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90-100(第13/14页)
,软硬兼施又求袁守诚救他,袁守诚也没招啊,就让他去找唐太宗,因为明天要斩龙王之人,就是唐王驾下的丞相魏徵。”
李世民和魏徵都虎躯一震,对视间茫然又震惊。
赵匡胤刚才还觉得这龙王不该死,如今唐太宗出场,他又代入了李世民的角色:总觉得这愚蠢的龙王是个大麻烦。
朱元璋则心生疑窦:“这死罪不会落不到实处吧?”
他刚刚可听见了,这龙王是要给整个长安城下雨。
龙眼里是克扣了个零头,但落到每一亩地上,说不定就是丰收和干旱的区别。
和那些贪官一样,死不足惜。
“这里也有一点小小的bug,虽然开国二代皇帝的庙号一般都是太宗,但李世民这个时候还活着呢,旁白称他为‘太宗’合理,但袁守诚就直接称呼他为‘唐太宗’就不太合乎情理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泾河龙王与唐太宗的渊源了。”
“武德元年,李世民在浅水原击败了薛仁杲,夺取了陇西。此战之胜,是因为李世民采用了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穷追猛打的战斗策略,但对于不通兵法的普通人而言,还是‘秦王身负龙气,得泾水龙神出水襄助’的说法更好理解一些。”
“这条通体雪白的长龙还被李世民封为了泾水龙王,敕赐了一串非常长的封号,修建了龙王祠,以供后人祭拜。”
李世民被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说法震惊到瞠目结舌:
那一战打得确实格外艰难。
作为本朝开国后的第一场大战,按理来说要打出一个开门红才好,但偏偏初战之时自己身患疟疾,无法亲自指挥,刘文静和殷开山仗着人多、不加防备,将他的告诫抛之脑后。
薛举秘密进袭后方,我军不敌,大败而归。
好在后来薛举因病去世,再战对上的便是他的儿子薛仁杲了。
李世民可以毫不自夸地讲:此战能够反败为胜,完全归功于自己过人的军事能力。因此就算被夸身负龙气,也感觉有些憋屈。
第100章 梦斩龙王,太后懿旨 李勣,就是在废王……
“当然了, 这只是记载于《五龙庙记》中的一则民间传说,并未在正史中出现过,UP主合理猜测, 吴承恩选择泾河龙王来当这个被斩的倒霉蛋, 与这则传说有很大关系。”
“《西游记》和正史的第二点不同,肯定就落在刚刚提到的李世民和魏徵身上了。”
“大家都知道,唐朝是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就相当于秦汉时的宰相。历史上, 魏徵此时正在门下省担任侍中, 确实可以称之为丞相。”
这倒没有出乎唐朝君臣的意料。
贞观元年魏徵被擢升为尚书左丞时,诸位大臣就已经看出他前途无量了。
如今魏徵正以尚书右丞之位守秘书监, 参预朝政,深得陛下信重。
而如今正暂代侍中之位的王珪与魏徵一向交好,此时大大方方地朝对方拱了拱手, 表示祝贺:
毕竟魏徵升职也不一定代表自己降职, 也有可能是被平调到了中书省、尚书省嘛。
可惜王珪所想有些过于乐观了。
历史上,王珪会在四年后会以泄露禁中密语的罪名被贬去同州, 魏徵这才接替了他的侍中之位。
“书中为这位赫赫有名的谏臣虚构了一个天庭人曹官的职位,顾名思义, 就是天庭派下来管理凡人的官,与之同属一类的还有神曹、鬼曹, 另一类则包括天曹、地曹、冥曹。前者管理对象不同, 后者管理地域不同。”
明月自觉讲得有些偏题了,但诸朝人却听得津津有味。
外行听热闹, 内行听门道,百姓们将明女郎所讲与已知的神话故事对应起来,对朝堂颇为了解之人则质疑着天庭官制:
若是天上的神仙犯错, 是交由神曹处置还是天曹处置呢?
若是地上的百姓犯错,人曹、地曹对当地官府的处置不满,该当如何?
若是这天上玉帝的旨意和地上人皇的旨意相悖,又该听谁的呢?
三位帝王眸色渐深:
真该让喜爱求仙问道的那两位听一听,就知道这世间还是没有鬼神比较好。
可惜秦汉两朝的天幕已然离去了。
“龙王入梦,太宗满口答应要救他,梦醒后仍念念在心,上朝却发现魏徵不在。”
不会已经斩了吧?李世民心绪复杂。
对于书中塑造的自己,李世民颇觉不解:若不知晓前因后果,又为何要答应救那龙王?若已知晓前因后果,就更不应该答应救那龙王了。
总不至于是书中的龙王真的在战时帮助过书中的自己吧?
明月也不理解。
可能是因为这龙王嘴甜,夸李世民是真龙天子?
还是因为第一次梦到龙,高兴到脑子不清醒了?
明月不打算纠结这个,毕竟都已经是神魔小说了,为了推进剧情,把李世民塑造得ooc一点也可以接受:“龙王有鲥鱼这个狗头军师,咱们唐王也有臣子帮忙出主意——徐世。”
“说徐世大家可能不认识,但说起他的原型李勣,大家应该就知道是谁了,就是在废王立武时唯一没有反对咱们九五CP的那个顾命大臣。”
“李治传召诸位顾命大臣商议此事时,李勣先是称病,后又在李治私下询问的时候说出了‘这是陛下家事,不需要问外人’这一金句。”
“本意是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但在其他顾命大臣都强烈反对的情况下,就相当于是在赞成了,李勣的回答给那时已经四面楚歌的李治、武则天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得到了二人长久的信任。”
“李世民去世前特意贬李勣为外官,留给李治登基后施恩,李勣感受过这父子俩的帝王心术,此时没有像那些顾命大臣一样和皇帝对着干,也是人之常情。”
“书中称他为徐世,是因为李勣原名徐世勣,后被赐了国姓李,又为了避讳去掉了世,才变成了咱们现在熟悉的李勣。”
长孙无忌垂眉耷眼:不用想也知道,自己在这件事上,是一个和皇帝外甥对着干的“反派角色”。
李世民也记得,之前明女郎说过,稚奴借废王立武一事打击了关陇贵族,集中了皇权。
顾命大臣们大权在握,李勣的支持,对于势弱的皇帝而言,应该非常关键。
李勣时任并州都督,本人并不在朝堂之上。
李世民曾称赞过,有李勣守在并州,比修建的长城还要可靠,足可见他军事能力之出众。
被天幕透露未来之事,李勣宠辱不惊:
就算没有明女郎说的“帝王心计”,他也不可能去擅言皇后废立。
他只想做好自己份内之事。
想到日前接到的消息,李勣目露锋芒:陛下有意于今年八月以李靖为帅,进攻东突厥,自己亦受令参战。
还是思考如何打败那颉利可汗更重要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