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长安小厨娘(美食)》 40-50(第15/26页)
的劲儿,打着饱嗝用汗巾子抹脸,边擦边想:真香啊!
他一定要说服爹娘也来吃一次!
*
暮色渐沉,食肆里的客人已散去七七八八,几人时不时过去收副碗筷洗个碗,其余时间便窝在后院歇息。
上午的小插曲已经过去,阿宁已和伍儿重归于好,两人蹲在一块儿逗小鸡崽玩,阿锦和李竹正在复盘今日的端盘情况,琢磨着下次怎样能将盘子端得更快些。
而崔时钰,正在庖厨准备今日的暮食。
因做的是食肆生意,又红火,是以她们的吃饭时间比正常饭点略晚些,正因如此,便更得好好吃饭。
这就显得郭大郎送来的那两条黑鱼很是时候了,今儿晚上就吃鱼锅卷子吧!
崔时钰大了井水洗净双手,将洗干净的两条黑鱼拎到案板上,利落地刮鳞去鳃,切成鱼段备用。
灶膛里柴火噼啪作响,铁锅烧得滚热,她舀一勺猪油滑入锅中,葱姜蒜末往油里一爆,香气顿时冲开。
将鱼块顺着锅边滑下,鱼皮一触热油立刻绷紧,很快变得金黄酥脆,接着便下豆酱、八角等各种调料,再舀几瓢井水进去,灶膛添柴烧开,酱褐色的汤汁很快漫过鱼块。
趁着炖鱼的功夫,崔时钰麻利揉好面团,擀成薄片后抹上猪油,撒上葱花卷成长条,再切成一段一段的面卷子,挨个放进咕嘟冒泡的鱼汤里。
闻着锅里飘出来的鲜鱼酱香,崔时钰满意点头。
这种鱼锅里的小卷子最好吃了,从前外婆给她做鱼锅贴卷子,她都不爱吃鱼肉,专挑里面的面卷子吃。
黑鱼肉块厚实,但木柴添得足,炖上一会儿便熟了,揭开锅盖,就见鱼块完好而酥烂,酱色汤汁咕嘟着气泡,面卷子上半截露在外头保持雪白,下半截浸在鱼汤里,早就吸饱了汤汁,卧在酱色浓郁的浓汁里,沾满了鱼汤的鲜香。
浓郁的鱼香在庖厨内横行霸道,犹嫌不够,又飘进了小院。
伍儿先嗅到了这股香味,抽抽鼻子道:“好香。”
阿宁也闻到了,不仅闻到,还品出了一些不同,觉得今日这炖鱼香里还混进了丝丝面香,和以前吃过的鱼都不一样。
阿姊今儿个在炖鱼里面放了什么?
她好奇,正打算进屋看看,就见崔时钰端着冒着热气的铁锅走出来,稳稳当当地放在了石桌上,瞬间吸走了所有人的目光。
“郭阿叔送来的黑鱼,做了锅炖鱼卷子,大家快吃。”她笑着说。
“看着就好吃!”
