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亦安: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庶女亦安》 90-100(第2/14页)

的那般,对此坚决推辞。不过亦安这时候反倒没有从善如流地将礼物收回去,而是顺水推舟地放到了亦婵处,亦婵可没有练就她母亲那样的本事,三言两语便被亦安挡了回去。

    在家的日子骤然清闲下来,亦安又回到了数年前还是大家闺秀的时候,和家中姐妹好生玩乐了一段日子,虽不能出去,但姐妹们在一处,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江姨娘也似乎忘记了以前对亦安的防备,现在巴不得让女儿住在碧云馆。亦顺让江姨娘说烦了,索性每日都往碧云馆来。亦顺不想每天一睁眼就被姨娘说,你五姐姐好不容易在家如何如何,她只是一个将满六岁的小女孩儿而已。

    许是因为江姨娘最近比较安分的缘故,陆氏对此并没有说什么。女儿之间亲亲热热,是她乐见的。纵使她有心护着每一个人,但人固有一老,女儿们都长大了,这时候多处处,日后自然会有一份照应。

    陆氏在京城除过掌家外,也时不时过府去探望陆太傅,虽然对生死之事不挂在嘴上,但总归是见一面少一面了。

    蒋阁老生前就曾对白阁老几人叹过,世间哪得两全法?白阁老和陆太傅几人无不默然。

    一直到十二月初,亦安在家守制已经过去一半时,宫里依旧没有半点儿动静。亦安几乎怀疑,她离宫之前到底有没有为圣人拟过那样一道立储的旨意?

    亦安都没有怀疑过圣人,而是怀疑起自己的记性来。

    不过在圣人释放出立储的信号之前,另一位熟人先登门了。

    “云长史要见我?”亦安正在教亦顺写字,亦宁捧了话本在亦安安寝之处翻阅,亦婵在摆弄首饰,亦谨被留在陆氏身边,今日没有来碧云馆相聚。

    蔷薇来传话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番场景。这样一副和乐景象,夫人必是高兴的。心里想过这一遭,蔷薇回过神来,答亦安的话。

    “禀姑娘,确是云长史过府。”

    亦安让亦顺握住笔自己写,自家去景然堂见云长史。

    第092章 近况

    在亦安这里自然不存在不见外男的说法, 她虽然在家守制,但还是宫中女官,身上有三品的职衔。

    只是亦安不知云长史来意, 按说如今永襄郡王妃已然下葬, 两人再无交集之处。

    亦安先拜见过陆氏,陆氏让亦安去偏厅见云长史。云长史是递上拜帖, 指名道姓要见亦安的。所以陆氏让丫鬟将他迎到偏厅安坐奉茶, 一边又让蔷薇去请亦安来。

    蔷薇在前面带路,领着亦安去往偏厅。

    云长史看着和之前并无多少区别, 气色看着也挺好,不像是遇到难事的模样?亦安心里度过一回, 实在想不出来云长史为何会登门拜访。

    不过亦安面上并未显露出来,而是上前客套了一番,随后分宾主落座。

    云长史对亦安十分客气, 虽然他现在在永襄郡王府是一人之下,但也并未因此骄矜起来。永襄郡王府没有王傅, 王府长史便是品级最高的官员。以往已故永襄郡王妃在世时, 襄助王府内务的是王妃身边的韦女史。如今王妃过世,韦女史在王府权势不如以往,许多外事没有王妃的授权, 也只能交给云长史去办。

    而韦女史也没有想过和云长史争权,单是王府内务,就足够她操心劳神的了。

    双方寒暄过片刻后, 亦安向云长史询问来意。

    云长史完美掩饰了自己内心的尴尬,面儿上一丁点儿也看不出来道, “先前尚书为王妃操办丧仪,世子如今身体好转, 便想起尚书辛苦,特命下官前来致谢。”那院子里摆着的各种礼物原是谢礼,这个名头倒是借得好。

    亦安听了这话心内挑眉,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永襄郡王世子清弱的身影,这位看着和玉人儿一般,竟还能想起这个来?

    亦安自问对世子还是有几分了解的,这位是根本不会把心思往这上面想的。好听点儿是不通世情,不好听点儿,那就是不问世事。亦安原先替永襄郡王妃主持丧仪时,王府事务无论大小,都是亲自处理的。偶有需要世子过问的,对方都是请使者处理即可。

    一来世子身体确实不宜劳累,二来,便是去问过世子,对方也拿不出好主意来,这是亦安的亲身经历。最后还是亦安自己拿了主意,才把事情办了下去。

    这样一位玉人儿,又是如何在这时节才想起要谢亦安的?亦安并非贪图这点子谢礼,这和圣人赏赐给亦安的物件儿相比,自然算不得什么。况且距离永襄郡王妃下葬已经过了这些日子,亦安又是未婚姑娘,这要是传扬出去……

    并非亦安自作多情,而是前几日,已故永襄郡王的亲兄长安王,就闹出个不大体面的事出来,让一众御史在御前好生弹劾一番。

    起因是安王因为为文昭皇后修建观庙,圣人又许了他行动自由。这位主儿去郊外庄子散心时,路经清心观时,遇上康定伯夫人带着女儿上香,过后向圣人上疏,想要纳康定伯的女儿为妾,为王府绵延子嗣。

    本朝自仁宗朝以后,宗室子弟婚嫁只在清白人家里选取,已然成为定例,这是一种未曾明言的默契。

    如今安王一开口,要纳的就是康定伯家的嫡女,理由还十分荒谬,康定伯家的女儿看着就是好生养的模样,一定可以为王府绵延子嗣。

    这话听着就荒谬,康定伯家也算殷实,这一代康定伯虽然不是简在帝心的人物,但也不是那等纨绔习性,因此在圣人心里的印象还成,不是那等惹事的勋贵。加之康定伯祖上也是有过开国之功,虽然已经过去十几代,但圣人心里是念着初代康定伯功勋的。

    安王也知道自仁宗后宗室少和勋贵联姻,自家又只能许个妾室的位份。所以便在奏疏里说,便是康定伯嫡女不成,庶女也是一样的,只请圣人可怜他膝下无子,两任王王又早早过世,请酌情开恩。

    原安王妃身故后,安王是娶过继妃的。只是两任王妃均是红颜薄命,没做几年王妃就香消玉殒了。

    本朝宗室娶亲有限制,宗室亲王在第一任王妃病故后,只能续娶一任正妃。若继妃依然在亲王之前过世,则不许再立第三任正妃,只能从妾室里选取一人打理王府内事。

    本朝对宗室既不算严苛,也称不上放纵,明面儿上只能娶两任正妻,对妾室数量也有严格限制。而在这上面,宗室显然是比不过勋贵的。

    不过也有不遵守制度的宗室,例如安王,他的妾室数量早就超过宗藩条例的规定,只是安王一向不把御史弹劾当回事儿。逼急了就去面圣,在御前嚎啕大哭。一哭自己没有子嗣,二哭御史欺人太甚,不把自己这个亲王放在眼里。

    圣人又能拿安王如何?他纳那些妾室都好生供养,从不打骂,也没有传出迫害良家子的名声来,便是抬出宗藩条例来,安王也有一堆歪理。最后圣人索性不管,便由着安王去了。

    不过这一回,不等安王去寻康定伯说话,圣人便先驳了回去。

    “先朝未有之事,朕又岂能开此例?”罕见地,圣人少有地大动肝火,很是严厉地给安王下了谕旨,让他在王府好生闭门思过,最近就不要出门了。

    本来这件事也就这样过去了,谁知道安王给圣人的奏疏落到内阁里,又让御史看到了。安王说话实在不知收敛,把主意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