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他总在翻旧账: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陛下他总在翻旧账》 30-40(第25/29页)

浮,呼吸短促,像普通人一般。

    镇西侯的眼神变得凌厉,不见平素的昏聩样。

    “书送世子手中了。潘启查宫里探子查得严,咱们的人都被清出来了,现在宫里除了弦歌,已经没有能帮到世子的人了。”坐在角落的美人同样打手语。

    “这倒无妨,”镇西侯打手语,“世子在宫里,陛下会看顾他。”

    “咱们第一批人进西南了,西南山多,西南王在山里囤积了大量粮草军备等必需品,不需要从山外运送,很难找到踪迹,慧慧还没到西南?”镇西侯问。

    慧慧是镇西侯手中极其擅长寻找踪迹的人。

    “慧慧给世子找药不顺利,深入腹地了,前几天才联系上,现在在路上呢,世子传信说陛下派了秀秀出去,秀秀先找吧。”

    镇西侯点头。慧慧和秀秀是亲姐妹,都是他们从岭南挖回来的人,擅长找踪迹,苏景同把慧慧留下,设局把秀秀安排到顾朔身边,顾朔把她排到暗卫阵营中。

    要找西南余党踪迹,找苏季徵的位置,顾朔派秀秀出去不意外。

    镇西侯满脸担忧,“世子的药也得尽快找,世子拖不了多久。”

    第39章 现实-禁锢 顾朔想,“那他就真当小太……

    大家没接话, 谁都知道要找,她们没一天放松,除了慧慧回来了, 派出去的其他人都继续深入腹地, 只是一直找不到。

    “徐幼宜找到了吗?”镇西侯问。

    “这狗东西不知藏哪了,我们一批人跟着禁军找, 一批人错开禁军找,现在已经把京城达官贵人家全翻了个遍,没见到他踪迹。他能躲哪呢?”

    “接着找吧。江天多疑, 禁卫军可能还在府邸外, 你们减少进出和通消息吧。”

    “知道了。”

    被镇西侯点评为“多疑”的江天, 此刻确实在镇西侯府外布置继续盯梢的事宜, 他眉头紧锁, 刚刚有人报回, 顾炎家也不见徐幼宜。

    他原本以为如果徐幼宜没有在镇西侯府里,那很可能在顾炎那边, 失败的廉亲王一脉, 和失败的西南余党, 结盟似乎也理所应当。但顾炎那边也没有。

    江天头大, “加大对其他人的搜查。”徐幼宜绝对还在京城。

    苏景同讲学轻松无比, 今天的功课是下一场战役,新州防守战。锦州被瓦剌攻破后,冲新州而来, 镇西侯等人凝结起来投靠顾朔, 兵力和瓦剌持平,开始了新州防守战。

    苏景同让他们重点分析新州怎么筹备粮草和兵马。

    战场上少有史官,众人无史料参考, 据说姜时修会点豆成兵,对着豆子一点,就变成士兵,对着豆子再点,又能变粮草和军备,神奇得很。

    谢永章脸都绿了,姜时修会点豆成兵,他又不会,他上哪变去。

    霍方面上没反应,心里也泛起难。

    顾炎照旧是他的死人脸,平静地仿佛功课与他无关。

    谢永章没好气地想,他又不是勤学堂的,可不就是跟他无关。

    苏景同又水过一节课,带着他一箱子小黄书回广明宫,把书丢一旁,眯眼在院中晒太阳,漫无边际地想镇西侯那边的情况,江天估计盯死他了,希望他不要在江天面前露出马脚。

    顾朔被流放那年,他不愿顾朔流放,要他爹救人,口不择言,他爹差点抽死他,虽然事后他爹给了他一批人手,但苏景同没真把那批人当成自己的,他从前靠摄政王世子的名头就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从没有危机意识,这一次他爹把他打醒了。

    他的权力来自他爹,一旦他和他爹起冲突,他毫无反抗之力。靠别人的,都是假的,唯有握在自己手中的,才是真的。

    他选中了李侠。

    李侠是个很好的人。他是禹州人,禹州连年大旱,禹州人活不下去,四处逃难。李侠一路要饭到了京城。

    苏景同那会儿八九岁,在京城外施粥救济,见李侠皮包骨头但行为举止端方,似乎读过书,问了一句,得知李侠当真是个书生,还中过秀才,一边读书一边当先生收学生挣些糊口钱,后来大家饭都吃不起,没闲钱读书,李侠便彻底没了收入来源,家里虽有几亩地,但连年大旱,没有收成。

    读书人一旦成了流民,没了土地,便再难考试。

    苏景同随口交代了管家庄叔,让他继续读书考试。这件事对苏景同来说小到几乎忽略不计,他在这次施粥救济中,帮的读书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他雇佣难民中的青壮年建了书堂、专用医馆和敬老堂,除了读书人,生病的送去就医,小孩送去念书,老人安排人照顾,青壮年男女在书堂医馆敬老堂干活谋生。

    李侠的事小到不能再小。

    他甚至都不记得他帮过的人里有个叫李侠的书生。

    几年后李侠中了三甲,朝廷安排他去禹州老家做官,李侠上门道谢,苏景同亦没当回事——他那年帮的读书人多数都没读出结果,靠教书生活,读出来的十余人,一部分人不耻摄政王的逆贼行径,一为官就把这些年苏景同花在他们身上的钱还回来,写诗作赋痛骂苏季徵和苏景同,划清界限,另一部分则想借机攀上苏季徵,各种拉关系。

    他把李侠归到后者。

    如果非要说哪里值得他多看两眼,大概李侠是他们中唯一三甲的。

    李侠回乡任职后,除了逢年过节送些禹州特产,和摄政王府再没往来,不曾像其他读书人一般提出升官等请求。

    于是苏景同直接把他忘了个干干净净。

    他和李侠亲近起来,还要追溯到他去新州玩,想追寻顾朔的脚步,想看看顾朔治理过的地方,想看看顾朔爱的百姓,路过了禹州。禹州比周围州府富裕得多,仅次于顾朔治理过的新洲。

    在李侠来之前,禹州还是个穷窝窝。

    苏景同格外多停留了一天,和李侠坐了坐。

    李侠第一次对苏景同提出请求,请摄政王多注意西北局势。是李侠告诉苏景同他怀疑瓦剌有异动,是李侠给了苏景同瓦剌的相关信息。言谈间,李侠十分忧虑禹州未来可能遇到战争。

    苏景同意识到他曾经冤枉了李侠。李侠和其他读书人不同,他感谢摄政王府没有掺杂其他念头,他把禹州治理得如此好,过程想必艰辛,他没找摄政王府开过一次口请求帮忙,这些年他政绩卓绝,却一直屈居禹州,李侠也不曾提提拔的事,他只是在瓦剌可能来袭前,给苏景同一点提醒。

    李侠是爱禹州的。

    苏景同喜欢一切有责任感的人。

    于是李侠成了他班底之一,成了他留给顾朔的一面战旗。

    那时苏景同说:“你且安心留在禹州,我会安排的。”

    顾朔留在京城不会有好果子吃,他会挑个好时候把顾朔送来西北,战事一起,李侠就会带着禹州的兵马向顾朔投诚。

    届时禹州新州的兵马都在顾朔手上,顾朔又是皇帝亲子,天然有统帅力,会引动其他州投诚。等西北兵权在手,谁要动他都得掂量掂量。顾朔守着西北,总比旁人让人放心。

    李侠确实得用,顾朔一到西北,就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