忙了一天,众人肚子早已饿了,这锅鱼锅卷子就跟赈灾粮似的,里面的汤还没晃悠匀实就被一人一块鱼,一人一条卷子的夹进了自个碗里。
伍儿运气好,分到了一块鱼鳃旁的嫩肉,雪白的鱼肉浸着酱褐鱼汤,瞧着便令人食欲大增。
他小心翼翼挑了半晌鱼刺,结果被阿锦告知鱼鳃旁的肉没刺,这才舒了口气,放心大胆地送入口中。
好吃!鱼肉细嫩极了,带着些微的嚼劲,没有丝毫腥味,满口都是鲜甜鱼香。
伍儿吃得眼睛都幸福地眯成了一条缝,偷偷地想,崔娘子的手艺比阿娘好多了,阿娘做菜,不管做什么都往里面放些牛乳……天啊。
他越发喜欢崔娘子了。
阿锦和阿宁专攻鱼身的肉,大口大口吃着,挑鱼刺挑得极为顺溜,偶尔舀勺鱼汤拌入米饭,混着鱼肉一起吃,瞅着就有股大快朵颐的爽感。
李竹则对鱼锅里面的卷子情有独钟。
那卷子是死面的,被扭成麻花状,在微烫的鱼汤里浸了一半,原本立挺的面饼吸饱了汤汁,酱色诱人,用筷子挟起来的时候还能看到鱼汤顺着卷子滑落。
咬下去外壳还带着点脆,而后才是绵软,鱼汤的鲜味全被面卷子吸得饱饱的,面芯都被鱼汤浸透了,嚼起来既有面香又有鱼鲜,好像比鱼肉还好吃。
见他一直吃卷子,很快,其余人也都发现了面卷子的妙处,筷子纷飞,一时之间,卷子竟比鱼肉还抢手。
没过多久,一整锅炖鱼卷子便见了底,只在底部沉着一小层混着香料的鱼汤。
众人都有些吃撑了,捧着吃圆的肚子在院里散步消食。
鱼刺堆满了小石桌,夜风里飘着鱼香,不知是谁,打了个幸福的饱嗝。
*
夜深了,巷子里只剩下打更人的梆子声。
伍儿早被接回了家,此刻正盖着薄被睡得香甜,月光透过窗纸,在他圆嘟嘟的脸蛋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忽然,他咂了咂嘴,在梦里含混地嘟囔:“卷子……鱼……泡汤的……”
肉乎乎的小手还在被窝里虚抓了两下。
方九娘半夜迷迷糊糊起夜,正巧听见这梦话,又瞧见儿子少见的贪吃模样,顿时有些哭笑不得,还有些心头发软。
这是多好吃呀,在梦里还惦记着。
第46章 豆沙青团
◎香甜软糯,又不会腻口。◎
春四月,微暖的风掠过长安城的街巷,将长绿的柳枝吹得摇摇摆摆。
一阵风吹过,卷起几片未烧尽的纸钱灰烬,底下半块没吃完的烤胡麻饼露了出来,想必是哪家孩童偷嘴被大人发现,跑路中慌忙掉落的。
见状,崔时钰不由轻笑,心想有人没抵住诱惑,连寒食禁火的规矩都顾不上了。
今日寒食,在清明前一日,两节常连过,共七日假期。
寒食期间要禁火三日,无论民间还是官府,一日三餐都要吃冷食,偷偷生火还会被罚,正因如此,平日里炊烟袅袅的坊市才沉寂下来。
不让生火,寒食节这几日的吃饭就成了大问题,但也不是没得吃,寒食冷食也有不少,最主流的有麦粥、青精饭和寒食面。
麦粥是将大麦煮熟后制成的粥,口味有甜有咸,就跟豆花似的,添盐添糖全屏个人喜好;青精饭是用南烛叶汁浸泡的糯米蒸熟而成,颜色乌黑发亮,有股草药香;寒食面是人们最常吃的冷食了,和平常吃的面条大差不差,煮熟后过凉水,加醋、酱油、蒜泥等调料拌匀了吃即可。
为迎接寒食节的到来,崔时钰已将巧饼提前炸出,还备好了杏仁豆腐,冷面也煮出来了,只等拌上调料。
这些食材全都凉浸浸的,不用生火,可以说是相当遵守“不能生火”这个规定了。
崔时钰骨子里虽还是个现代人,但瞧着大唐人民这些的传统节日新奇有趣,也很乐意入乡随俗。
除去不能举火要吃冷食,寒食节民间还有“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认为插柳可以辟邪,崔时钰自然也要凑这个热闹,带着妹妹们和李竹从街边的柳树上折下了几枝芽苞鼓胀的嫩柳条。
得了柳枝,几个人便忙活起来,阿锦踮着脚给食肆门楣插柳,阿宁认真地将柳枝系在每个人的衣带上,连李竹的粗布围腰都没落下。
一通忙活下来,崔家小院所有能喘气的活物当中,就剩下三只小鸡崽还光着身子,没戴上柳。
阿宁不愿意让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