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90-100(第12/14页)

概括了袁天罡为襁褓之中的武皇相面一事,李世民目光沉沉, 唐朝诸臣亦颇为惊异:前有《秘记》谶纬之言, 后有袁天罡相面之语,这武曌的护身符可真不少。

    同为相面师,相较于袁天罡,李世民显然还是更信任从秦王时就跟随在他身边的李淳风。

    将仕郎李淳风于太史局供职, 早在天幕第一次提及武则天时, 李世民就传召过他加以垂询。

    那时唐朝君臣还不清楚武则天究竟是谁,李淳风贸然占卜, 只得出一个“女主昌盛”的卦象。

    纵有长孙皇后相劝,李世民对于武则天的杀意一直未曾完全消退,即便这一卦并未提及“武”字, 他也已经认定这指的就是武则天。

    杀心又起之际, 李淳风却出言相劝道:“陛下,若天幕所言为真, 臣又谶纬无误,此女称帝当为天意, 不可更改,就算杀了现在这个武则天, 还会出现下一个武则天。”

    “更何况陛下如今并不知晓她究竟是谁, 若因此杀尽疑似之人、妄造杀孽,不仅有违陛下仁心, 有损陛下功德,而且会增益那武则天对本朝的仇恨,实为不智之举啊。”

    “倒不如趁她年纪尚小, 接入宫中好好教养,与皇室相亲,说不定能比天幕所讲更早一步还政李唐。”

    这次密谈后,李世民才彻底息了杀武则天的心思,下令将武姓官员之女都召入宫中。

    武二娘被道信禅师认可后,李世民再次传召了李淳风。

    依照她的面相,这位深受陛下信重的易学家终于给出了完整的谶语——帝传三世,武代李兴,女主昌盛,与先前《秘记》中的预言几近一致,武二娘这才被赐予了武曌之名。

    李世民其实并不想让太多人知道这件事:

    三人成虎,《秘记》和天幕已经够让自己头疼的了,若是再加上李淳风,他真担心在民间声望的加持下,稚奴压不住这武曌。

    但他们这边守口如瓶没用,天幕倒是没暴露李淳风,但转而说了袁天罡相面所言,效果几近相同了。

    李世民管不着明女郎,但能够得着时任火井令的袁天罡,当即决定传召他过来给自己出出气。

    朝臣们都看出了陛下的心思,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沉默不语:那袁相士知情不报确实有错,陛下对他小惩大诫一番消消火气也好。

    请袁天罡为自己相过面的那些大臣则都把希望寄托在了魏徵身上:有这个头铁的尚书右丞在,袁先生应该不会因此事丧命吧。

    “袁守诚这个虚构人物就被设定为袁天罡的叔父,但史书之中显然并未有此人的任何记载,这便是UP主要讲的第一点不同了。”

    “袁守诚在书中是一位卦师,每日仅收渔翁张稍一尾金鲤,便会为他卜算出泾河湾头何处渔获最多,让张稍避开风浪,日日满载而归。”

    “却不曾想,渔翁酒后与樵夫李定斗诗时被泾河夜叉窃听,夜叉担心水族因此被尽数捕去,将此事回报给了泾河龙王,惹其大怒,欲诛灭此贼。”

    “渔樵斗诗,倒是有趣,颇有世外隐士之风。”赵匡胤沉吟片刻,“明女郎说得简略,但此处在原文中应是唱词,是最显作者功底的地方。”

    赵匡胤的猜测不假:书中二人酬唱的篇幅确实挺长,词句之中常怀隐逸志趣。

    吴承恩本人才华出众却屡试不第,仕途坎坷官场黑暗,很难说他没动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思。

    他在文中称渔樵为“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未尝没有自喻之意。

    因明女郎已经解释了这是“话本”,倒是没人误以为唐朝真的发生过这样的事,但在“泾河之中是否真的有龙王和夜叉”这个问题上,诸朝人便意见不一了。

    再迷信的渔民也不可能为了讨好“龙王”不去捕鱼,更何况咱们是会“晒龙王”的彪悍民族。

    实际上,三朝中的渔民们都对这张稍颇为艳羡:若真有那可以让人避开风浪的卦师便好了,别说一尾金鲤,为其塑金身建庙宇也当得。

    世间万物无不在阴阳之内五行之中,袁天罡虽未试过,但真让他站到河边,也确实能用已有的知识推算出渔获最多的地方,此时便苦中作乐般想道:

    刚刚又为自己相面,发现寿数并无变更,可见今日不会有性命之忧,若是被陛下罢官,便回乡去,当个能算渔获的卦师,也是利民的生计。

    “但龙王冲动,虾兵蟹将可不冲动。长安毕竟在天子脚下,龙王有法术,诛杀袁守诚一个凡人简单,但因此惊扰黎庶,定会被上天责罚。”

    “在臣子的建议下,龙王化身白衣秀士去袁守诚的算命摊上卜算天阴天晴,袁守诚不仅算出明日会下雨,连何时布云、何时打雷、何时下雨、何时雨停甚至总共下了多少雨他都一清二楚。”

    “龙王暗自欣喜,他就是负责下雨的龙神,明天下不下雨不都是自己说了算吗?”

    “于是故意挑衅袁守诚,若果如卦所言,自己便会奉上五十金,反之便打砸这算卦的招牌,把袁守诚赶出长安。”

    “袁守诚非常硬气地同意了这一赌局,龙王只觉这人掉口讨春,心中得意,回水府告知大小水神此行成果,与众鱼卿蟹士欢笑同乐。”

    深谙话本套路的诸朝人已经看出,这赌局龙王绝对输定了,就是不知道那吴承恩会让他怎么输。

    明月给出了答案:“乐极生悲,龙王笑容刚收住,就接到了玉帝敕旨,让他明天给长安城下雨,时辰数目与袁守诚所言分毫不差。”

    “其实这时候龙王已经准备认输了,但他的鲥鱼军师在旁出了一个馊主意:改个时辰、少下一点雨不就好了?一个敢说一个敢信,龙王还真就这么干了。”

    李、赵、朱三位皇帝都皱起眉头,三朝臣子也颇觉无语:

    夸张地类比一下,此事便相当于圣旨急令某地方官即日赈灾放粮三千石,但此官因私情拖到了十日后才赈灾,放粮也少放了一千石,陛下知道了不生气才怪呢。

    “龙王晚了一个时辰下雨,又少下了个零头,转头就去卦铺打砸了一通,趾高气扬地让袁守诚速速离去。”

    “袁守诚不仅不害怕,反倒冷笑着拆穿了龙王的身份,说他违背了玉帝的旨意,犯了天条,已有死罪。”

    “死罪?”赵匡胤面露不忍,“若真如明女郎所言,只是克扣了零头,直接判他死罪也有些太过了。水至清则无鱼,若无严重后果,至多之后不将要事交于他也便罢了,何必取他性命?”

    朱元璋大悦:“就该治他个死罪!这种连明旨都敢偷工减料的臣子最是可恶的,要换朕做这个玉帝,定要扒了他的龙皮,抽了他的龙筋,以解心头之恨。”

    朱元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哪吒”达成了共识。

    哪吒的形象在晋代便已出现,但他闹海的故事要等到宋元才开始萌芽。

    初版宗教意义过于浓厚,并未被民间广泛了解,一直到《封神演义》将其与道教神仙故事相结合,这一故事才在文学领域传播开来。

    可惜此书比《西游记》的出现还要更靠后一些,想来朱元璋是无缘得见了。

    “谁料这龙王能屈能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