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300-31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300-310(第12/21页)

十来封信,都是发往长安的。

    是作为镇国公主兼【初等学校】的副校长,邀请一批特殊的李唐宗亲命妇,来洛阳做老师。

    准确来说,与其定义为‘特殊命妇’,更应当说是‘前李唐宗亲命妇’——

    之前越王李贞和其子琅琊王李冲起兵谋反,可谓是拔出萝卜带出泥,牵扯了许多李唐宗亲,跟着抄家描边。

    而在抄家前,时为天后的圣神皇帝,翻出了她另一个匣子。

    是的,除了黑匣子,圣神皇帝武曌,还有个白匣子。

    可谓是恩怨分明,记的清清楚楚。

    她据此白匣子里的名单,对事涉谋反需被抄家的宗亲女眷,进行了不同的安排——

    当年在泰山封禅一事上,曾上书‘支持皇后祭祀地祇’;以及在公主开幕府、天后摄政事等事上,曾鲜明表态支持的亲王妃、郡王妃等女眷,此番可请断和离,不受牵累。

    此旨一下,果然有几位王妃上书请命。

    说来宗亲世家里,多的是感情淡薄甚至糟糕的夫妻。有时,内宅外院泾渭分明到,若是没有年节之事,夫妻俩一月都见不了一面。

    平时也就算了,但到这被牵连流放的节骨眼上,居然能和离脱身,对许多王妃来说,简直是绝处逢生!

    她们也没有想到,许多年前对武皇后的一点支持,居然能在今日,换得一次生活从头再来的机会。

    而今日,曜初也特意给她们去了信。

    说来,这些前‘王妃们’,大部分也都是出身关中名门世家。虽然和离后不必被牵连流放,但留在长安的日子,自然也有不舒坦处:其余李唐宗亲看她们就不顺眼,有的更不如意些,连母家都不支持她们和离,也不太愿意与她们再往来。

    曜初就道:“不如到神都来,彻底离了那些旧人旧事,自觉天宽地广。”

    当年能够上书支持皇后,后来又有魄力出户和离的——这样的女子,不会怕从长安移居洛阳。

    而以这些女子的自幼教养和多年来的见识,必然是女校不可多得的资深教师。

    曜初:统统写信发出邀请。

    她今日过来,也正是让姨母帮她一并想一想,可别有什么‘漏网之鱼’。

    姜握含笑看曜初仔细的装信,这孩子眼睛里带着一种往自家碗里捞人的兴致盎然。

    让姜握想起曾经的自己。

    *

    崔朝过来问起午膳之事时,还给两人带了点心。只是今日做的不是淋着牛乳的酥山,而是换了夏日清火的绿豆百合汤。

    他这一上午在书房的院门口经过好几次了,从半开着的窗口就见曜初一直在伏案写字,倒是姜握在‘奉命休沐’。

    直到曜初用过一碗冰镇的甜汤,崔朝才问起:“近来周王与殷王如何?”

    他是昨日听姜握提起,太平是要被送入【军事学校】去再造一下,这才恍然想起,好几个月,没听说两王的消息了。

    曜初:……姨父终于开始有心思关心旁的事儿了。

    她就笑答道:“都好生呆在皇城中读书。”

    这是朝堂上的共识了,陛下是不会让两王和两个皇孙出宫开府的,他们将一直住在宫里。

    直到……本朝的储位尘埃落定。

    说来,这也就是陛下刚登基,所有朝臣都被过去的一年创的七荤八素,找不着北。

    诸事目不暇接,而圣神皇帝看起来,又绝不是任由臣子摆弄左右的皇帝,这才一时没有人敢于提起空置的东宫。

    等再过两年,诸事进入正轨,朝臣们从‘创伤’中走出来,朝上关于储位之争,只怕才有的吵。

    此时,曜初也不提这些话。

    她只是笑容柔和地说起两个弟弟:“姨父不提,我还差点忘了。今日我来见姨母,也有关于显儿和旦儿的事与姨母商议。”

    而崔朝看到曜初的笑意,倒是不由心下一叹:公主皇子里,只有安定公主生的最肖似先帝啊。

    他回神时曜初都说了一半了——

    “……不如就让显儿去【农学院】好好学些本事。”

    说来,周王李显也是入过朝,‘正经’当过官的。而且做的就是司农寺的官员:掌课养鹅、鸭、鸡、彘等物。

    曜初已经将【高等学校】的学院和学科设置,差不多倒背如流了。此时都不必去翻资料,就信口拈来道:“我记着农学院下设一门‘动物生产学’,就让显儿去读读书。”

    姜握含笑:“也好。”

    说来,现代的动物生产类学科,包罗甚广,还涉及许多先进的科研、医学等专业。

    此时的【动物生产学】,就比较‘名副其实’了,主要就是生产二字——鹅、鸭、鸡、羊、彘(猪)等常见家禽家畜的繁殖、饲料、养殖,主打一个尽量提升经济效益。

    毕竟,家禽家畜的饲养,是百姓除了耕作外最常见的副业之一。

    让李显去学学挺好的,希望他早日从出名的‘斗鸡周王’变成‘养鸡周王’。

    “姨母,我觉得显儿没准真适合这行——他的斗鸡为什么总输,我是观察过的。”曜初对斗鸡这事儿不太热衷,是纯从外行的角度来看:“显儿的斗鸡,比别人的鸡都羽毛鲜亮,体型也大。”

    李显的观点是:我的鸡只要够壮,压也能压死对方的鸡。

    但战绩证明了,斗鸡取胜的关键应当不是这个。

    不过……抛开输赢不谈,李显的斗鸡还真是都养的都挺好。

    说过李显,曜初又说起最躺不过的弟弟:“至于旦儿,他原本就在集贤殿书院待了两年。”

    彼时主要的工作就是掌管禁中贵重书籍,同时还要于朝野间广收群书,以充大唐书院内库。

    “要不,就让他去修一下【图书管理学】。”

    曜初记得,这一门学科下面的备注和解释,正是研究书籍的分类、目录、藏书建设等,跟李旦的‘就业’也算是对口了。

    也巧。

    姜握从摇椅上坐直了身子:“曜初,这两个学科,其实都是我很重视的科目。”

    尤其是第二个,与她将来要掌的历史学院也息息相关。

    如果不能更好的整理和保存书籍,也很难保存并传播史书。

    这两个专业,也是姜握从系统中兑换过教材的学科——

    哪怕能通过‘刷’陛下来卡系统的bug,姜握也没富裕到能把系统内诸多学科的相关专业书籍都兑换的程度。

    还是有优先级的。

    其实这也是姜握为何要建学校的本质原因——

    信息和知识浩如烟海,一个人的精力太过有限。

    于是在后来几年,她哪怕有多余的筹子,哪怕知道历史很重要,整理收集图书很重要,却也没有精力再去亲手建一个【图书署】,一步步去安排一切。

    她需要把更多的知识,交到更多可靠的专业的人手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