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风雪: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千山风雪》 120-130(第15/24页)

 “假使被困,他们最长能坚持多久?”李霓裳压下心头因这个消息而带来的惊惧之感,问道。

    “那地原本常设十来人,作日常守望而已,储备有限,最长恐怕只能坚持半个月!”

    李霓裳片刻也未敢耽搁,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李长寿所在的平城。

    隔日,她便快马抵达数百里外的平城。

    更夫敲响子时的梆声,老将军身上的战甲在月光下泛起冷霜。为了不影响军心,数百里外的那个消息,并未在这里传播开来。

    当李霓裳被迎入大帐,解下披风,向着对面的老将军深深下拜谢罪之时,这个素来刚猛的老者,眼里也开始泪光闪烁。

    他避开李霓裳的大礼,请她起身入座,拜道:“此事我已知晓,不能为我孙儿影响大局。原本我们的兵马便不及对方。他此次出兵,称十数万之众,若是分散兵力过去解救,反而正中崔重晏的下怀。他趁机集合来攻,此地万一失守,他便可直驱武节。倘若那样,因小失大,这几年里公主与老朽的心血,便都将付诸东流!”

    “刺史!”几名他跟随他多年的副将忍不住失声喊道。

    “忠节他才十九岁!他可是刺史唯一的亲孙!”

    李长寿须发尚沾尘土,抬臂阻止众人,铁甲铿然作声。

    “《六韬》有云,将受命之日,忘其家,自先祖入汉地以来,族中男儿战死之地,便是埋骨之处。今犬孙被困,生死当交天意。即便绝嗣,九泉之下,亦可告慰列祖英灵!"

    帐内气氛死寂片刻过后,一名副将上前行礼道:“可否……”

    他迟疑了下,看着李霓裳,吞吞吐吐道:“可否向裴家求救?咱们与他们并无怨隙……距离咱们最近的应州,便有他们的驻军。倘若他们愿意,以最快的速度,半个月内,救兵应当可以赶到……”

    三年前,那场震动天下,后来被世人传讲过无数个版本的潞州之围过后,裴世瑛立刻全力应对北境之敌。

    世人都讲,他将震天的怒气尽数撒在了来犯的北敌身上。安木岱本以为能借天王之压利于作战,谁知天王猝不及防撤军,又遭遇愤懑至极的裴世瑛。一战过后,不但没得便宜,反而被打得后退了三百里,将原本从孙荣手中占来的应州也丢了。

    自那之后,应州便常驻裴家守军,正式归入河东领地。

    “不必!此为天大的人情,怎可贸然求助?况且裴家一向自守,与咱们向来没有联络,他们未必愿意掺和。”

    李长寿也知道一些公主与裴家的旧日瓜葛,唯恐她夹在中间为难,当场便出言拒绝。

    “此法甚好!我这就写信!”

    李霓裳却毫不犹豫,立刻点头,吩咐人速取笔墨。

    “公主!老臣怕公主不便……”李长寿显是有些意外。

    “我无任何不便。只要能救忠节,任何法子都要去试!”

    副将面露喜色,不待李长寿吩咐,忙取来笔墨。李霓裳提笔疾书,很快便写好一道书信,封妥,叫人用最快的速度送出。

    李长寿再也抑制不住,当场潸然泪下,不顾甲衣不便,双膝跪地,哽咽道:“多谢公主,此行无论裴家是否愿意出手,我都欠公主一个天大的恩情!”

    李霓裳忙从座上起身,将李长寿从地上搀扶起来,宽慰了一番,怜他年迈,唯恐他支撑不住倒下,正要劝他先去休息,这时,只见方才出去安排送信的那名副将带着一名外来信使模样的人奔转回来,面带狂喜地大喊:“应州来人了!说已派兵马前来驰援,大队正在路上,十日内应当赶到!”

    李霓裳极是惊讶。李长寿更加如坠云雾。

    忽然,李霓裳认出向自己跪拜行礼的信使,好像是韩和尚身边的人,便问究竟,对方说,君侯知悉武节战事,十分关切,特派就近的韩将军带着五千人马赶来,以便应急之用。

    大帐里的众人无不喜气洋洋,李长寿更是感激涕零,当场老泪纵横,哽咽道:“我早便听闻裴家君侯大义,今日方知传言不假。”

    李霓裳更是百感交集,勉强平复下情绪过后,纵然心中有无数的话想问,末了,终究是不敢多问别的半句,只道:“君侯夫妇大恩,今生我恐无以为报,但愿来世结草衔环,回报恩情。”

    “公主快不要如此说话!”那信使赶忙躬身行礼。

    “君侯命小的带话给公主,他与夫人已有爱女。夫人常念公主,盼公主喜乐,万事顺遂。”

    李霓裳一怔,不知怎的,鼻头忽然微微一酸。

    这是三年来她第一次生出落泪的冲动,忍住了,随即便为那对伉俪感到由衷的欢喜,命人将信使带下休息后,请李长寿也去歇息,保重身体。

    当夜她在营中过了一夜。次日,公主到来的消息广为传播,平城士气大振。

    李霓裳始终未曾离开,在此焦急等待援军的消息。

    数日转眼便过,这里始终静悄悄的,对面未再发动新的战事。

    被困的李忠节那边,也暂时未传来更坏的消息,只探得信报,围军非但没有减少,比起原来,反有增兵之态。然而不知何故,也始终没有攻击。看起来,崔重晏的目的,仿佛是想将人困在里面,坐等粮绝。

    七八日过去,李霓裳渐渐感到不安起来,心中总有一种不祥的预兆,仿佛发生了什么事,但是自己还不知晓。

    到了第十天,预计将至的援军未至,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消息。

    果然如李霓裳此前的预感那样,出了意外。

    崔重晏有所防备,竟提前在韩枯松赶来的必经之道上设下拦截,阻挡援军。

    李霓裳如今只盼韩枯松带领的援军千万不要出事。倘若有个闪失,那么她将罪上加罪,万劫不复。

    就在当天,她也收到了一只匣子。

    匣子是崔重晏派人送来的。

    内中别无它物,只一支发钗。

    深夜,霜风卷动城头的纛旗,李霓裳暂居的驿馆屋中,一盏铜雀灯台淌着烛泪,映得匣内露出的一寸钗头闪烁着冰冷的金光。

    李霓裳和衣卧在榻上。

    一阵风过,门动声中,是瑟瑟端着夜食入内,看见她闭目宛若睡去,放下后,等待了片刻,轻轻为她盖高被衾,正待转身退出,眼角的余光,掠见了近旁那一枚似曾相识的发钗。

    她慢慢转脸,目光在李霓裳的一张消瘦面容上停了许久,似在反复犹豫间,忽然,咬牙道:“公主!你可曾想过,太子他或许并非——”

    她陡然顿住了,慢慢闭目,片刻后,再睁目,看见榻上的公主不知何时已睁开一双美目,微微歪过一张脸来,正静静地望着自己。

    “太子他或许并非什么?”她轻声问。

    瑟瑟看见烛光淌金般泊在她的眸底,漾起几点细碎的琉璃似的微光。

    瑟瑟慢慢呼出一口气,“没什么……我方才随口乱讲而已……”

    她勉强笑了一下,窥见公主不再追问,只乏倦地垂落眼睫,掩尽眸光,只剩沿着眼尾游走的些微薄红的晕色。

    那是她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