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300-31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300-310(第11/21页)

虽然不在大理寺了,但大理寺还有他的传说。

    庶族、百姓、女子。

    之前发不出声音的群体,不代表他们数量就少,就没有能力。或许只是被压制着,不得不沉默着。

    姜握合上了手里曜初的公文:她们终将找到并培养出,会坚决捍卫她们掌权的阶级群体。

    *

    而听曜初说起让神都中的女娘,可以通过出版署报名‘自举入学’,姜握就顺带问起,上回出版署就圣神皇帝登基,向神都女娘们征稿的事儿怎么样了。

    姜握道:“当时不是还定下,要选出初稿中优异的九十九人,再入你公主府参加文会,现场作诗文作画以评奖赏?”

    “姨母不知,实在是初稿太多了。”曜初说起此事就笑道:“至今出版署还在审稿呢。”

    曜初方才说话说多了,此时端起茶盏来喝了一口茶,才继续道:“其实征稿前几天,收到的稿子并没有那么多。”

    且……稿子的质量和内容都很正常。

    但问题是,圣神皇帝登基第五天,就爆出了丹青真实身份的事儿。

    简直是点燃神都。

    接下来出版署收到的投稿量就激增了起来,且内容也逐渐不正常起来。曜初边吃茶边笑道:“有些投来的稿子上,写的根本不是诗文,而是许诺书(贿赂书)——承诺选稿人,只要能把她选进公主府的文会,让她亲眼见一见丹青大家,可拿此信去兑换五百贯!”

    姜握也笑了:“手笔还挺大。”

    为了进公主府文会,亲眼见一见偶像,出手就是五百贯。

    反正比每回只肯拿出五贯来的辛相,可大方豪爽多了。

    曜初搁下茶盏:“我知姨母当年送丹青大家出宫去玉华寺的时候,未必想到今日。”

    她后来去复盘了一下‘丹青’出现的时间线。是王鸣珂到玉华寺几年之后了。

    “但现在,丹青大家的身份,实在是很好的金字招牌。”

    不单是对世家,更是对……

    李唐宗亲。

    王鸣珂的身份,不只是世家王氏女,更曾经做过先帝的皇后。这样的身份,圣神皇帝这些年竟然如此待她,如今还令她直接恢复本名,去做出版署的官。

    其余李唐宗亲、命妇见此情形,自然会松口气的。

    所以曜初才感叹:丹青大家,虽然给她们增加了太多的工作量,但真是活生生的金字招牌。

    姜握闻言点头,正好给曜初看她才写了个开头的信笺——

    “明达。”

    “见信如晤。”

    晋阳公主,李明达。

    *

    世事没有两全法,尤其是变新这种大事,不可能令所有人都满意。

    比如,无论如何,长乐公主等人,都不会心无芥蒂地来洛阳拜见新帝。

    虽说她们曾经为诸如‘公主开置幕府’、‘泰山封禅皇后率内外命妇祭祀’等事默契合作,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并肩作战(一起应付反对的朝臣)。

    但如今,自不会如从前。

    姜握轻叹:“陛下定都洛阳,于此事上甚好。”

    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距离产生美了。神都洛阳,并非旧日长安。

    当日未跟随越王李贞能闹事的李唐宗室、旧族勋贵,也都留住了自己的爵位,依旧在长安过日子。

    自然,陛下虽不在长安,亦有朝臣和军队镇守。

    “姨母,其实晋阳姑姑与我写过信。”

    曜初说起晋阳公主的家书。

    说来,两京皆有太庙,但到了年节下需祭祀之时,圣驾自不可能在两京之间来回奔波。

    故而长安城的高祖、太宗、高宗三处太庙的四时祭享,自然就要交给官员们去料理。

    然而除了留守长安的礼部和太常寺官员负责此事外,圣神皇帝亦下旨,未免官员疏忽怠慢,三座太庙的祭祀可由太宗陛下嫡长女长乐公主率诸公主、亲王郡王主持祭祀事。

    晋阳公主写的信正是为此而感慨——

    说来,不但皇室从前没有嫁人的公主祭祀太庙的旧例,连民间都有一句俗语“闺女莫上娘家坟。”

    女儿一旦出嫁,只能随着夫君去祭夫家的祖辈。

    “谁能想到,从前不能四时祭祀祖父父皇的太庙,如今换了皇帝,倒是能了。”又何尝不是一种讽刺?

    *

    曜初边说,边看姨母给晋阳姑姑写信。

    她都不必看内容,就知道:“姨母是要请晋阳姑姑回来做【医学院院长】吗?”

    姜握颔首:“是。”

    当时大议事后,许多朝臣都回去认真研究,思考自己要申请教授哪一科。但其中有些专业性强的学院,当时姜握就收到了相应的报名表——

    譬如司农寺吴正卿与两位少卿,当日都提交了申请做农学院老师的报名表。

    譬如太医署和尚药局的官员,也提交了申请关于医学院的报名表。

    并且觉得没人会跟他们竞争。

    但姜握心中医学院的老师,却是孙思邈孙神医与精擅妇、儿两科的女医薛则——他们共同带过的弟子,晋阳公主。

    见姨母在写信,曜初也如幼时在这间书房内一般,自行去笔架上选了一支笔,坐在书案的侧面。

    “那我跟姨母一起写。”

    “一并寄与晋阳姑姑。”!

    第306章 武皇的白匣子

    曜初停下笔的时候,已经是接近正午时分了。

    她抬起头,目光去找寻人影——

    姨母早已经没在桌案前与她一并写信了,而是坐在冰瓮旁的一把摇椅上,正在懒懒散散看话本。

    大概是看的入迷,只有翻页的间隙,才会摇晃两下。

    而随着手指翻动书页的动作,曜初能看到姨母袖口处时不时露出一线明丽的色泽,一闪又没入暗处。

    曜初是很清楚,素日里姨母没有带任何腕饰的习惯。

    只除了每年端午这段日子,会带五彩丝线编成的长命缕。

    玻璃瓮中的冰在夏日里融化,散发着丝丝缕缕的白气。偶尔会让姨母的面容有一点模糊。

    一切让人心中安稳恬静。

    曜初看了片刻,这才搁下了笔。

    随后把案上写好的,摊开晾等墨迹干掉的十来封信,分别装到相应的信封里去。

    “都写完了?”

    姜握从话本上抬起头来。

    她只与曜初一起写了给晋阳公主的信,其余的,就都是曜初自己写的。毕竟曜初既然要做【初等学校】的副校长,那么请老师的工作,还是她自己来比较好。

    曜初点头:“写完了,等下晌连同姨母的这一封一并带回去,明日从我府上一起发往长安。”

    她方才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