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空热恋: 10-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青空热恋》 10-20(第10/14页)

了回去。

    “别这么说啊!”吴茗笙挺心疼她的,但这种事也分不出个是非对错来,“你们只是性格不太合适罢了,缘浅自然就得散。人在不同的阶段就是会遇见不同的人……”

    她原本想说点鸡汤安慰林望秋,但奈何不是口齿伶俐、思路清晰的人,实在编不下去,只能“故技重施”,摸了摸林望秋的脑袋说:“别自责了,三年之后再看这件事儿,你肯定早就释怀了。”

    或许吧,林望秋现在更多的是自责。但三年后再想起,估计更多的是遗憾。

    但成长就是面临一个又一个最终长眠于风的遗憾后学会释怀的过程。

    这是林望秋早就明白的道理。

    第十八章:黑色周四

    1929年10月24日星球四,美国华尔街股市突然暴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这一天被人们称作“黑色星期四”。

    而在高二十九班,因为星期四这一天的课表上有四节数学课,借由这个著名的历史缘故,星期四变成了“黑色星期四”。

    对林望秋而言,这一天更是“黑上加黑”的一天。

    因为她再次被叫到了办公室。

    只是这次不再是数学办公室,而是历史办公室。

    年级里常常有人戏称林望秋为“文科战神”,如果有人向她取经,不论是数学、英语、语文还是政治、地理,她都能侃侃而谈给你分享一堆心得和学习方法。但如果那人问的是历史,那么很抱歉,她只能说她自己的历史成绩也是忽高忽低,考试常常只能碰运气。

    高的时候吧,考个年级第一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低的时候呢,年级五十开外也是常有的事。

    这次很不幸,班上的一个历史小模,林望秋成绩忽低到了极点,直接跌到班级二十一了。

    现在她正在历史办公室接受历史老师的“审讯”。

    以下是一场历史知识问答(针锋相对的过程)。

    范泱非:“罗马共和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林望秋:“公元前509年,公元前508年克里斯提尼改革。”

    范泱非:还给我秀上了是吧?等着接招。

    “秦朝什么时候建立的?”

    林望秋:“公元前221年。”

    范泱非:“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什么?”

    林望秋:“《十二铜表法》。”

    范泱非:“什么时候颁布的?”

    林望秋:“公元前五世纪中期。”

    范泱非:“具体什么时候?”

    林望秋:“公元前449年。”

    范泱非:“英国光荣革命哪一年?”

    林望秋:“1688。”

    范泱非:“与之相关的一个重要法案是什么?”

    林望秋:“《权利法案》。”

    范泱非:“那个‘li’?”

    林望秋:“‘利益’的‘利’。”

    范泱非:“英国什么时候完成工业革命?”

    林望秋:“1840年左右。”

    范泱非:“很好。一战是什么时候?”

    林望秋:“1914到1918。”

    范泱非:“有哪两个阵营?”

    林望秋:“同盟国与协约国。”

    范泱非:“二战呢?”

    林望秋:“1939至1945。”

    范泱非:“北洋政府时期,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分别是什么时候?”

    林望秋:“分别是1916到1927,1924到1927,1927到1937。”

    以下省略N个问题。

    范泱非:“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

    她突然不考年份了,林望秋脑子里空白了一瞬:“老师,您得给我具体的材料让我分析。”

    范泱非高冷地来了句:“没有材料,这个我之前让背过的,你直接背给我听就行了。还是你根本就没背啊?”

    她确实没背。

    林望秋历史很少大段大段的去背诵,都是记些要点,然后考试的时候根据材料发散着去写。

    她觉得历史和政治的学习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政治绝对要尊重课本,书上的知识点不仅要背得滚瓜烂熟还得融会贯通。而历史,背书是没用的,更多的是在所学知识的大背景下对材料进行t?正确的分析与理解。学历史思维体系很重要,脑海中必须要有一张无形的导图,从总体着眼,不能拘泥于细小的知识点。

    当然,以上仅是林望秋个人的方法论。事实已经证明,她的历史学习方法是不中用的,不然此刻也不会站在历史办公室里。

    “粮食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还有白银的流通以及赋税制度的调整。”

    林望秋只记得这么多。

    范泱非睨着眼问:“你觉得考试的时候你就答这些能得几分?”

    林望秋脸上看起来很乖巧,说话的声音也是轻细的,但话意却十分叛逆:“考试的时候还有材料,我会结合材料分析,不会只写这几句话。”

    见她还是这么“不知悔改”,范泱非也不绕圈子了,直指林望秋这次考试的问题所在:“这次考试,你大题分数这么低你就没反思过吗?材料你再怎么分析,自己临场写出来的语言都不够系统、不够理论。因为你平常不背书!”

    “我让你们背书的目的是为了让你们养成历史语言习惯,同时也能培养历史思维。当然了,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他们分析材料的能力有所欠缺,背书是得分的唯一办法,不然考试的时候一点也写不出来。我说这么多就是为了让你明白,背的内容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背书这件事本身。通过刚刚我问你的那些问题我也发现了,你并不是不喜欢背书,那些和年份相关的问题你都对答如流,就算是历史上不太重要的小事你都记得清楚。而且我听政治老师说,你政治挺爱背书的啊,政治书都被你由厚背薄了。所以为什么我叫你背那些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分析总结你都不背呢?”

    林望秋嗫嚅道:“我觉得历史不用死记硬背。”

    范泱非点点头:“这句话我认同。那你倒和我说说,学习历史最重要的是什么?”

    林望秋说:“我觉得学习历史要从总体上把握,各个历史事件之间是有联系的,时代的变迁交叠中前后存在必然偶然的联系,这是横向来看。要是纵向看的话,还要和同时期的外国进行对比分析。我始终认为,历史是一张大网,只有俯瞰全局才能理解好它,而不是只专注于某一小点。”

    她这番话说完,范泱非甚至忍不住为她鼓了鼓掌:“我敢说你的历史境界绝对比班上的绝大多数同学要高,这也是为什么明明你不怎么背书,但有时候考试也能考得不错的原因。的确,学习历史不能小家子气,割裂地看各个历史时期或是历史事件是不能学好历史的。你或许觉得我让你们背书会将你们的思维局限在单独、特定的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