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亦安: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庶女亦安》 110-120(第7/14页)

正在相看又怎么样?一定能成?庶出又怎么样?看这位的架势,正经嫡出也不过如是了。

    沈夫人心里还正为自家忐忑,这些夫人却一个个儿磨拳擦掌,对亦安倒有势在必得的念头。

    圣人的寿辰在十月里,过了八月十五,宫里就开始筹备起来。以往圣人的意思都是简办,今年再问,却是有些松了口。

    明年就是圣人八十岁整生日,这样一想,也确实该提前预备起来。

    一时间宫里各处张灯结彩,人人脸上都是欢喜之色。

    八月末,理藩院官员陈奏,柔然可汗请命派遣王子入朝来贺。

    草原诸部,柔然最为强大。然而和国朝相比,却也是十不及一。

    柔然老可汗年过六旬,当年是亲眼看着圣人如何威震四海、天下咸服的。甚至于就是老可汗本人,就是圣人扶持的草原诸部之一。

    当年圣人趁草原诸部内乱,扶持各个小部落内斗,随后一举拿下肥沃的大半草原。等到草原诸部反应过来,原有的牧场已经丧失大半。又碍于不得不依靠□□的扶持才能继续生存,因此对这一既定事实保持沉默。

    而拿下草原的圣人并未因此居功自傲,而是加紧在边关修筑城池,希图在有生之年彻底将这些版图彻底消化。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圣人无疑是成功的。

    如今柔然老可汗年过六旬,派遣王子入朝,名义上是恭贺,实际上还是为了寻求圣人的支持。希望自己身后,柔然依旧能和□□保持贸易往来。

    为显诚意,此次柔然入贺,只精壮马匹一项,便足足有两千余头。

    圣人很快就准了柔然入朝来贺的请求。柔然王子携其妻,日夜兼程的话,大概能在圣人寿辰前赶到京城。

    至于为什么会这么赶?圣人想了想定王的年岁,也知道可能有定王轻慢外藩的因素在其中。天下太平日久,以至于都不拿正眼看外藩了。

    而在圣人寿辰前几日,圣人召亦安前往太极宫拟了几道旨意,预备寿辰当日的时候颁发。

    等亦安拟完旨意,圣人竟然和亦安拉起家常来。

    “卿之年岁,已可成婚,不知家中可有安排?”圣人面上笑容颇为和蔼,这时候看上去倒有些像邻家老人。

    亦安诚实答道:“家中尚无安排。”亦安这话不是作假,陆氏虽然有意,但一直没有合适的人家。沈夫人言语之间,似乎也不像以前那样,对亦安情有独钟了。

    论起年纪来,亦和的年纪却是和沈夫人幼子正合适。

    不料圣人抚掌笑道,“既如此,朕为卿说媒,有一桩婚事,或许是天作之合。”

    啊?

    圣人亲自保媒?

    ……

    十月二十日,圣人寿辰。

    这一日,圣人在太极宫大宴百官,宗室、勋贵、外戚人人着大礼服出席。

    外藩诸邦也派遣使臣入朝随贺。

    宗室里几位亲王打头,向圣人贺寿。

    外戚、勋贵也是各自的领头人带着,齐声向圣人祝祷。

    藩邦之中,柔然王子极为夸张,年过三旬的英武壮汉伏地跪倒,口称“□□大皇帝万岁!□□大皇帝万岁!圣主万寿无疆!”单这份真诚劲儿,就逗乐了无数宗室。

    唯独圣人容色淡然,只吩咐叫起,并无额外欢喜。亦安虽未与这位柔然王子有过多接触,但这位王子的妻子,却是入宫拜见过贵妃的。

    据亦安所见,这位夫人虽然言语之间极为随和,却是个行事利落的人。

    柔然王子夫妇此次入朝,是为寻求皇帝陛下的支持,是以亦安对其关注有限,只觉得对方是个有意思的人。

    贺寿之后便是宴饮,推杯换盏之后,圣人命亦安当殿宣读几份旨意。

    这样大喜的日子,自然不可能是罢黜的旨意,大多都是对各宗室的加恩。

    比如舞阳长公主、临清公主加食邑五百户,荣康郡主加年俸。

    这时候就看出来圣人亲生的好处了,同样是郡主,荣康郡主只是加年俸,而恭王之女常宁郡主和昌平郡主却是各加食邑三百户。

    而在一众宗室中,恭王和景王是最引人注目的。

    除了两个女儿加食邑外,恭王还被圣人命与端王共管内务府。景王幼子被提前加封为郡王,景王本人也被圣人命与定王共管理藩院。

    至于平王,则是一个也没捞着,除了增加年俸外,圣人并未对平王有任何额外加封。

    宗室女眷席间,有不少女眷对恭王妃与景王妃频频祝贺,生怕赶不上这一茬儿似的。

    平王妃处鲜少有人问津。不过平王妃也不在意,她能撑着过来已是不易,实在没有心力计较别的。

    景王还在沾沾自喜,而有些嗅觉敏锐的官员则意识到,这两位恐怕已经出局了。

    圣人高坐金殿宝位之上,冠冕之下的神情看不出丝毫变化。

    第116章 册立

    面儿上看, 平王这一回连差事都没得。可眼下东宫未立,这个最大的差事,不是还没定下来嘛?

    百官、宗室、勋戚都把这场寿宴当作圣人八旬寿典的预演, 个个儿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尤其又有外藩使臣在场, 整个场面可以说是规矩肃然。

    寿宴一直持续到戌时末方散,太极宫灯火通明, 恍如白昼。

    宴散, 亦安送一众女眷离场,其中柔然王子之妻尤对亦安感慨道, “大皇帝陛下威武之风,照拂四海, 席卷八荒。”这位和她丈夫一样,都对汉话极为精通,并不像别的外藩使臣那样, 还需要翻译从中传达。

    亦安看得出来,王子夫妇对圣人是极为推崇的。想到草原诸部已经平静了好多年, 亦安也笑着说了些场面话。

    “可惜我的孩子太小, 不然一定要带他到□□来,领略大皇帝陛下的英武风采。”对于柔然王子夫妇,亦安是做过功课的。

    柔然王子的一众妻妾之中, 只有这位继妻生有一子,可以说是独苗也不为过。

    亦安并不觉得让草原诸部见到中原的繁华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圣人日渐年迈, 国本尚未定立的现在。

    这些部族在圣人在世时,可能会表现出对中原的倾慕。而一旦圣人宾天, 这些部族还能否保持以往的恭顺,那可就是两说了。

    将人送到鸿胪寺的客舍后, 亦安返回宫里,正好听到焦清对圣人汇报外藩使臣的动向。

    “柔然王子扎罗哈送给了平王殿下数量十分多的金银,送给恭王殿下和景王殿下的则是来自草原的特产……”亦安来的时候正好听到这一段儿。

    谁说外邦人朴实、没有心眼儿的?瞧瞧人家柔然王子,这心眼儿都开到脑门儿上了!

    虽然送特产这一行为是古今都有的习俗,但扎罗哈王子似乎已经认定了平王会作为圣人的继承人。瞧瞧这大手笔,特产虽然在京城算是异邦特色,但显然不比金银更有认同感。?*?

    亦安进入殿内,静静地立在一旁。

    虽然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