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侯: 20-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大汉女侯》 20-30(第5/24页)

个想法没错,那就是对他来讲,李世民的确是小辈。

    “黄泉那么热闹,也没人注意到我,我就继续飘,后来飘到了一处上界仙宫之中。”这次还没等刘彻问,她就主动开口描述了:“天宫之上,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

    在她的描述中,天庭是一个许多仙人隐居之地,里面的仙气风景简直妙不可言,很快就超过蓬莱仙岛,成为刘彻心中第一想去的打卡点。

    “然后遇到了一个身穿宽袍,腰束丝绦,头戴纶巾,足蹬芒履的白发仙人……”

    “他说我寿数未尽,就让我回来了。”

    之后内容就和那天跟卫青讲得差不多了,然后又讲了一遍仙人赐镜的前因后果。

    至于仙人是何名号,为什么赐下宝镜,有什么仙法,这些闻棠都表现出一副懵懂无知的样子,毕竟她现在的人设是只和神仙见了两次面的普通凡人,如果什么都知道,那就太ooc了。

    而且留白也是一种美,多留白一分,就又给刘彻一分多深度遐想的机会。

    在刘彻心中,仙人就是这样缥缈空灵的,如果仙人随随便便就将自己的全部信息告诉给一个只见过一两面的普通凡人,那自己这么多年耗费许多精力,弄出那么大阵仗寻仙求长生又算什么?

    刘彻尽量搜寻自己脑海中全部记忆,也没找到与其相符合的仙人,兴许是位不留恋凡尘的隐世仙人吧。

    不知仙人信息不要紧,刘彻会自己脑补,他认为闻棠口中那句“以水中镜照明月静,以仙界镜照人间净”很有道理,至于那句寓意天下安乐……

    刘彻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当然知道前几年建造朔方的时候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调动了数十万徭役,花费数十百巨万,导致府库并虚,又在去年出兵打了右贤王庭,

    但却远远不止于此,今年春天大汉还要出征去攻打匈奴,这期间粮草、马匹、兵卒、武器每一样都是一笔巨大的耗费,实在是和天下安乐这四个字沾不上边儿。

    急得他身边负责管理财政的侍中桑弘羊每天两眼一睁,就是想办法搞钱,三十出头的年纪都开始掉头发了。

    但他必须打!

    匈奴和大汉对峙百年,现在是最虚弱的时期,要是放任不管,让他们再修整几年,缓过气来,那就麻烦了,还不如趁其病,要其命,直接剜去匈奴的根,打到他们再无复生可能。

    这就是刘彻未来几年的征战计划,而他现在的计划就是先搞清楚仙人赐镜的目的。

    关于这个问题,他也曾询问过百官,得到了许多答案,这里面呼声最高的就是“监察,映照”之意,刘彻自己倾向于这个原因……

    “不过臣还有一事不解……”闻棠拧眉,装作困惑的样子,“依臣所见,仙宫琼楼之间堆金积玉,物华天宝,为何赠下的仙镜如此……额,清新雅致?仙人到底是何寓意?”

    言下之意,仙人那么富有,为什么要把这个镜子装饰的这么简单?

    不说天上,就刘彻未央宫里的镜都刻有各种精美花纹,镶嵌许多珍宝。

    肯定不是仙人抠门,他都能赠下这么稀有珍贵的仙镜了,当然也不会在乎几块金玉宝石,这其中定有深意!

    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刘彻还稍微偏了一下重点。

    物华天宝这个词用的简直太妙了!

    如果不是他现在满脑子求长生,肯定要赞上一句“闻卿文采斐然。”

    闻棠话音落下后就没再说话了,刘彻也陷入沉默,片刻后,刘彻开口:“大概是仙人偏重于监察之意吧!”

    对了!就是这样。

    将前后因果串联起来后,刘彻如醍醐灌顶,一下子全都悟了。

    他总结出结论:仙人这是要给自己延寿!

    就像闻棠在黄泉中所见唐王延寿景象,仙人赠下仙镜的确是在监察自己,自己肯定能做出比那劳什子唐王更好的政绩。

    到时候仙人自会给自己延寿。

    延寿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多……

    而自己就又能多几十年时间去寻仙求长生了。

    第22章 自荐

    闻棠开口捧哏道:“陛下圣明。”

    室内再次陷入安静,静得她连自己的呼吸t声都能听到,过了一会儿,闻棠觉得是时候该转移话题了,自己总不能和刘彻探讨一天的仙鬼之事吧?

    那样的话可能千年后李商隐还要写一首贾生2.0版本。

    《闻生》。

    而自己也真成卖保健品的方术士了。

    闻棠:“陛下,我还有一事要奏。”

    刘彻:“闻卿请讲。”

    “与那仙人同游时,我似乎看到了千年后的后世景象。”

    “后世景象?”提到这个,刘彻下意识三联提问:“千年之后的大汉可还强盛,匈奴是否击退,四夷是否臣服?”

    其实刘彻也挺想问问自己到底有没有长生,或者在后世的名声、功绩之类的。

    闻棠:“陛下恕罪,当时场景飞快略过,时间仓促,我只看到了长安之景。”

    刘彻哪能真怪罪闻棠啊,相反他对这个答案还非常满意,有长安,那就证明他们大汉还在,大汉国祚能延绵千年。

    “无比繁华,国家强盛,百姓富足,后世的长安有许多腰缠巨资的碧眼胡商,漂洋过来到长安列肆高谈,买卖商品。又有百尺危楼,高阁逼天,人间百态,万般繁盛,我文采平平,无法描述出当时的盛世之景。”

    从她刚刚的话来看,刘彻并不觉得闻棠文采平平。

    “有位诗人写下一句辞赋,臣认为非常适合描写当时长安之景,便将其背了下来。”

    刘彻:“什么辞赋?”

    闻棠:“那位诗人他写道……”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刘彻:!

    “好诗,好诗啊!”

    刘彻震惊之余忍不住心中赞美,即使这句辞赋的韵律和体裁不符如今格式,可刘彻依然能透过这短短两句诗感受到千年后长安的繁华与盛大。

    他寻长生寻的更有动力了。

    得想个办法把这个万国朝拜的情景提前千年,最好能提到20年后,让周边这些蛮夷小国都来拜朕。

    以及……和这两句诗相比,闻棠刚刚之言,确实显得文采平平。

    她倒是没自谦。

    而闻棠此时心里则想:可不能只可着唐太宗一个人薅,下次应该试试老朱家和老赵家。

    “随后又去了一处栽满仙桃的洞天福地,这次仙人并未让我跟随,只见那里正是仙桃成熟时节,夭夭灼灼,硕果压枝,只是在这桃源外面远远观望了一眼,便觉通体舒畅,随后有无数记忆涌入脑海,都是一些利国利民的百工典籍,臣在窳浑县时所改良的新型农具便是其中产物。”

    还有这样的奇遇?

    刘彻:为什么不是朕……

    闻棠像是看穿他心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