府众人等了那么久,还是没听纪彬要来兴华府的消息,这让不少人都有些着急。

    纪彬不会是不想来兴华府了吧?

    可他家还有铺子在这啊,俨然已经是整个兴华府最大的杂货店了,里面南北杂货,各式物件,简直应有尽有。

    准要是想买东西,都会来他家的。总不能真不在意这边吧?

    船运骆家,船厂李家渐渐写信给他,现在总算是见到真人了,不少人都围着纪彬说话。这还在城门口呢,话都说不完的。

    纪彬笑着推托,他还是想去自家杂货店看看,其实他那点事大家肯定都知道了,他再说一遍也没意思啊。

    总不能让他再自夸一顿。

    纪彬越是如此,越是被夸名士风范,就快成兴华府的典范了。

    这点兴华府新知府了解得最深。

    新知府名叫晁山,原是上届科考的榜眼,今年不过三十四,应当前途远大,可当时朝中科考的主考官是禹王一派的人。

    他们那届的考生都算是那位主考官的门生。之后禹王落败,他们这群人自然受到冷落。即使他们什么也没错,只是在错的时间考上科举而已。

    晁山也明白,太子是没功夫故意磋磨他们的,只是其他人下意识远离这群人。他们这一届的状元更是因为棉花案下狱,谁让状元太巴结禹王。就剩探花跟榜眼,还在翰林院战战兢兢任职,谁也不敢出一点差错。

    至于其他人怎么样,晁山也不清楚,约莫就分两种,一个跟状元一样站错队,还有一种就是他们这种被党争连累,虽没入狱,但备受冷落。

    谁知道就是在年末几天里,太子正式着手调配官员,看了他之前的文书,还以后办得几件差事后,竟然召见他,问了几个问题。

    还问他对海禁一事怎么看。

    当时圣人生病,太子,也就是现在新皇掌管所有政事。被这么看似简单一问,晁山简直满头是汗。

    权衡片刻,晁山讲出自己的看法,等他再从政事堂出来,已经过了两个时辰。这简直是当场写策论啊!根本又考了一次科举!

    等他回去之后,直接在床上躺了大半天才缓过来劲,再接到消息,就是收到外放任职。让他去接替王巡查,掌管鸟不拉屎,又穷又乱的兴华府。

    要说外放那是好事,如果没有外放几年,也不能回京再升职,可外放到这种地方,又是两说啊。可他身份又不一样,毕竟是禹王那一届科举出来的,晁山咬咬牙,肯定去。就算兴华府鸟不拉屎他也去,万一熬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