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庶女亦安》 120-130(第6/19页)
彭氏听着心里就有些不太得劲儿,她当年嫁过来时,也只有七十二抬呢……
当然彭氏心里清楚,这不是大嫂故意挤兑自己,而是实话实说。有宫里在,王妃的婚礼必不可能寒酸了去。
陆氏没当着彭氏说的话是,且不知道是福还是祸呢,还是稍微收敛些吧。
虽然效果可能不大……
顾老夫人想了想,便依了陆氏的意思定下此事,随后又叮嘱彭氏,“王妃后面就是六丫头,你可得用心才是,只怕大婚一过,全京城的眼睛都会看着咱们。”
别说彭氏压根儿就没有打压庶女的心思,只是当看不见而已。听婆婆这样说,彭氏连忙应下。同时心里寻思着,只怕这件事还是要托给大嫂办才是。
毕竟,尚书夫人和司卿夫人的交际圈子是不一样的。
只还没等彭氏私下里提,陆氏便先开口了。
“前几日陈夫人对我说,她瞧着咱们六姑娘好,说是看着就文秀贤惠,想聘回去。儿媳不敢拿主意,今儿三弟妹也在,正好问问你的意思。”为什么陈夫人不去找彭氏?还不是因为彭氏压根儿不在意庶女。亦婵出嫁后,彭氏就不怎么外出赴宴了。陈夫人便是想提一提,也找不着人啊。
顾老夫人眉头一皱,“她这是真心话,还是临时改的口?”老太太就怕是陈夫人眼见自家出了一位郡王妃,所以想攀这个关系。
虽然顾老夫人一早就知道陈夫人不是为亦安来的,但也不能随随便便把家里的姑娘发嫁出去。要是日后六姑娘受苦,岂不是她这个做祖母的造的孽?
陆氏点点头,“正是因为陈夫人说得恳切,儿媳才不好推了去。且陈家公子读书颇为刻苦,身边也没有房里人侍候,来往的也都是读书人家的公子。”这些消息都是陈夫人或明或暗,或者陆氏托人打听得来的。
也就是说,陈公子本人是没有问题的。
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
肯读书,又是举人。
这样的门第人家,要不是陈夫人想着给丈夫结交关系,只怕媒人早把陈阁老家的门槛给踏平了。
用读书好的庶子联姻,亏陈夫人想得出来。
不是陆氏轻看自家女孩儿,像陈公子这样的情况,只要陈阁老露出些意思来,想和陈阁老结亲的高官,至少一只手是数不过来的。
陈夫人觉得白家势头正旺,旁人家也觉得陈阁老是潜力股,问鼎首辅也是迟早的事。这时候不下本儿,日后怎么会有回报呢?
陆氏说完,和婆婆一齐看向彭氏,准备听她怎么说。毕竟彭氏才是亦谨的嫡母,她不答应,陆氏和顾老夫人也不好强应下陈夫人所求。
彭氏眼见婆母和大嫂都目光灼灼地看向自己,不由语气迟疑道。
“这样的门第人品,许是六姑娘的造化?”
第125章 借势
陆氏听着心里就叹一口气,?*? 她这个弟妹什么都好,就是个万事不操心的性子。眼里除了自己的一双儿女,再不把别人往眼里放。
可也不想想, 都是一家子, 亦谨、亦柔嫁的人家不好,难道她这个做嫡母的, 面上就有光彩?
陆氏为什么对亦安、亦和、亦顺的教养这样上心, 别的先不提,往后带出去交际, 旁人也只会赞陆氏教女有方,连带着亦宁的名声也会好上许多。庶女都是这样的品格, 亲生的女儿那还能差了?
令国公夫人出去逢人就说自己讨了个好儿媳回家去,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亦宁确实被陆氏教养得极好。
而另一个方面嘛,三个儿媳里, 竟有两个要一家子先行礼问安的。虽然临清公主和荣康郡主免了这个虚礼,待令国公夫人也如亲娘一般。不过令国公夫人总是没有做婆婆的感觉, 朝上君臣纲常那一套, 她在自家里也躲不过去。
等到亦宁进门,令国公夫人才感觉到做婆婆是什么滋味。国公府门槛高,可也不要亦宁亲自侍候, 不过是和临清公主一道,形式上捧羹安箸,然后坐下一道用饭就行了。
不过是从丫鬟手里接过来, 再摆到桌上。公主身为天潢贵胄,尚且要顺应虚礼。更不用说旁人家做儿媳的, 受婆母磋磨的,海了去了。
一样的事, 令国公夫人偏生看亦宁就有做婆婆的感觉。
用令国公夫人的原话说,那就是,“看着心里踏实。”临清公主是有品级的皇室成员,又是圣人亲女,令国公夫人感觉不自在,是很正常的事。
陆氏和婆婆对视一眼,顾老夫人福至心灵,继而问道,“尚德过了今年可就满二十一了,你这个当娘的,心里可有计较?”尚德是彭氏长子,在白家第三代男孩里排第二。
提到长子,彭氏不由露出一抹真实的笑意。
“我和三爷打算,是等今年的秋闱过了再说。若是能中举,便是给德哥儿说亲事,我们也有底气些。”白成理只是五品官位,便是加上白阁老,也得尚德自己争气,才能寻摸到一门好的亲事。
白成理只中过举人,没有接着考进士便受了恩荫出仕,这一直是他心中憾事。
所以尚德承其父志,一意苦读,先前中了秀才,今年便打算入秋闱一试。
顾老夫人便露出不同意的神色来,“难道尚德一日不中举,你就一日不给尚德说亲不成?”说着,顾老夫人的面色就有些许严厉。
彭氏鲜少见婆婆这样说话,当即就慌了神,急忙说道,“儿媳不是这个意思。只是秋闱就在九月,唯恐这个时候提起亲事来分了他的神。尚德如今在顺天府,书信一来一去,唯恐他不能安心读书。”彭氏尤不觉得她的话里有什么疏漏,在顺天府读书的,可不止尚德一个人。
“况且眼下并没有合适的人家,所以儿媳才没提这事儿。”彭氏是真个儿冤枉,她哪里是不关心儿子婚事,实在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官位相当,且又相识的人家里,就没有年过及笄的女孩儿。官位高些的又不认识,官位低些的,又怕委屈了儿子,这才是彭氏迟迟没提的缘由。
彭氏兄长虽是三品官,但彭家自家儿女且轮不过来,又哪里有余力去帮衬妹妹。
听了这话,顾老夫人道,“我这里倒有个合适的人选,就是不知道合不合你的眼缘。”说着,顾老夫人又看向陆氏,这个还是儿媳告诉她的。
彭氏便笑道,“老太大瞧中的人家,自然是没有不妥当的。”在老太太面前,亲儿子且要退出一射之地。
彭氏自来便是这样,待婆婆是极恭顺孝敬的。这也是为何,顾老夫人格外迁就彭氏的缘故。
“京兆尹家的次女,姚淑人的亲生女儿,这样的门第人品,可配得上德哥儿?”京兆尹是三品,主管京畿治安,是很有实权的官位。比彭氏兄长的通政使,乃至各部侍郎,都要重上一层。
京兆尹要是做出政绩来,升到各部做个尚书,也并非难事。
说起来这位京兆尹还和白成文是“熟人”,当年两淮盐引案,这位姚京兆,便是当年赴江南会同办案的三位钦差之一,姚静。
两淮盐引案,以时任江南巡抚李江松自尽宣告结束。而当时办理此案的三位钦差,事后也被圣人各自嘉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