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30-40(第12/24页)
御史中丞时就护了他好多回,不然早被人坑死了,后来刘伯温病逝,御史中丞换了人,这刘松还是一如既往,该参就参。
也不知是命大还是什么,除了偶尔被人敲闷棍,痛揍一顿,他倒也好生生地活到了现在。
这次刘御史写好参胡惟庸的折子,连夜递进宫里。又怕朱元璋选择无视,包庇胡惟庸,第二天早朝,刘御史顶着朱元璋眼神压力,硬是站出来,当着文武百官面,慷慨激昂地参(痛斥)了丞相胡惟庸一顿。
就是可惜,当事人胡惟庸也不知是不是今天要被骂,竟然没上朝,告病在家了。
但朝堂上,不少大臣的脸色也很难看。
因为刘御史骂人火力太强,他们这些跟在胡惟庸身后的,或是交情还不错的,全被波及了。
文官们很激动,看着口水飞溅,脸红脖子粗的刘松,一个个握紧了手中笏板,要不是朱元璋在,他们肯定要群起而攻之了。
至于武将那边,相比之下,倒是稍微平静一些,除了个别与刘御史有仇的露出幸灾乐祸看好戏的眼神。
朱元璋坐在上面,面无表情的,也看不出什么来。
要是以前,他要么直接大发脾气,要么下令拿人了,可最近的朱元璋有点让人捉摸不透。
刘御史好不容易说了一大半,准备歇一口气继续骂不,是继续参。
朱元璋高坐上首,都能清晰看到他努力吞咽口水的动作,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而趁此机会,旁边早积满火气,再也忍不住的文官们一个接一个站出来。
他们也要参!
又不是只有你御史才会干这种活。
谁还不是满腹经纶,骂人不带脏字了。
刚开始站出来参人的文官,顾忌朱元璋,还压着情绪,用词也还妥当,但看朱元璋没发火,又被御史台那些书呆子回攻过来。
于是这些文官也放开了,撸起袖子开骂。
但大家激动归激动,言辞可以犀利,动作却不敢放肆。双方对骂都分站两边,很有秩序,开骂之前先朝朱元璋行礼,再朝对面拱拱手。
就很讲究。
毕竟没人嫌活得太长,偏要在朱元璋面前来放肆、自由无拘束那一套。
等到朱元璋看够了,一旁王太监高亢尖利的声音大喊道:“退朝——”
文明开骂的官
员们就跟被按下终止键,一个个又恢复了平日里斯文气质,顶着一张激动红脸,纷纷朝朱元璋下跪行礼。
跟着朱元璋一起离开的朱标,此刻都还有些出神,也是没想到,早朝上还能出现这样一幕。
就听前面朱元璋突然道:“有几个人,朕看不做御史都可惜了。”
朱标:“”
第36章 第36章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要不说胡惟庸聪明, 知道要被骂成狗,直接告病不来。
他人不来,但‘精神’倒是来了,把人家正儿八经干告状骂人事业的御史风头都差点盖过去。
包括刘松在内, 被集中攻击的三个御史, 走出金銮殿的时候是被御史台同僚搀扶着离开的。
要知道, 这一群御史,因为太难缠, 一旦被他们盯上,那是油盐不进,俗称脑子轴得要死。
所以这届御史在朝人缘极差,
但他们一点不介意, 还很骄傲地抬高下巴, 眼神蔑视:吾等清清白白不与尔等同流合污。
看不惯吾等?那肯定是尔等行不端坐不直,内心不善良。
不知有多少人内心咬牙切齿, 暗暗拔了无数次刀, 想和这届御史决斗。就连昔日和刘伯温关系不错的浙东文官们都常常感叹。
刘伯温啊刘伯温,你上哪儿去找的这么一群‘人才’啊。
就都是饱读诗书, 满腹才华的读书人, 他们也不是不能骂、骂不赢。主要是碍于朱元璋的‘淫/威’, 他们不敢放肆, 也不好骂回去, 顶多气急了讥讽两句。
结果那些御史台的就仗着自己‘才华更好’, 就差用眼神辱骂他们:就这?
不痛不痒, 反而让自己更气了。
后来啊,也不知是谁(总之是朱家那几个王爷)开始了敲御史闷棍的事儿,慢慢地, 这事儿啊就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发展成应天府一暗中风气了。
没给这些御史套过麻袋,敲过闷棍的,可能在朝为官的都找不出几人。有的文官啊,看起来文质彬彬,当麻袋一套,那也是要亲自上脚踹上几下出口恶气。
等从暗巷里出来,抖一抖衣袖,就又是斯文一派的读书人。
如今朝堂上,看见一两个或鼻青脸肿,或走路一瘸一拐的御史,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但是——
这届御史不仅没有在疼痛中吸取教训,学会做人,反而让他们气焰越发嚣张,不在疼痛中跌倒,只在疼痛中疯狂。
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文武百官:“”
朱元璋:“”
朱元璋能默许大家暗中套麻袋,说实话,也是偶尔这些御史脑子真的太轴了。除非真找死的,他也不想杀。
毕竟他们骂文武百官的样子,他老朱也挺爱看的。
但没想到啊
越揍他们,他们越来劲儿!
看着鼻青脸肿、头缠纱带、吊着膀子或拄着拐杖的御史,指着要参的对象,口水飞溅,口若悬河,战斗力飙升了不止一个度。
朱元璋也是服了。
当初他和刘基眼光怎么就这么毒,挑上这么一批人来当御史。
当然。
只要不管到他老朱的头上,随便他们怎么骂。
就这样一届战斗力‘猛士’级别的御史,平时拄拐都不要人扶,一定要雄赳赳气昂昂走出去的御史。
这会儿却是气得浑身哆嗦,要御史台同僚搀扶着才能完完整整走出金銮殿的御史,就说说,对面文官一旦放开,战斗力有多厉害了吧。
要不是朱元璋在,两方人马早就拿着笏板干起来了。
君子动口不动手?
没有的事,君子气狠了也是要干架的。
大家都是经过元末战乱的,就是没几个功夫在身,那也是能拿着手上东西就跟你过两招的‘猛’男,谁怕谁了。
再往上数,以前讲究君子六艺,儒士也配刀的。虽然他们现在是手无缚鸡之力了点,但先辈们的‘武德’风骨他们也继承了一二。
这次,只能算打个平手!
刘御史他们被搀扶离去,文官这边同样没好到哪儿去。朱元璋一走,就像一座大山挪开,大家都是哆哆嗦嗦爬起来,相互搀扶着走出去的。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吧。
看着这么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孱弱文官,一旁的武臣目瞪口呆,暗暗抽气。
说实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