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簪笔集》 80-90(第10/15页)
也进不去。
她被崔协的声音拉回了神,崔协回答:“元安有座古寺,历史悠久,是前朝遗构,那寺建在坐忘山,两径通幽,一条是人道,一条是马道。”
“人道?马道?”拉麦不解地重复。
祝昭也竖起了耳朵,那日与袁琢打马到了坐忘山脚下,袁琢却拉着她走了人道,临走时她正打算向寺庙中的沙弥请教何为人道,何为马道,未遂。
“是啊,中郎将与祝姑娘应当一起去过。”崔协看向祝昭和袁琢,“人道是供香客步行的,磴道嶙峋,最险处仅容只身,爬起来得格外小心,而且人道逶迤十数里,攀援耗时费力,可元安却有古语,非历艰险,难表虔心,唯经此道,愿方得偿。是故将婚者多携手上山,于人道祈愿,系红绸于老柏,求签文于九松。”
炭火细微地爆出火星,映得祝昭的脸颊忽明忽暗。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她当时只当是袁琢记仇,故意不带她走人道。
他真的很烦啊,他为什么什么都不说啊,为什么从来都是做的比说的多啊,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
拉麦皱起眉:“那马道呢?”
“马道平坦宽阔,骑马片刻就能到寺门。只是此寺香火鼎盛,素称灵验,马道疾驰,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抵达寺前,故而众人大多贪图便利,皆择马道而行。元安耆旧常言,祈贵心诚,人道维艰,至虔至显。只是人道着实绵延陡绝,十人九半途。”
拉麦也不知听懂了没有,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忽然转头看向祝昭,眼睛亮晶晶的:“你们,走的是什么道?”
“人道。”
祝昭郑重地回答。
“你呢,走过吗?”拉麦又问了崔协。
崔协被她问得一怔,随即摇了摇头:“幼时随父亲去过一次,那时年纪小,爬了没几步就怕了,最后是乘马车走的马道。”
说到这儿,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来也惭愧,至今还没走过那条人道。”
拉麦却笑了起来:“不惭愧的,换我,也怕。”
她看着崔协的眉眼,心中一动:“我要是去元安,你能不能陪我走人道?”
崔协愣了一下,却还是给了她一个根本不可能兑现的承诺:“能。”
他余生都会在阿图伦川,回不到元安了,可就算如此,他也想给她一个虚无缥缈的承诺,因为他喜欢看到她带笑的眉眼,尽管二人都心知肚明他们逃不出阿图伦川。
好讽刺。
阿图伦川是大雍的土地,元安是大雍的土地,他们都是大雍的子民,为何却不能踏遍大雍的每一寸土地呢?
炭火依旧噼啪作响,拉麦开心地举起陶碗要和他们碰碗,不醉不休。
四人的声音缠在一处,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袁琢看了眼祝昭,轻声道:“慢些喝,果酒后劲烈。”
话音未落,两人就见拉麦捧着碗晃了晃,脸颊红得很:“崔协,那是什么星星呀”
崔协的眼尾也泛着红,许也是醉了,他顺着少女指尖望去:“那个啊,是”
他曾愿为祝昭研读《天文志》,如今也愿为拉麦细解穹苍列宿。
祝昭看着二人,摇头偷笑,见拉麦偷偷往崔协碗里添果酒,又被他嗔怪地推开,然后拉麦的声音渐渐软了,头往崔协肩上歪了歪,他慌忙抬手想扶,却被她一把按住手背,嘀嘀咕咕地用叶尔金族的语言与崔协交谈,崔协时不时的回上一两句。
如今的四方天地中,这是只有他们二人才解其意的语言。
不知过了多久,崔协率先撑不住,手肘一歪趴在桌上,嘴里还嘟囔着不喝了不喝了。
拉麦也没好到哪里去,她脑袋一点一点的,最后干脆歪在崔协旁边,呼吸渐渐匀长,呢喃变成了轻鼾,两人就这样倒在桌上酣睡。
祝昭笑着放下手中的陶碗,只觉眼前的炭火晃了晃,袁琢的脸在暖光里也变得有些模糊。
她抬手想揉揉眼睛,手腕却被轻轻攥住。
“是不是喝多了?”他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无奈的笑意。
她眨了眨眼,摇了摇头:“格外清醒。”
袁琢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动作轻柔,语气像是在哄孩童:“真的呀?”
祝昭望着两人交叠的衣袖,忽然抬起了眼,目光落在他含笑的眸子上,声音带着酒后的喑哑。
“所以你系了红绸,也求了签文。”
袁琢手一顿,只是喉结轻轻滚了滚,过了许久才低低“嗯”了一声。
祝昭眼角却有些发涩。
她想起在九松寺的那日,山雨欲来风满楼。
古柏上的红绸猎猎作响,成千上万条红绸缠绕其上,像燃不尽的火焰。
那时她只顾着随意挂上自己的红绸,没留意他在做什么,没留意他是什么时候离开,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没留意他何时挂了红绸,何时求了签文,她全然没有留意。
“那签文,是什么?”她追问。
袁琢没有隐瞒,抬手从衣襟内侧摸出个东西,轻轻放在桌上。
是一根磨得光滑的桃木签,祝昭记得,是那日他不慎落在寺庙中的签文谶语,小沙弥还特意送过来给他了。
祝昭的目光落在那签上,上面刻着几行小字。
“明灯守长夜,喜雨会春时。”
“枯木承玉露,灵鹊踏新枝。”
她拿起木签,轻声询问:“可解过签文?”
“解过。”袁琢说,“解签的僧人说此签是上上大吉,其意昭昭。一者,虽处涸辙,当秉烛待旦;二者,时雨将至,恰逢其会;三者,天降甘露,枯荄再荣;四者,鹊语新梢,乾坤更始。为前世孽债已偿之兆,自此以后,福运将至,连绵不绝,柳暗花明。”
“你求的是什么?”
“我求的,是你。”
“我?”
“此签问的,是你离开元安后的运途。”
祝昭疑惑地低头抬手去看自己的手指,并未在指关节处看到痣,丁相士曾教过她看手相面相,同她说过何处的痣为前世孽债已偿之兆,只是如今签文是这个意思,她却没能在手上如愿看到那颗痣。
也是,丁相士一般不靠谱,她早就知道的。
袁琢看着祝昭的小动作,眼里的情愫晦暗不明。
他撒谎了。
这签文其实求问是他们二人共离元安的命途。
是的,那个时候他就动了要与她相随的念头。
只是这念头,他也只敢动一下而已。
祝昭假死脱身,难免会引帝王猜疑,他需要做的就是回到元安,为她做最后的善后,如此,他也就可以安然离去了。
“袁琢。”祝昭抬起头来,跌进了他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