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户家的娃娃亲夫郎: 30-35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屠户家的娃娃亲夫郎》 30-35(第5/15页)

霍青出门去城里开摊,他在家闲着没事儿做,便只能做点针线活儿。

    就这么每天半个荷包,一条帕子的绣,慢慢的也攒下不少来,趁如今闲着没事儿,他还打了几个络子,打算等冬集时一并拿到城里去卖,到时他手里的钱应该就能够给家里买些干果年货了。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的滑过,转眼就来到了腊八这天。

    腊八节得吃腊八粥,寓意来年五谷丰登,添福添寿。

    江云苓起了个大早,熬腊八粥要用的糯米、花生、红豆、绿豆还有红枣和莲子等等东西,他昨天晚上就已经泡上了。

    只等一早上起来,把这些东西都一起放到锅里煮,熬成一锅软糯香浓的腊八粥。

    霍青和霍文一人喝了一大碗,甜滋滋的,因里头有不少豆子杂粮,暖意顺着喉头滑落的时候,肚子也填饱了。

    江云苓送霍青出门时笑着对他道:“霍大哥,等你下午从城里回来,我给你和小文做酒酿馒头吃吧。”

    昨个儿晚上才吃了三鲜肉片汤,今天又有酒酿馒头吃。

    只要有江云苓在,这日子仿佛怎么过都是舒心的。

    于是霍青也笑了,点了点头,沉声应道:“好。”

    ——

    日子眨个眼就过去了。

    眼看年关将至,天愈发的冷了。

    江云苓头一次在平遥过冬,这一次总算对这里冬日的严寒有了深刻的认知。

    白毛风一刮起来,连骨头都是冷的。

    刚开始下大雪的时候他还会有些好奇的趴在窗边看。

    嘉陵那边冬日虽然也下雪,但雪一般下的没有那么大,落在地上只是薄薄的一层,没一会儿就化了,哪儿像这边似的,山上,地上,树上,都像是盖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脚一踩都会陷下去。

    到后来,连他也没了这份心情,外头一飘起雪花他就恨不得把家里遮的严严实实的,怕风吹进堂屋来,霍长宁知道了以后还笑话了他一阵。

    趁着雪没化的时候,江云苓去城里赶了一次冬集。

    城里的冬集一般从腊月二十就开始了,一直摆到腊月二十七,也叫做年集。集子上卖点心果子的,绢花头绳的,对联福字的什么都有,热闹的很。

    江云苓也趁着这个时候把自己猫冬在家时绣的那些手帕,荷包和络子都给卖了。

    这一次的绣品他没有再拿到绣庄去,而是自己在西市支了个摊子。

    冬集上人多,忙活了一整年,难得出来逛个冬集,无论男女老少都舍得花钱,于是集子上的东西卖的也比平日里贵上几文,江云苓也趁机给自己的绣品提了几文钱的价。

    帕子平日卖给绣庄时十三文一条,集子上卖十五文,荷包卖二十五文,至于那些精巧的络子则卖八文钱一个。

    然而即便是这样,因他的东西绣的好,绣样也少见,一点也不愁卖,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叫前来采买的妇人和小哥儿给抢光了,尤其是那些络子。

    时下的文人书生,若是家里有钱的,都爱在腰间系个玉佩或者香囊带带,瞧着斯文又儒雅。这样的装扮被旁人瞧了去,觉着好看,便也跟着学,尤其是女子和小哥儿,带不起玉,弄个络子,香囊带带还是可以的。

    江云苓打的那些络子又精巧。如意结、方胜络,双鱼络等等就算是不带,买两个过年时挂在自家院子里装点一下也是好看的,所以络子反而是卖的最快的。

    于是,趁着冬集,江云苓还小赚了一笔。

    这次他在城里支摊霍文也跟着来了。每年冬集时人都特别多,也乱的慌,怕碰上些挑事儿的,霍文虽然年纪不大,但翻过年也十二岁了,且他再怎么说也是个汉子,有他跟着总能安心些。

    一开始江云苓还有些担心霍文会有些不适应。但凡读书人身上大多都有股子清高之气,有些酸腐书生提起生意钱财之事还要板着脸“嗤”一声,再骂一句“黄俗之物”。

    江云苓却不以为然,甚至见之不喜。若没有这等“黄俗之物”,又如何能供其上学读书。

    幸而霍文并不是这样的人。他自小和霍青相依为命,又见了太多大哥为了自己的身体和家中银钱发愁的时候,对于能赚钱的事儿,他心中只觉欣喜。

    和江云苓一起来摆摊,他初时还有些腼腆,后来见江云苓忙不过来了,他还能帮着吆喝一两句,在后头收个钱什么的。

    两人卖完了东西,提上鼓囊囊的钱袋子,还到城里采买了一些东西。

    像是瓜子蜜饯之类的年货,还有过年时要祭祀用的香烛纸钱,以及门神年画等等,因这几个月下来江云苓手上已经攒下快半两银子了,他便通通都买了,没叫再从霍青那边使银子。

    在集子上看见有不少人在围着买对联时,江云苓眉心一动,心里还萌生了个主意。

    过年时别的不说,对联却是家家户户都要贴的。城里卖的对联大多是二十到三十文钱一副,字写的越有风骨的自然也就卖的更贵些,然而每年城里也能见着不少书生在集子上设了个案桌帮人写对联,赚些润笔费的。

    都是读书人,旁人可以,他们家霍文为什么不可以。

    于是,等两人回到家后,江云苓把心里的想法和霍文一说。

    霍文先是愣了一下,而后眼睛也亮了,却又有些不太自信道:“我,我真的可以吗?”

    江云苓笑笑,道:“为什么不可以?我觉得你的字写的挺好的。”

    他是见过霍文写的字的。

    霍文即便放冬假在家读书也十分刻苦,每日不是念书就是写字。虽说纸墨也得费不少钱,但读书人,想要写的一手好字,这些都是必须的,用树枝在地上写终究不是个事儿,要省俭也不能从这些地方省俭。

    譬如说到书铺里买纸时买最便宜的黄纸,一张纸正面写完,翻过来再写一页,直到两边都写满为止,霍文有时还会到书铺里借书回来,然后再自己手抄录一遍,这样不仅比直接买一本新书回来便宜不少,自己抄写过一遍,也能将里头的内容记的更熟。

    有时江云苓见他写字写的手都抖了,他手里也有霍文写满了字以后不用的废纸。

    季婉容通琴棋书画,江云苓虽说没有他娘这样有才情,但也还是能读书识字的。以他看来,他觉得霍文的字虽说还够不上多有风骨,但起码字迹端正工整。

    这对于乡下人来说也就够了。

    江云苓又给霍文算了算账:“咱也不拿到城里去卖,就在村里替人写写。红纸一副八文钱,你替人写春联,收个三文五文的,一副春联加起来也不过十三文,而到集子上买一副写好的春联得二十文钱,这中间能省下七文钱的利,还不用再专门跑一趟城里。”

    江云苓道:“农户人家大多不识字,买一副春联回去也只是为讨个吉利,字写的多风雅,还不如省几个钱来的实在,你只要好好的给人写,字迹工整一些,定是有人愿意买的。”

    更重要的是,写一副春联赚的虽然不多,但三文五文的,加起来也不少了。霍文常觉得自己是家里的拖累,若是能靠写几副春联换得一些钱来,哪怕是几个铜板,他心里也会觉得不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