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340-3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340-350(第8/20页)



    有时候,常常见面的人,往往容易忽略彼此的变化。尤其是年少就相识的人更是如此。

    因此在她的印象里,总是下意识将狄仁杰认作当年面貌。

    然而看不见面容,坐在屏风后,只听着狄仁杰的声音,姜握才更加意识到——他也早不再是,当年去姜宅见她的青年了。

    甚至孙女都是能去上阳宫念书的年纪。

    而她多年的朋友和同僚,也都未被岁月遗忘。

    就在端午前,王神玉还与她玩笑道:“等储君之事尘埃落定,我便能够致仕了吧。我可也是年过七旬,都望着八十的人了,陛下不会真留我在朝堂到九十这般无情吧!”

    又说起刘仁轨——问她要给刘相的八十五岁寿筵送什么大礼。

    岁月如刀。

    “有人把生命比作读书。”姜握手里拿的是最新的报纸,上面刊登着王勃最新的广告文,写的是铅笔。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往前走,人亦在年年岁岁中老去。

    两个人一起看廊下日落月升,星辰漫天。

    崔朝听到她的声音轻如夏夜中的薄雾。

    “死亡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光线渐暗。”

    “直到读书的人停下来休息,才猛然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1]

    或许是有这样一个夜晚,或许是早有心理预期——

    当姜握收到晋阳公主自华原送来的讣告,告知她孙神医仙逝后,姜握的内心,与其说是大悲大痛,不如说是一种孤山寂岭,大雪纷飞之感。

    第345章 武承嗣状告大司徒

    这一年六月,盛夏连雨,土地氤润。

    上阳宫医学院内的药草生长的很好。

    当年建上阳宫学之时,奇花异草全都由辛相挪走,变成了办学经费。故而去岁学校成立之初,各殿各宫多有空地。

    然而这一年下来,各学院已然都种了与本学院特质相宜的花木,俱擢颖挺挺,盛夏则荣。

    如农学院多种果树、医学院多栽常见药草,文学院则是各学生众筹,原本的奇花异草无了,就从各家府上薅羊毛,挪来些赏心悦目的花草,以便吟诗作对……

    *

    这一日,黄芪没有穿碧色官服,而是换了一身素色常服,与其余神色哀凄的同学们一起,走入医学院。

    她也看到不只有医学院的同学,还有许多旁的学院的学子,以及女校的学生,今日都来到了医学院。

    路过庭院,夏日草木敷荣,药香满园。

    医学院自有专门的药圃,但庭院中也蔓种了些好养活的常见草药,譬如黄连、春生苗等。旁的学院学生有时候来采两株也无妨,黄芪她们还会细心告知人如何用这些药草。

    六月里,正是这些草药繁茂之时。

    院中无风,草木亦寂静如默哀。

    *

    黄芪走到医学院的大堂内,看到这一年来看的无比熟稔的画像——开学的那一日,她一进门就见到墙上挂着一张荣誉院长的画像,亲切的老者,正是孙神医的面容。

    而外面的名人廊上,则挂着历代名医先人的画像:扁鹊,华佗,张仲景……

    然今日,孙神医的画像,要挪至先人中去了。

    黄芪在人群中站定。

    这日医学院大堂站了许多人,却很是安静,只有大司徒的声音——医学院院长晋阳公主尚在华原料理孙神医的丧仪未归,故而今日是由大司徒主持挪动画像之仪。

    “……扶危拯弱,方药绝伦。巍巍堂堂,名魁大医。医门之圣,百代之师……”

    这是圣神皇帝写给孙神医的悼文。

    大司徒念悼文的时候,大堂内尚且能保持一片肃静。

    然而在医学院的几位老师攀着梯子,小心翼翼把孙神医画像从银钩上取下来的那一刻,轻轻的‘咔哒’之声,是画像上的银钮离开挂钩的声音。

    不知是从哪里传来第一声不可自抑的哭泣声,很快,堂中响起了一片哀哭之声。

    如同夏日乌云从天边滚滚而来,倏尔落雨。

    姜握没有于人前落泪。

    在孙思邈的画像被安置在长廊上后,原本画像空出来的墙上,换上了两幅字。

    所有的学生都抬头去看。

    姜握亦然。

    这还是很早以前,孙神医送给她的笔墨,姜握一直留存至今。

    其实上阳宫医学院成立的时候,她也请过孙神医墨宝欲悬于学内。孙神医也写了几幅字,只是随信寄给她的时候颇为遗憾,道已然年老笔弱,写的并不好。

    于是今日,姜握自己留下了孙神医不甚满意的字卷,并将从前悉心保存的孙神医精神矍铄时的笔墨取出,悬于医学院大堂——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大医精诚。”*

    *

    挪画悬字后,姜握也与在场的师生说起了他们极为关心的,孙神医身后事。

    以孙神医一世在医道上的贡献,朝廷自该于当地修祠以记。

    只是在官方为孙神医修祠堂之前,早有当地百姓为他修了祠堂,且不只一处。

    早在先帝年间,孙神医离开京城归乡养老之时,就推辞了任何的爵位、金赏。

    直到先帝将恩赏改为免孙神医之故乡华原之地三年税赋,孙思邈才谢过此圣恩,离京而去。

    而今岁,孙神医仙逝,华原百姓便自发修了多处药王祠。

    更将孙神医最后隐居之处的山改称为“药王山”。

    说来,按照律法,民间是不能轻易修祠的。

    律法明定:“妄自遣人立生祠或德政碑者,要按照‘诸在官长吏实无政迹辄立碑者,徒(流放)一年’来受处。”[1]

    这条律法,禁止的是有些官员‘沽名钓誉’,明明实在政绩没有多少,为了官名倒是反过来勒掯百姓出银钱给他修生祠。

    有这样的一条流放律法,民间碑祠其实颇为难得。

    可孙思邈的祠堂,自是民心浩荡,毫无异议。

    除了百姓自发修建的几处祠堂外,圣神皇帝点了随晋阳公主去华原的亲卫,也持帝王手令至当地衙署,以朝廷之名为孙神医立祠。

    而孙神医最后曾留有遗言:他毕生所有的医书、无论是自己撰写的,还是多年收藏,全都捐给上阳宫医学院。

    姜握已经在医学院选了几间单独的房舍,来做医学著作陈列室。

    *

    离开医学院大堂往外走的时候,姜握在庭院中停了下来。

    她看着满院的草木。

    她认识的药草并不多。

    但这院中正有她认得的,还是孙神医当年教给她的——

    独活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