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 240-2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武周]问鼎》 240-250(第15/37页)

面冲杀,姐姐在后面当保傅吗?

    李治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更因为他不会允许唯独没有被安定公主渗透的北方,也因为这一遭出兵,变成了安定所属。

    “但若真出了岔子,又必须有一个足够随机应变,掌握的人手不少的人能够在必要的时候从旁策应……”

    “这个人,旭轮肯定是不行的。”

    武媚娘同意:“他虽担着单于大都护的名头,但能力所限、年龄所限,能做到的也就只是将太平偷送出宫罢了,去了北地,只怕是比太子还不如。”

    哪里有可能做到力挽狂澜。

    “那我只有一个建议了。”李清月笃定回道,“阿娘还记不记得,我出征吐蕃之时的粮草后援?”

    当时的粮草运输路线,是从并州太原一带,经由黄河水路将粮草运送到湟中,然后送上藏原,督办此事的,一个是娄师德,一个是狄仁杰。

    “这个粮草运输被分成了三段,一段是从并州北上云中,一段是云中到灵州一带,最后一段才是从灵州到青海,换句话说,这其中的第一段,在太子出征之时仍旧要用。”

    这一批运载军粮的航船由太原府兵和单于都护府驻军一并打造,有两个人,是和他们都打过交道的。

    “若是等到北方局势有变,再从长安出兵,必定已经晚了。事已至此,唯独能够争取的,就是让这个从河东运粮至单于都护府支援大军的人,有独当一面、抚边绥远的本事。”

    武媚娘果断答道:“那就让娄师德和狄仁杰再走一趟吧。”

    按照她和阿菟原本的计划,娄师德应当在科举取士之后,像是当年的段宝元一般,随同那些新选拔出来的地方属吏一道,前往益州都督府担任长史的位置,至于狄仁杰,则即将出任大理寺丞的位置。可谁让计划赶不上变化呢。

    郭待封要督办粮草押送之事,将单于都护府的物资送往漠北,这一点她们管不着。他能不能及时将东西送到,也是李贤应当去管的事情。但更后方的物资周转还关乎到今年河东道、关内道的政务,不能交给这个有前科的家伙来办。

    狄仁杰在并州有些为官的底蕴,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敢想敢做,娄师德沉稳端正,也有一番统辖人力的手腕,有这两个人在前头顶着,无论如何也能给李清月争取出足够的时间来。

    想必,让曾经干过这差事的人继续做这份工作,总不会引起李治的不悦了。

    至于随后如何处理,那得先看看,李贤能拿出什么表现来。

    现在就做出全部的安排,未免为时尚早。

    而在安排娄师德和狄仁杰担任后勤事宜之前,李清月还得再做一件事。

    凉国公让契苾明前来报信的举动,说这是希望让李治回心转意也好,却也未尝不是个特殊的信号。

    即便未必能够保证随后也能派上用场,起码在现在,他有了从原本明哲保身状态走出来的契机。

    那李清月就绝不能只是“放任”。

    有些明知没有结果的事情,也必须去做一次!——

    在抵达华阴之前的沿途加速,并没有影响李清月在马车中好好休整。

    所以今夜自华阴疾奔长安,虽然只来得及在含凉殿中小憩两个时辰,对于李清月这等体魄的武将来说,也已足够了。

    当次日上朝之时,朝堂官员看到的,便是安定公主虽有几分疲态,但仍以清亮而坚决的声音在天皇天后的面前进言:“古语有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何况是一国储君,怎能以身犯险,深入磧北之地平乱。”

    李清月倒是很想说,比起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可能还是另外一句话更加合适一些,那就是——

    一将无能,累及千军!

    但她是来劝说不让太子出征的,不是直接就给太子打上无能的标记。

    不过就算如此,眼见本应当护持李弘遗体回京的安定公主不声不响间先一步回返长安,还是为了在朝堂之上说出这样一句劝谏来,对于李治来说也绝不动听。

    他面色紧绷地听着安定继续说道:“磧北草原辽阔,行军动辄数月,对将帅的体力与判断,斥候的敏锐都有相当之高的要求,既能在边关驻守,防备流寇袭扰,就不当贸然深入作战。”

    “昔年郑仁泰郑将军追击败寇虽不在磧北,情况也是相仿的,彼时敌寇已然势穷,正处逃奔之时,尚且让我大唐损兵折将,怎知今日的多滥葛部就是易与之辈!”

    “倘若陛下圣意已决,必欲除去此方铁勒,臣愿请驻军于单于都护府,探明敌情之后再行出兵。望陛下三思!”

    契苾何力闻言微不可见地点了点头。

    安定公主此刻所说的话,也正是他所想要说的。只是郑仁泰这个在天山以北草原迷路的例子,对于陛下来说是个绝不想提起的阴影,大概也只有安定公主能够以这等决绝的语气将其说了出来。

    至于安定公主随后的请战,也更让契苾何力放心不少。

    无论是安定公主和高侃已有过一次配合,还是她这个先驻兵单于都护府,后试探漠北情况的计划,都远比太子李贤为主帅可靠太多了。

    但当契苾何力望向上首的天子之时,却根本不曾从他的脸上看到任何一点意动的情绪。

    他看向这位镇国公主的目光里,甚至还有一阵说不出的陌生。

    仿佛他看向的并不是自己的女儿,不是朝堂的重臣,而是一个正在朝着他的领地继续伸出手脚的盗匪。

    契苾何力忽然心中一惊,急忙低下了头去,只希望是自己猜错了陛下的想法。

    可他也随即听到了李治的答复:“安定为我驻守辽东的大都护,转任的北地云中多有不妥,这请战之事就不必再提了。”

    “至于太子出征之事危险与否,自有诸方将领为之决断,现在便下定论,未免为时尚早。再者说来,彼时郑将军征讨铁勒乃是越冬开春之时,太子此次起行却已到三月,正式出征已到春末,何来迷失路途于风雪之中。”

    李治越说越觉李贤这边的赢面实在很大,怎能以郑仁泰与之相比。

    李清月仍想再说:“陛下!”

    “行了,不必再说了。”李治打断了她的话。

    在此刻他显然不会觉得,安定这是当真在分析战局,为太子李贤的安危担心,只会觉得,这是在试图阻拦他要让太子与安定分庭抗礼的计划。

    这镇国安定公主的位置他已经给出去了,他也并未干涉于安定在辽东要如何治理,那么她又为何要约束到他的头上去!

    天下何来这样女儿对着父亲步步紧逼的道理。

    “我意已决,半月之后,太子与李相等人自长安启程,统关中府兵前往单于都护府,与高将军和阿史德契骨会合。”

    他望向李清月的目光中更多了一份冷意,“你若再劝下去,我就要同你算算这个擅离职守之过了。”

    李清月:“……”

    这等死不悔改的表现,她是早已预料到了,但她也是真没想到,从李治的嘴里还能蹦出这么一句问罪之词来。

    若非她早已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