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咸鱼: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在年代文中咸鱼》 50-60(第13/14页)

儿。

    王家沟大队长更是如此。

    他对这四个闹腾的知青还是很喜欢的,非常爽快把叶榆三个的介绍信写好,还纳闷徐飞为什么不回家过年。

    徐飞回答因今年下乡时间短暂,其实下乡前已经和家人商量过了。

    大队长当即欢迎他在王家沟过年,还邀请他一起在除夕夜吃年夜饭,还调侃一句:“只要不是叶知青上门,绝对管饱!”

    是的,现在基本上是整个王家沟都知道叶榆惊人的食量,想一想她的武力值,这很合理,但也打消他们请知青吃饭的计划。

    也因此,目前只有王狗剩和王老二他们宴请过知青。

    徐飞、韩景、花菲菲听到大队长的打趣都乐了,唯有被点名的叶榆莫名其妙:“……你们没事吧?”

    与她何瓜?

    第60章 热辣火锅

    临行前一夜, 知青点又搞了个简单的庆祝晚宴,呼应第一夜刚到时。

    寒冬腊月,吃火锅正好。

    一般来说, 吃个鲜汤就行, 但他们的主要食材野猪肉、野猪内脏、野兔肉、野鸡肉等腥味有点重, 并不适合原滋原味的煮,在叶榆的建议下, 煮一个麻辣锅。

    韩景和花菲菲过去并不怎么吃辣, 但在知青点待了一段时间,被来自湘江的徐飞和什么口味都行的叶榆彻底带偏。

    花菲菲下午便开始做火锅汤底, 倒入相对多一些的油, 热一下锅,再添加辣椒、花椒、姜蒜、豆油、冰糖以及一些从杨秀秀那里交换的蜀地调料开始爆炒。

    这香味真的是相当霸道,浓郁到一整个院子都是人的呛声。

    香味炒出过后,再加上水和盐,适当一点点料酒,因有些带骨头的肉不容易被烫熟, 也将它们加入一同熬煮。

    至于切割肉片内脏需要刀工, 叶榆从不让人失望,花菲菲只是简单一说, 刀光剑影后,一盆盆食材已处理得干干净净。

    是的,一盆盆。

    考虑到叶榆的食量,木碗已经不适用,木盆才是最终归宿,还要挑几个大的,能把大半头野猪放进去的那种。

    为了春节回家不挨饿, 这顿火锅由叶榆宴请,贿赂花菲菲、韩景、徐飞帮忙制作了许多肉干肉丸肉丁肉酱之类,她自己还在山上搞了几头烤野猪以及其它烤肉丢入空间。

    并非叶榆一定要吃这么多,只是已经习惯了顿顿饱,又怎么能忍心重新挨一点点饿呢?

    主要食材都是肉,蔬菜种类少但量加起来还挺多,土豆、玉米、豆芽、豆腐、萝卜、白菜、冬麦菜等。

    这些都是和本地村民换的。

    村里消息灵通,从叶榆、花菲菲、韩景向大队长请假开始,村民们已经知道他们仨今年春节会回家,甚至知道他们回家时间,这顿饭相当于知青点的提前年夜饭,他们当然也不会吝啬。

    除了蔬菜和粮食,甚至换了一些冻梨,煮了一大锅清热润肺的冰糖雪梨汤。

    寒冬腊月不适合在院子里聚餐,为了缓解小厨房的压力,在修浴室的时候紧挨着厨房扩建了一个临时小客厅。

    为什么说是临时?因这是纯土屋搭建,房顶上搭的茅草,需要随时更换,也有大雨天漏雨甚至于漏冰雹的风险。

    好在客厅主要是拿来吃饭,里面不会放太多东西,在客厅正中搭一个土灶台,点燃火,锅放在上面,一旁桌子则是堆上食材,四人围着火锅顿时有那种吃年夜饭的感觉。

    而且相当丰盛。

    韩景问:“要先说点什么吗?”

    花菲菲、韩景、徐飞一同看向叶榆,只是不等叶榆开口,他们异口同声说了出来:“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叶榆:5。

    然后又齐刷刷笑了起来,叶榆评了一句像一群傻子,然后自己也忍不住弯唇笑了,怎么说呢?就当中了傻子病毒。

    开干!

    麻辣火锅是真的很好吃啊,又麻又辣,冬天里也能吃出一身汗,冰糖雪梨汤冰冰甜甜的,正好能解吃肉后的油腻。

    花菲菲、韩景、徐飞也从未想过,自己竟有需要解腻的一天。

    花菲菲已经决定回家一定要和父母絮叨下乡肉吃到饱、没有菜吃的可怜(花父花母:……这孩子疯了吧?)。

    这个晚宴可比刚来一天少了陌生与局促,和谐热闹许多。

    次日,四人一并出发,徐飞打算去镇上买年的同时,也送他们一程。

    村里还有村民出来“偶遇”他们的,尤其是小孩,天真地问,他们会不会回到城里,再也不回来。

    韩景和花菲菲条件反射说不会,话说出口才发现已经说了什么。

    一开始,他们是迫切想要回家的,现在回家反而有一点点不舍,不舍得这青山绿水、乡土人情,更重要的是还有同伴。

    来到镇上,先去邮局,徐飞和花菲菲又有报社回信。

    徐飞的回信依旧很多,不止燕京,还有其他城市的报社,花菲菲也有进步,让人惊喜的是韩景终于破零,喜不自胜,拿着信笑的像是地主家的傻儿子。

    徐飞不由问叶榆:

    “真的不写吗?”

    见过叶榆的字,还有时不时听她口中蹦出奇怪但意外有道理的词,他不认为她是写不了文章的人。

    相反,叶榆若是写了文章,他绝对报名当第一个读者。

    “不。”

    叶榆理智且坚决地拒绝,她不缺那一点稿费,对于成为文豪之路也并没什么兴趣,祝福他们新的一年越来越旺。

    几人又关注了报纸上的其他文章。

    不出意料,果然有同批的其他知青作者,尤其是青年日报,知青的文章加起来几乎占据大半江山。

    文章内容大部分都是向阳,歌颂祖国和人民,但也有极个别批判性内容,这还真和徐飞那篇写供销社现状的文章有关。

    因徐飞第一次投稿质量过硬,收到第二次投稿后,报社编辑是期待的,主要是这个时刻大佬要么被举报要么缩着不敢出头,他们真的急缺文章啊!

    一看内容,每篇都不错,最有记忆点的却是一篇批判性文章。

    “这要不要发表?”编辑倾向于发表,但他必须考虑整个报社乃至于自己的家人,将文章上交领导审核。

    领导也不太确定,针对此文,报社连夜开了一个会,会议上众多编辑激烈争讨。

    结果是登报。

    一来供销社不涉Z;二来徐飞的文章内容虽然是现实批判,但言语并不犀利,处处还报有对未来国营商店的美好愿望,言语中溢出一个有志之士的拳拳爱国之心;三来当然是徐飞下乡知青的身份。

    报纸刊登后,果然引发热议。

    在这个商品经济被抑制的时代,每个人都会去国营商店买东西,文章里描写的售货员仿佛就在他们身边,连翻白眼的动作和讲话的语气都一模一样。

    这真的太生活化了,只要是个人会说话都能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