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美食经营录: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汴京美食经营录》 60-70(第11/14页)

蓉炒的小菘菜,主食是腊八粥,放了红枣桂圆等常见米豆,还有本地特色的芋头跟慈菇。炖煮久了,芋头在热粥中化成沙,喝起来也是稠稠的口感。

    差不多进腊月,清江镇的家家户户就都开始煮腊八粥了。各色干果粗粮杂米分批次下入一口大锅中,完成大一统事业。邻里之间,讲究这时候互赠自家的腊八粥,百姓人家,就是五色米、红绿豆、红枣、莲子这些寻常之物,讲究些的,还会放核桃、松子等干果,旁的便也罢了,白露后这季节上市的鲜核桃尤好,脆嫩清甜,磨成浆用来熬粥,香得不像话。

    若是自家吃,有那闲心的,将枣皮去了,枣肉的甜浸润了粥水,口味、口感都更上一层。至于这大锅煮,作为节令美食分赠给店里客人、邻里乡亲,便没那么讲究了。

    虞记腊八粥的小料放得很足,那粥晾凉了,顶上都会结一层粥皮,淋一撮花蜜上去,摆两颗葡萄干或者旁的,喝的时候搅开,整碗粥便更加香甜,每一勺下去,都至少有二、三种米豆,口感颇丰富,有点子后世八宝粥的味道了。

    其实虞蘅觉得,超市里卖的罐装八宝粥就挺好吃的,许是她没吃过更细糠,据说时下有些大户人家煮腊八粥是咸的,要放火腿,还要放鸡茸、蟹粉、笋子增香,家风清雅的人家,则放梨干、杏片、桃条。

    汴京城浮白馆赠给客人作宵夜食的腊八粥便放的果干蜜豆,还加了牛乳煮,再多些糖霜、少点米,甚至都成糖水了。

    这样的腊八粥,当作酒后点心来一碗是很好的,暖胃又暖心,但是也罪恶,因加了多多的糖霜,才够甜,可想而知有多胖人!

    这样的腊八粥,虽然不正宗、虽然胖人,但好吃啊!

    就很受北边来的使团欢迎。

    是了,冬至那日小雪,也是汴京成今年头一场雪下来时,北边递来了和书,满口不提“降”字,主将咸宁侯方元纬拒绝议和,与辽兵又耗了几日,对方这才乖乖递上降书。

    之后双方停战,辽派使团押送端王第五子赵弘光入京,商议和谈条件。

    都说是瑞雪兆丰年呢。

    宋朝廷并不限制别国使臣在京行动自由,辽使臣多流连勾栏妓馆取乐,然有位燕王爷耶律嘉石迥异旁人,不爱美人爱美食,机缘之下得到一本《汴京饮食录》,便循着其上榜单,极尽饮乐,几乎乐不思蜀,忘了自己是打了败仗来的。

    樊楼酒肆,常见其肥硕身影。

    近一连三日,都有居民称见其出没枣花巷浮白馆,穿一身狐裘,面膛黝黑,端着细瓷碗喝粥,呼哧带响。

    “哪有半点贵胄模样。”百姓嗤笑。

    “差我上朝远矣。”士子摇头点评。

    “这什么‘八宝粥’,真有那么好喝?”有人却是狐疑,“莫不是瞧店家娘子貌美,醉翁之意不在酒。”

    齐临于是下了值便往浮白馆跑,守着苏静云,可一连几天,对方果真就只是沉浸在各色食馔中,看也不看旁的。

    连带着许多人都起了好奇,纷纷往浮白馆/虞记来“打卡”,辽国王爷“严选”八宝粥。

    喝着清甜的八宝粥,谢诏问元六:“今日还没有来信”

    这才寄去不两日呢……元六无语而利落地回道:“没有!”

