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科举):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科举)》 70-80(第11/21页)

实,真有些本事的呢?大不了你就只治疗那些基础病症,剩下的别管,反正你不治他们也是等死,大不了折腾折腾,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若真的棘手,就写信去问先生,邢御医他们肯定会帮忙解答的!”

    “对啊对啊。”

    在几个人的挑唆下,王小花深深的心动了,正好她这学医的也需要大量的病症积累,作为参考。

    于是,他们一拍即合,几日后,华夏书院义诊小实验点横空出炉。

    谢君仪负责提供药材、拉拢百姓,柳三变则负责记录,剩下的两个人随时核实情况,整理归档。

    斗大的横幅直接拉开在县衙的旁边,上写着:华夏书院义诊处。

    免费治病,不收钱。

    刚开始,还无人敢来,毕竟王小花作为主治大夫,一看年纪便小的很,且又是个女娃娃,谁知道靠不靠谱呢?万一治死了,那可是一条命啊!

    直到一位妇人实在是没钱,抱着高烧了好几日的儿子求到了这里。

    反正死马当做活马医,与其眼睁睁见着儿子死去,不如冒险一次。

    王小花戴着自制的“口罩”,里里外外检查了一遍,确定只是普通风寒后,这才拿出旁边的酒精来,替其擦身,又开了道风寒方子,直接灌下去,不到半个时辰,那孩子便出了汗,情况转悲为喜。

    “母亲。”

    对方软糯糯的声音称呼道,那妇人当场便抱着儿子跪下,感恩不断,吓得王小花连忙将其扶了起来。

    仿佛就此开了个头,之后,义诊点上聚集的百姓们便开始渐渐多了起来。

    尤其是风寒类的人群,那更是乌泱泱全部跑了出来,逼得旁边衙门不得不派着官差来此,维护治安,这才勉强得到几分转机。

    或许是头一次面对“真正的”百姓们,又或许是环县人民们口中的故事实在是过于悲伤。

    几日下来,柳三变和王小花还好,可谢君仪和沈亦的精神却得到了重创,他们内心的震撼无法用言语去表述清楚,尤其是当见到实际生活中的边境人民,有多么忍辱偷生后,那份压抑许久的愤怒,更是久久无法被排遣而出。

    “我们一家七口,全部是死在西夏人的手中。刚开始只是我父母亲,他们在庙儿沟取水,正好迎面与劫掠的西夏军撞上,双双死在马蹄之下,后来便是我兄嫂二人,嫂子因貌美被强抢了去,哥哥想着要去营救,却被活生生打死,我肩膀上挨了一刀,勉强躲过。可没想到去年,西夏小王子又带着人进城,一把大火,直接将我们这一片都给烧了个干净,弟弟妹妹们因着年纪小没有避开,纷纷死在了大火中,唯独我烧坏了脸和腿,却留下一命,一直苟延残喘至此。”

    破旧的黄土房子内,一个半喇身子皆被烧成疤痕的男人正瘫痪在榻上,缓缓讲述着,眼神平静无波。

    旁边放着的破碗中,黄橙橙的泥沙慢慢沉淀下来,便形成了他日夜喝的水。

    谢君仪沉默的注视着,不由开始怀疑起自己这么多些年过的锦衣玉食的日子,是否算是一种浪费。

    比起那家主的偏心,大夫人的刁难,命运似乎对他已经足够好的了,若是随便投胎给环县的任意一个人,想必他早就活不下去了,更遑论读书。

    这些日子,他和沈亦等人统计着环县的受灾人群与家庭。

    简直如同见到了民生百态一般,大大开了眼界。

    而对于环县的百姓们,更是既怜悯又佩服。

    怜悯的是同为大奉朝的子民,他们本不该经历这些!佩服的则是,如此多的伤痛竟没有打倒任何一个人,他们就像是源源不断向上生长的杂草一般,每日竭力的过着这些生活,毫无怨言。

    有什么可以帮到他们的呢?

    哪怕只是微小的帮助,也行啊。

    思及起伊川县如今的繁华,几个孩子不由回忆起山长曾经的做法来,顿时心念一动。

    第76章 第76章捷径选择

    环县的贫穷,实际上并不只是源于西夏的劫掠,更多的,还包括地主垄断、缺水缺粮,没有支柱型产业等问题……

    而其中最严峻的,便是缺水。

    “你说此处多长时间下一回雨来着?”沈亦难以置信的调研道。

    本地人老实巴交的回答,“条件好的话,估摸着两个月一次,如果条件不好,四个月也没有一场雨的。”

    谢君仪等人:……

    难怪他们到达这里已经快好几日了,都没见到半点水花,客栈里也很少提供沐浴等服务。

    原来是压根就没有水啊!

    怪不得每日起床时口干舌燥,空气中像是被抽干了所有水分一般,连呼吸都是浓浓的沙土味道。

    不同于中原地带的降雨频繁,适合农作,整个环县一年降水量加起来,也就不到三四十天!取水更是麻烦,只有一处水源地,位于偏僻的庙儿沟处,沟内泉水露头点较多,适合饮用,可距离县城却几乎有数十里之远,光是走都得走上个大半天!唯二的两口井则出水量少的惊人,且井水又苦又涩,根本难以饮用,只能用来浇地。

    靠着这些,便想要养活整个县城里的上万人?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谢君仪看着手中的数据,咂舌不已,“就这,因为当地不少乡绅地主从事着畜牧业,需要种植大片的牧草,所以每逢一三五日,都得断水好几天,用作浇地,城里的百姓们若是想要取水,只能提着桶去地头上去求,别说种庄稼了,就连饮用洗漱都是个问题。”

    “那么,我们第一个需要解决的,便是百姓们的饮水问题。”

    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总不能让他们凭空变出来水吧?

    沈亦摸着下巴陷入沉思中。

    一旁的王小花提议道,“不如试一试将庙儿沟内的水引出来,到达县城里呢?就像是我们书院里的自来水管一般!”

    对啊,自来水管!

    几个人齐齐眼睛一亮,许明奕则是一脸的惊愕。

    “什么自来水管?你们若真的能解决取水难的问题,别说是与乡绅大户们约出来聊天谈话了,就是县令大人我也能请父亲出头,邀出来,一同商讨此事。”

    环县缺水,已然是几百年的事情了,不知换了多少县令大人都没解决,如今吴县令在任上,还算是好说话的,若他们真的能找到方法,那简直就是凭空送政绩。

    怎么可能不支持?

    “方法有倒是有,可是做起来却或许有些麻烦。”柳三变努力回忆着,自己似乎在哪个师兄的策论文章中,曾经见到过自来水管的制作方法。

    可书院内的皆是铁质的管道,环县应该不大好做的出来?

    “即便这个无法成功,我们还可以做水车啊,”沈亦突然想起来,“听说毕昇先生已经研制出了龙骨水车,不仅材料简单,还方便灌溉,节水量也非常厉害!”

    “对对对,而且我觉得此处不一定是没有水,或许是挖掘的地点没找对呢?我写封信去问问王世昌,他在藏书阁内待得最久,没准能够看到勘测打井相关的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