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景殊醉酒花间: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苏景殊醉酒花间》 210-220(第10/29页)

打一遍江山都比接手越来越烂的摊子强。

    不破不立破而後立,修修补补太麻烦,不如直接一通铁拳全砸了再换新的。

    第214章

    *

    小小苏大人脑子里闪过一个又一个危险念头,那一个又一个的危险念头又都扑腾着小翅膀飞远,仿佛从来没出现过。

    咳咳,破而後立说的轻松,不到万不得已这法子肯定不能用。

    打仗要花钱要死人还没法正常生活,战乱对百姓的伤害比赋税重压严重的多,所以能不打仗还是不打仗的好。

    如今的军队大部分仁宗年间战事增多扩充起来的,那些本就因为战事而招募的军队在战事平息之後没法全部遣散,朝廷要考虑遣散後的士兵对地方治安造成的冲击,要裁军也得慢慢来。

    军队数量多需要的军费就多,需要的军费多官员能上下其手的机会也多。

    别的不说,就只军费这一项支出,真正发到将士们手上的能占一半吗?

    不好说。

    比起仓促裁军带来的後患,清一下贪污的蛀虫事儿少还来钱快,除了得罪人别的没毛病。

    而且查账这事儿说难很难说简单也简单,只看皇帝愿不愿意查,只要皇帝愿意,朝中总能扒拉出几个不畏强权的官员替他把事情办好。

    先从三司找账面可能有问题的地方,下令各地自查钱粮亏空,有亏空的谁亏空谁补上,且弥补亏空的时候不得加重百姓的负担,没补齐的一律严办。

    粉饰太平掩饰亏空的也别着急,皇城司和六扇门的探子也不是光吃饭不干活,尤其是六扇门,刚成立不久正需要大功劳来打响名气,江湖人也不怕得罪人,藏多严实都能给扒拉出来。

    什麽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有一件算一件都能扒拉出来算总账。

    当官的欺上瞒下还能抱团,官员家属的警惕性可没那麽高,多来几个“我爹是XX”国库想不充盈都难。

    所以凡是存在贪污受贿行为的官员不能只查官员自己,还要严格控制其家人,说抄家就要抄的干干净净,禁止家属私下变卖财物,有变卖的也要追回。

    有罚还得有赏,抄家的差事那麽得罪人,办得好的得有奖励,这样才能让办差的人更有动力。

    这一波清理下来不光财政状况能好一点,顺带着还能给臃肿的官员群体减减肥,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希望官家和相公们安排的时候小心点,千万不要把他暴露出来。

    苏景殊眼珠子一转,心道实在藏不住的话也没关系,他还有第二手准备。

    感谢雍正皇帝,感谢後世层出不穷的清宫题材作品,感谢所有能感谢的一切,这次真帮了大忙了。

    还有朝廷每年弄的那个预算,这个问题他想说很久了,就是怕被三司官员冲上来围殴。

    实在不行换个算法,都叫预算了好歹算明白再上报。

    就拿军费来说,诸路转运司有“漕计”,各州有“州计”,虽然明面上赋税由中央朝廷来分配,但是军需预算大部分都是边境各地的转运司自行分配。

    军费批不下来挨骂的是负责审核的官员,但是看完军中提交的预算单子,就是皇帝来了这事儿也是转运司的官员有理。

    要钱的时候动辄几十万钱上百万钱,将士军饷多少不清楚,军需甲胄多少不清楚,军中马匹草料消耗不清楚,伤员治疗消耗不清楚,抚恤金下发多少不清楚,所有都是大概需要多少钱,九十万钱还能反向抹零到直接报一百万。

    什麽都不清不楚,转运司哪敢批?

    武将地位越低越不愿意提升自己,派文人去管文人又瞧不上後勤的活儿,军中文臣一个个的都觉得自己看了几本兵书就是用兵奇才,负责军需的又觉得军队大老粗什麽都不会沟通不来,于是文武之间关系越来越差。

    苍天啊,这能行吗?

    西北边境每年都不安稳,不是这儿打仗就是那儿打仗,转运司的官员在做预算的时候就不能留够战事开销的预算吗?

    实在不行就再梳理一下三司的工作内容,梳理清楚之後加个会计司来总理会计核算事务,以後所有财政相关的事务自下而上逐级汇总核算上报,到中央这一级由会计司统一进行考核勾算,这样年底查账也能比现在好查。

    还有税制,要不看看分税制?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怎麽划分,收入怎麽划分,还有地方与地方、地方与中央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说起这个他可就不困了,回头有机会他能写本书来单独介绍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时代是发展的,社会是进步的,制度适不适合现在他不确定,但是後世在用的制度肯定他们现在用的合理。

    别管合适不合适先拿过来参考参考,灵感有时候就是这麽来,万一哪位大佬迸发出适合大宋现状的最优解他们就赚大发了。

    思路顺畅的时候下笔如有神,一晚上没睡也不耽误年轻人第二天早上起来精神奕奕。

    苏景殊收拾收拾去吃早饭,吃饱之後让爹娘做好他接下来要搞事的心理准备,在老爹抡板凳之前撒腿就跑,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如此丝滑不愧是他。

    程夫人让下人收拾餐桌,顺便安慰旁边的老苏让他不要紧张。

    他们家仨小子都有分寸,再闯祸也闯不到哪儿去。

    子安还算好的,至少搞事之前知道打声招呼,另外两个连招呼都不打,等他们知道的时候事情都结束了。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拦又拦不住,想干什麽就让他干。

    苏洵磨了磨牙,算了,儿子大了不听话没关系,过两年小孙孙走走路会说话了他教小孙孙。

    这天之前,没有人能知道一份奏章究竟能闹出多大动静。

    除了看到奏章的人。

    抄家计划在政事堂的宰相副相们手里传了好几圈,传到最後放到桌上,愣是一个要碰的都没有。

    这是一晚上能写出来的东西?

    前面的抄家他们能理解,後面那些是什麽意思?那小子想把大宋的财税体制从头到脚都换一遍?

    等等,他们有点头晕,王介甫你坐下,这事儿得好好聊。

    一个王介甫就已经够激进了,怎麽还能有比这家夥更激进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王安石干巴巴辩解,“真不是我教的。”

    虽然他平时的意见也很激进,但是和那小子相比还是他更稳当。

    再说了,他要是能想出来这注意他早就自己干了,还用等到现在?

    苏景殊:乖巧.jpg

    旁边几个人听他这解释立刻警惕起来,“你稳着点儿,别胡来。”

    抄家应急已经很超出他们的接受能力,这时候把地方到中央的财税体制全部推翻是想上天啊?

    王安石眸光微闪,假装刚才什麽都没想,煞有其事的说道,“诸位放心,我有分寸。”

    旁边几个人:……

    抱歉,这事儿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