    第68章 千万和春住永嘉二十四年探花

    过了腊八就是年。

    在外做活的贩夫走卒揣着年例陆陆续续回了家,还在营业的酒肆食店就忙忙碌碌起来。

    没了两个得力帮手,虞蘅又开始亲自进厨房,雇了个新厨娘一起,另还要亲自涂画新菜单子、置办年礼、还有年根底下的全家大扫除,事情一多,就显得腊月时间过得尤其快。

    因之前搬进来已经囫囵打扫过,年前给家宅大扫除时并未花太多力气,虞蘅挑了个无风无雪的好天气,将院子里里外外洗涮一通,结束后砖瓦锃亮反着光,窗明几净,光看着心里都高兴。

    门口挂了年画跟桃符,今年还落实了去年的想法,与婢子们剪了食谱窗花,青荇她们负责剪,虞蘅主要是画花样子参考,火红的鱼羊猪鸡等各种虞记特色菜贴在深木窗棂上,艳艳喜庆。

    喝闲酒的人到腊月二十三这日明显就少了许多,虞记众人也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年长些的青荇跟泼黛带着阿盼、红叶跟燕燕几个小的,买米粮、置办年货,就像从前一样。那时候青荇还小,或许也就阿盼这个年纪,还要被更大的丫鬟带着,如今却已能从从容容地安排小婢们了。

    大家彼此熟悉,又都是十分稳妥的性子,约定好元正前一日在虞宅一起过节,虞蘅给她们新年放了假,回家陪陪家人父母。

    除夕前一日,虞记就关了店门,此时街上也没几家脚店还营业着了,最多铺前开个小口,做些外带的酒水买卖。

    吃过饭,虞蘅给所有人都发了过年压岁钱,一人一个厚红封,阿盼如今很是顺当地接了过去,飞红却不好意思地让:“怎么好叫蘅娘子给我压岁钱。”她比蘅娘子都大呢。

    虞蘅笑眯眯道:“没成亲的都有。”

    唯一已经成亲的泼黛,也给大家准备了压岁钱。

    “自是比不得蘅娘子的厚。”泼黛自谦。

    旁人都交口叠声地表示“压岁钱,图吉利而已”,与她关系好的飞红忝着厚脸皮道,“那你再给我多拿点儿”被泼黛敲了脑壳。

    “明年便该轮到青荇了。”虞蘅继续笑眯眯。

    一时间院落里满是“哎呀”“哎呀”的打趣声,看着几个婢子笑闹作一团,欢欣吉庆,虞蘅忽然就很有想作画的冲动。

    铺纸笔墨,一幅不算很高明,但很有温度的画作便一气呵成了。

    虞蘅拿给阿盼:“放院子里晾干。”自己则揉着酸软的腕子,往灯火通明的屋内去。虽然已是哈欠连天,却还不能睡,要守岁呢。

    外头有小童放爆竹玩,也有殷实人家买了烟花,掐着午夜子时的时辰点儿放,千门万户曈曈日,照得夜空竟比白日还亮堂。

    除了青荇,其余人方才已经回家去了,常妈妈跟钱氏在邻居家打叶子牌,这两人少说前半夜是不会回的,老老实实守岁的,就只剩下阿盼、红叶跟青荇陪着虞蘅。

    数一数人头,正正好!虞蘅“哗啦啦”将一副竹麻将倒在桌上:“咱们也玩!”

    提前备好了温酒注子、一旁烧炭炉子能取暖,上面还煮着牛乳饮子,随时都有热热的东西喝,再附上几盘甜咸各异、酥松可口的糕饼点心,时间一不留神就过去了,等注意到天色泛起鱼肚白时,蜡烛烧得只剩矮矮一截,桌上凝了一大坨蜡油,四人肚子也咕叽咕叽叫起来。

    适逢常妈妈与钱氏赢得盆满钵满回家,红光满面,一进门便嚷问:“还有没有吃的?”

    糕点不剩几块,且又是熬夜、又是喝酒,这种时候,自然是来上一碗清淡的汤面最好。

    厨里现有的食材不少,昨晚做了浓汤黄鳝,还剩点汤,擓一勺猪油膏,切点嫩葱末子,就是汤底子。面煮好后,挑一筷子进汤里,就好了。

    龙须面香软筋道,黄鳝汤底鲜得一绝,有些蒜香、葱香,还特地加了胡椒,正月的天,吃得背上发汗,手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