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音: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含音》 100-110(第16/21页)

骨头尽碎,经脉也全部被挑断,可想他死前遭受过多么大的折磨。

    而那个手掌的拇指上戴着扳指,巴勒里一眼便认出来,那是摩鲁尔的扳指。

    手掌的断口处鲜血直流,血脉喷张,想必是从活人身上砍下来的。

    断掌上甚至还捏着一封短信,信上写道:先取参领一条贱命,若是再不派人来营救摩鲁尔,今日送回来的是右手,明日就是左腿,后日是左手,直到把摩鲁尔做成人彘。

    同袍惨死、上峰受难,巴勒里痛彻心扉,既然忠于摩鲁尔,便是赴汤蹈火,也要把人救出来。

    但正准备点兵时,军营里又来了一小波人,引起了不少的骚乱。

    是格也曼,他被裴彦苏在沈州捆了之后,便和那原本该听命于他、却临阵反水的三万多人一起到了兴仁。顶着一口被强行扣上的黑锅,格也曼一直伺机逃跑,是以,在听到格也曼中了张翼青的埋伏身陷危局时,他也根本没想过这消息是裴彦苏故意找人漏给他的。

    他自以为天助他也良机已至,轻松逃脱束缚,带着五百余还愿意跟着他拼命的人,一路奔到了大军所在的军营之中。

    刚一到,他便见到了那惨不忍睹的尸首和摩鲁尔扭曲的手掌,一声高哮后,便冲到巴勒里面前,说他要出征,亲自将摩鲁尔营救回来。

    巴勒里是摩鲁尔心腹,自然同他一样对乌耆衍单于的儿子和侄子们没有半点好感,尤其是这个格也曼,其心不正不说,还屡屡从他们的手中抢功。

    酒囊饭袋而已,凭他也能把摩鲁尔将军救回来?

    格也曼察言观色,自然知晓眼下不是把他与赫弥舒之间的私人恩怨拿到台面上来说的时机,而且他与渤海国王大嵩义的暗自联络,不能在摩鲁尔的手下面前暴露一星半点。

    他并不在乎摩鲁尔是生是死,他要的是这独一份的军功。

    算算时间,他写给张翼青的那封信,应当已经送到了张翼青的手上了。

    而所谓“军功”,自然是要在刀光剑影里拼杀出来的,他现在只有五百余人,若是就这样能把摩鲁尔从那诡计多端的张翼青手中救出来,未免也太假了。

    他必须要让巴勒里答应,让他带兵营救摩鲁尔,且所带的人不能少。

    苦口劝说许久,巴勒里却始终没有松口的意思,格也曼便转头去游说军中其余的协领和都尉,口口声声巴勒里不想为同袍报仇、不肯为上峰披荆斩棘,众人与其在这里干耗着,不如一鼓作气,让四万五千大军齐齐出征,张翼青人少势微,必然会连连退缩。

    他这样一鼓动,那些原本心头就波澜壮阔的人自然跟着起哄,巴勒里考虑到若是自己出征留格也曼这样的人在后方可能会背刺他,不如就让他挂个名。

    久经沙场之人没有傻子,跟着格也曼起哄的那些人各怀心思,也势必不会服从格也曼这个只会耍嘴把式的右贤王之子。到时候战场上刀剑无眼,即使格也曼有个三长两短,谁又能说得清呢?

    分出两万人,留下两万五千人,点好将后,巴勒里又把一位名叫霍司斐的协领一并放入了出发的队伍之中。

    后日一早……听起来时间来得及巴勒里再做部署。

    而就在巴勒里犹豫的短短几瞬,霍司斐也闯入大帐,他身上所受的伤并不轻,却还是一苏醒来就立刻赶了过来,说要与赫弥舒王子同往前线,救同袍们于水火。

    最终,巴勒里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同意了。

    由于霍司斐先前已经和张翼青交过手,这一次与赫弥舒带着千人连夜行军,是他做的向导。

    张翼青用兵诡谲的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充分利用地形,渤海国内有大山连绵,树高林深,渤海人早已习惯在这样的环境中作战,漠北铁骑虽然骁勇,能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气吞万里如虎,到了与渤海国接壤的深山茂林里,却很难适应。

    山林中行军需要比在平地多用几分的心力,霍司斐一马当先。

    因为先前已经充分见识过同为王子的格也曼是如何外强中干,如今带着连战场都不曾上过的赫弥舒,霍司斐自然想着要多分心关怀,便时不时停下来,看看这小王子是否能够纵马跟上他的步伐。

    “难道都尉不想早点到达?”在第三次时,裴彦苏皱了眉头,“我所率部众皆为大将军精锐,都尉为何屡屡停滞等待?”

    “怕王子你不习惯,跟不上。”霍司斐毫不犹豫,如实回答。

    一千人中有不少人从前同霍司斐打过交道,知晓他一贯直来直往的脾气,想到他一句话便将同样盛气凌人的赫弥舒王子得罪,不由担心他们人还没到目的地,军心先乱了。

    而裴彦苏只用凌厉的目光瞥了霍司斐那还算英俊的脸一眼,双腿一夹马腹,拉着缰绳便将霍司斐超越。

    “能不能找到张翼青藏匿之处,是都尉你的任务,”然后停下来,并未回头,“而跟不跟得上都尉,是我的本事。”

    得到王子这样的回答,霍司斐并不气恼,只本着公事公办的心,开始闷头疾行。

    等到后半夜,终于抵达一处谷底。

    “公主别说这样的话,”裴溯凝着眼眸,从来都善解人意:

    “罪魁祸首是那大嵩义,如果不是他掳走公主、又趁着忌北疏漏放了冷箭,忌北也不会如此,一切都与公主你无关。”

    当时的情形,一同与裴彦苏前去营救公主的倪汴,在回来的时候便向裴溯做了汇报。

    新罗和渤海国都有裴溯同往,她虽然从未与大嵩义有过正面交锋,但却能拼凑起旁人的只言片语,猜到此人如此行事的缘由。

    静泓突然知晓自己的身世、包括盖有公主私印的字条为何会出现在格也曼的手中,想必都是出自大嵩义的手笔,以他这样向来独断专行之人,是做不得能屈能伸的,必定会想尽办法报复。

    第二日晚间,为赫弥舒王子大胜特意举办的庆功宴,终于到了。

    除了单于和王子等人外,这一次乌耆衍为了犒赏三军,特意安排了漠北军中都尉以上的将领赴宴,宴上载歌载舞、推杯换盏,好一派胜利的红火气氛。

    当然,像乌列提和格也曼这样的人,也只能表面附和着全军上下对赫弥舒的军事天才大家赞赏,一直到酒过三巡,两人对视一眼,格也曼便突然起身,来到宴饮中央。

    热闹的气氛霎时安静下来。

    包括酒酣耳热的乌耆衍在内,众人都看着格也曼。

    也听到了他慷慨激昂,陈述着今晚宴会的主角,赫弥舒王子是如何污蔑他的。

    当然不止于此,他还拿出了一张颇为陈旧的字条,递交乌耆衍手中:

    “赫弥舒同永安公主与渤海国王大嵩义勾结,证据确凿。”

    正是萧月音亲笔写给大嵩义的,上面还有两人的私印。

    109.

    就在今日的早些时候,萧月音思前想后,最终还是决定将那封格也曼亲笔写给大嵩义卖国求荣的信,由韩嬷嬷悄悄交到了静泓的手中。

    静泓遭逢大难、险些命丧黄泉,毕竟是由她而起,她既然不能为他做决定出谋划策,把这封关系到格也曼生死的书信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