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 260-2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 260-280(第25/34页)

玕也就放下了这微薄的关注。

    在楚国往外的西北方,越过大片垦荒后的耕田,即将成熟的青菜们充分吸收了经年累月空置后恢复的地力,被掩在中心的花朵含苞待放。抵达荆南不久的牲畜放牧与集中养殖区域,在中原腹地十分令人惊奇的大片草场上,牛羊马匹踩过过往的断壁残垣。

    负责照料牲畜和判断、实验喂养方式的农科院成员,为每头牲畜都建立了精确到天的记录,若当时聚集卖出牲畜的草原人看到这些牛羊,或许连认都难认。

    接受了路上调养的这些牲畜,大力缓解了荆南牲畜短缺,耕田和运输极大受限的困境,为即将到来的采收和耕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买牲畜被骗?恰恰相反。

    前往草原、冠以玄刀寨之名的那支小商队里,农科院的女郎们从鸣水开始跟随襄王走南闯北,整合了经历鸣水、东荆和荆州三次信息收集,在选种和如何判断优良种上面,虽然比不上常年与牲畜打交道的老牧民,却也达到了齐国境内能接触到的品种认知筛选顶峰。

    而在草原问出的一些看似愚蠢的问题,则为农科院的选种指南提供了更多的印证。

    这一步险棋进则为荆南解决重要的畜力储备、优化部分中原区域的牛羊等等血脉,退则折进去大半农科院牲畜部分如今的核心精英,薛瑜收到平安留下的消息,才算完全放下了心。

    “煤矿的处理还需要再调整……你打算管这个叫做无烟?”

    薛瑜第无数次把煤矿实验打了回去,久久没能达到她想要的标准,不由得冷下了脸。

    匠人擦着汗,喏喏应声。从已经稳定供应了半年多的炼焦体系、和过往制炭行业里抽调出的匠人,已经是当今对煤炭最了解的一批人了,虽然不觉得自己有那么吓人,但把刚成立不久的煤炭研究小组吓崩溃就不好了。

    薛瑜缓和了口吻,“在第三个方向下再多做几次试验,放心,你们已经快成功了。”

    虽然快成功和成功之间,往往隔着极长的距离。

    薛瑜想想不厌其烦地给所有人讲实验室手则、控制变量法等等基础内容时的暴躁,终于体会到了一点导师听到他们当初说“瞎几把搞出来的机械对了,但是不能复现”的心梗。

    东荆加上荆州两处煤矿开采,不仅供应了现下齐国高速运转的铁官坊冶炼、荆州矿区材料的预处理、东荆各个工坊的运转,经过铁匠们的第二次修改,蒸汽矿铲2.0版本进入荆州增产,让煤矿出产尚有余力。

    煤矿的使用在走到后世无烟煤状态前走过多少高污染路线,薛瑜再清楚不过。本着薅羊毛和减少污染两方面考虑,煤炭得经过脱硫除杂质等等处理,才能以良好的使用体验让人心甘情愿地花钱。

    劫富济贫,向来是薛瑜做惯了的。

    “算了,还是出道题吧。”薛瑜权衡了一下时间,放弃了去全程跟进煤炭研究的想法,提笔为秋收后就要到来的考试写下了新的试题。

    心梗嘛,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276.  秋收   粮食增收与劝学进行中

    不管是推镰还是别的什么, 在进入九月后的第一场秋雨过后,大面积完成了种植的东荆土地上,佃户们挥舞着他们的农具, 全家上阵进入了忙碌的收割季节。

    以短短半年内确立的东荆地标式建筑群:白露山-白露商街为核心, 从商街周围时常寻觅机会的零工、跑腿和小型下乡收购商贩,到围绕着白露山的农科院、试验田和已经搬迁到离白露山不远也不至于太近位置的几大工坊, 开始了暂时来看还是一年一度的人流减少期。

    毕竟,粮食的成熟可不会等人!

    不过比起往年只是单纯的收割地里的五谷杂粮, 今年增添的苜蓿和投放进地里的鸭鹅等禽类,为填满公田佃户乃至于庄园佃户们的储存,提供了有力保证。

    虽然对于公田佃户们来说,按着襄王殿下的新规则进行的种地活动,着实麻烦了些, 但看在农科院讲解的那些新奇知识、被襄王推动安装的水车和道路等等便利的份上,些许小麻烦并不能成为阻碍。

    事实上, 短暂、不连贯、以实用为目的的农科院突击教学下, 他们依靠着过往的经验能够理解“选出一亩地里最重、最饱满的谷穗”的要求, 但对各县县令领着差役们来各块田地里收集具体的“这块地是否有水车、靠南靠北、施肥次数、施了什么肥”等等讯息,很难更进一步去理解这些要求对来年的耕种有什么影响。

    好在大多数时候也并不需要他们理解,只需要依照要求完成。

    薛瑜不懂农学,但她懂得实验。

    苜蓿田、冬耕实验,这些在鸣水完成过的实验, 在东荆得到了扩大。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变量筛选下, 单纯的经验式种植能够梳理出足够多可行的未来种植变化。

    这个时代并非没有灵光一闪下产生的特例,也存在一些特殊实践条件下诞生的新发现,她需要做的就是,收集它们, 重复它们,直到它们可以推广开来。

    薛瑜已经收到了距离东荆最近的怀阳县公田的部分收割结果,共计十三亩完成收割的田地里,能看出的变量影响不多。

    但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最先成熟的水车附近的三亩情况相近的麦田的收获。与另外两处距离较远的麦田收成对比来看,充足的灌溉和肥力跟进,提升了足足三成。其中,还要算上似乎频繁浇水导致的其中一亩地的产量并没有明显提高,这种拉低平均值的参考对象。

    无论在什么地方,在精力和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优先供应头部资源,保证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是人权衡利弊的本能。就好像水车建立后,人们会主动将肥料更多的倾斜给水车附近的田地一样。

    只是有时候,会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薛瑜将秋收第一批成果汇报附带的数据放到一边,在汇报文书后面,紧跟着农科院的说明,批复了关于“新年度筛选少虫增产种苗”计划的内容。

    东荆郡种的不止有小麦,粟米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不过相比于如今更娇贵也因为产量偏低更能卖上价钱的麦子,粟米并没有被那么珍视罢了。

    而其他杂粮也会在地里出现,尤其多见于豆田等等,形成杂粮田地种植状态,在没有足够力量抵御天灾,也无法总结出一定的施肥、锄草、除虫规律的情况下,杂粮种植相当程度上保证了田地的出产量。

    不过现在,薛瑜要让他们做的只是,从精细化种植开始,用这半年来总结到的一点经验,准备迎接明年。冬耕只会牵扯到小麦和一丁点围绕供暖房屋开垦的自给自足菜地,这次只是第二次重复试验,尚不需要增加别的变数。

    不管是在东荆,还是今年初次接触冬耕推广的其他郡县中的军屯,都是一样。虽然薛瑜并不清楚各地的实际执行会怎么操作,但理论上,看着根据去年冬耕前后的记录整理出来的简单执行方案,应该不至于出什么大差错。

    种出来的都是军队口粮,将军们在这些粮食的重视程度上绝对比薛瑜操心得多。

    “殿下,征税的事已经来了第二批人询问了……是继续拖延,还是直接告知最后的征收时间?”

    江乐山敲了敲门,有些无奈地打断了自从阅兵结束,就迅速再次宅了起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