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60-70(第14/21页)

中捏紧茶盏,从一开始,他就被对方牵引了神思。

    官场浸润多年,周郎中并未自乱阵脚。

    他选的雅间墙垣厚实,又带了数位家仆在外以防万一。周遭他可确信无人监看,方才的谈话顾宁熙依旧拿不到证据。

    顾宁熙的目的也并不在此,她只是想确认周郎中是否当真拿了她的东西,以免冤枉无辜之人。

    他的反应已说明一切。顾宁熙等了两日,在万寿节前迎来了自己的擢升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百工乃经国之基,六部为理邦之本。今工部主事顾宁熙,夙怀瑾玉之质,久负干济之才。任事以来,恪勤匪懈,规划精详。典司匠作,运巧思于规矩之内;董理工程,见实效于旬月之间。

    兹特进尔为工部郎中,晋秩五品。另赐纹银百两,以示嘉奖。望尔承此殊荣,益展长才,不负朕简拔之至意。钦哉。”

    顾宁熙叩首:“臣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她双手接了圣旨,对自己越过从五品员外郎,径直成为正五品工部郎中颇感意外。

    旨意握在手中,她仍有些飘飘然。

    周郎中的圣旨先她一步,陛下提拔他为从四品少司农,去往地方革新农具,将曲辕犁广而用之。

    此乃实差,等到外派三五年做出政绩,周郎中便可顺理成章荣膺工部侍郎。

    工部的同僚们纷纷围上前来道贺。虽说他们隐隐约约察觉到些暗流涌动,尤其知晓曲辕犁竟成二人合力所作。但得益于周郎中和顾宁熙素日的好名声,兼之二人一同升官,同僚们自然道喜为上,没有谁会提起些不合时宜的话。

    与顾宁熙同一值房的何主簿为友人庆贺之余,又不免酸楚。不过侍郎大人已经提点过他,只要他好生完成手中差事,工部主事的位置他便有机会够一够。

    顾宁熙剩下半日都是欢喜,想着自己此番连升两阶,也确实占了些运气。

    适逢陛下万寿,厚赐群臣;兼之朝中主要政事从军务转向民生,工部的作用日益拔高,亟需人才。

    何主簿笑道:“依我之见,陛下还有点元乐兄为世家子弟表率的意思,激励后进。”

    朝廷开科取士,寒门子弟有机会入朝为官,事事勤勉。世家子弟却渐有怠惰之风,难得出了位人才,明德帝自然愿意褒奖。

    况且于功名上顾宁熙也无可挑剔,十七岁的一甲探花郎,仕途本就会比寻常进士更为顺遂。

    顾宁熙思量清楚,等她在工部郎中任上兢兢业业干上三五年,外放时她便可顺利升至四品,也算是一方大员,足够安顿母亲和自己的日子了。

    消息传回侯府,宣平侯来沁兰院中用晚膳时亦夸赞了顾宁熙几句。又提点她莫忘皇恩,戒骄戒躁,往后更要勤谨奉上。

    顾宁熙一一听了,宣平侯欣慰之余又不免遗憾。若是三郎能有家中姊妹们的一半,他又何愁后继无人。

    随升官的旨意,顾宁熙还得了陛下赏赐的白银百两。她已经算过,除了能一举还清先前借阿姊的银钱,还能剩下一多半。

    不过顾宁熙听闻今夜沈夫人院中气氛很不好,她想了想,还是过两日再去寻阿姊为宜。

    月朗星稀,乐游院主屋中烛火明亮。

    顾宁熙笑着道:“母亲,还没瞧够啊?”

    簇新的一套官服悬于屏风上,是朝廷织造署午后送来的。

    但凡朝中有什么升官的动向,都是织造署中最先知晓,以便提前预备官服。

    孟夫人的指间小心翼翼拂过缎面,含笑道:“这颜色可真好看。”

    五品文臣便可着绯色,等到了四品官服便是深红。

    虽说更盼望着女儿能觅得良缘,嫁位如意郎君,但女儿能如此得朝中看重,孟夫人心中还是骄傲的。

    她又不无担忧:“如今你升了官,只怕朝中盯着你的人会越来越多。你父亲说得没错,万事一定要小心为上。”

    “孩儿知道。”

    顾宁熙心中有数,欢喜三两日也就罢了,她不可太得意忘形。

    原本升官可摆筵席庆祝,但顾宁熙思来想去,若是要宴请好友,第一位相邀的应该是昭王殿下。偏生他的身份不大合适,可若是不请昭王殿下,顾宁熙心底也过意不去。

    几番思量,顾宁熙干脆不摆筵席。毕竟她在工部已足够惹人注目,低调行事些也好。

    她只与表兄私下一聚,略略饮了几杯酒相庆。

    表兄还赠了她一套文房四宝,砚上雕刻青云如意纹样,愿她平步青云。

    顾宁熙笑道:“我倒觉得,能事事如意便好。”

    二人碰了杯,瞧她眉宇间俱是欢欣笑意,孟庭也由衷为她高兴。

    话题回到原点,周承仍是那一番话:“顾大人凭什么觉得,昭王殿下能理会这等琐事?”

    且不说顾主事乃太子中允,东宫官属。单说他与昭王殿下的旧怨,那封贬斥昭王出京的诏书可是出自他之手。

    再说前段时日顾主事自请随昭王殿下出京,言辞恳切,昭王殿下可曾答允?

    周承再清楚上官们的心意不过,只要政绩在工部,出自哪位下属之手反而没那般重要。甚至于,他们会竭力避免节外生枝,力求太平和顺。

    “他不是理会我。而是无论谁处于我这个位置,只要昭王殿下知情,他都会出手相助,主持公道。他秉性如此,这些年从未变过。”顾宁熙泡了第三道茶,将话语奉还,“我与昭王殿下相识的时候,周大人,您还没入仕吧?”

    对方神情太过从容,周承心底不得不怀疑起来。

    良久,他缓缓道:“顾大人可还记得自己打造这件犁具的初心?难道不是为了改善百姓生计?如今曲辕犁能更快发挥出效用,造福天下。顾大人又何必刨根问底,阻碍其进程。难不成顾大人入仕只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并非为百姓谋福?”

    “恕我直言,周郎中入仕的本心又是什么?您如果当真一心为民,那么翻阅过我在工部库房的借阅记档,猜到我在打造农具后,您为何不与我齐心协力?反倒是取走图纸,独占功劳?”

    她丝毫不接话,周郎中哑然无声。

    顾宁熙端了茶盏:“从来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既是属于我的东西,我为何不能争?”

    她话音落,雅间中再度陷入沉默。

    对面半步不肯相让,周承掌心沁出薄薄冷汗。

    在尚书大人与侍郎大人面前,他已断言图纸出于自己之手,覆水难收。

    原本以为顾主事失了太子殿下的信任,无凭无据宣平侯府也不便出面,他只能咽下这个哑巴亏。

    谁能想到对方运气如此之好,竟有昭王殿下作人证。

    像是看透周郎中所想,顾宁熙道:“不是昭王殿下,也会有旁人。如此耗费心力的一份图纸,周郎中为何觉得我会不留后手?”

    甚至人选她都已经想好,可以临摹一份图纸交给武安侯。他与工部事务毫无牵扯,为人正直,且因木战车一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