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探花》 120-130(第6/20页)
头,拥着她低声柔语的问。
陈今昭枕着他宽肩,气息尚带些喘,"殿下为何这般问,是要罢我的官吗。"
平日闲谈她还是习惯称他为殿下,至于十五郎,多是在床笫之间的时候唤的。
他无奈笑道,"想哪去了,闲谈而已。"
她动了动身子,换了个合适位置枕着,"换作从前那会,我最想当夫子。那会日夜都想着辞官归乡,去吴郡的学院里做个夫子,教书育人。"
"那你如今可还想做夫子?"
"如今……没有那般强的意愿了。"她想了想,解释道,"当初之所以有那般强的意愿,很大程度上是形势所迫。本来入朝为官就是意外,再加之我这身份,在朝每多一日就多一日暴露的风险,所以辞官归乡就迫在眉睫。"
陈今昭仰起脸看向他,笑了笑,"现在我的身份既在殿下这里过了明路,那又有何可担忧。我更满意现在的职务,想把手上的公务做好。"
姬寅礼揉了两下她的背,"说了只是闲谈,没想罢你官,你也不必试探我。"
她冲他辗然一笑,就重新枕上他的肩。
"我还从未问过殿下的过往。不知殿下那些年在西北是如何过的,又有何愿望吗?"
听她开口过问他的过往,他胸口的那颗心鼓噪得厉害。
平复些气息,他轻抚着她的肩,开始低声徐徐说起他的那些过往。但并未过多的说西北那些年戎马倥偬的事,说的更多是他儿时的岁月,说他父皇、母妃,说昭阳宫的姑姑、总管太监、以及他有印象的那些宫人们,说他儿时的趣事,说他年少时的意气风发。
"当时蹴场见你们蹴鞠,我觉得犹似在看小儿玩泥巴。放在我年少那会,用不上两个回合,定让尔等输得哭爹喊娘。"
陈今昭轻笑,"幸亏苍天眷顾,让吾等生不逢时
生于殿下之后,免使与殿下同台争辉。否则萤火比皓月,吾等也沦为笑料了。"
姬寅礼惩戒性的用力按揉她腰背两下,低哑着声笑道,"确是该庆幸你的生不逢时,让你晚几年才吃了我给的苦头。"
陈今昭抿抿唇,小声,"殿下莫要说些虎狼之词。"
他闷笑了几声,带起胸膛的震动。
抬手抚上她垂落半肩的乌发,他刚要笑着说些什么,突然听到她转了话题。
"殿下,不知你年少慕艾那会,想娶个什么样的妻子?"
笑声止了。
姬寅礼轻咳两声,道,"那时不过十来岁,年岁尚小,哪有慕艾的时候。那时谈未来妻子,时候尚早,再说男子汉大丈夫,所思所虑应是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伟业,哪有空暇去想些什么儿女情长。"
"闲谈而已,殿下说说也无妨的。"
"有甚可谈的,曾经我哪有时间想那些。就我那些不省心的兄弟们,哪个不红了眼似的想给我使绊子,绞尽脑汁的想将我踩下去,外头还有朝臣们三天两头的弹劾我这个,那个,生怕我在外的名声好了。我成日忙着跟他们斗法都来不及,哪有旁的心思琢磨些无关紧要的事。"
他把她要抬起的脑袋按回去,抖开薄被给她盖上,不由分说道,"时间不早了,明个还要不要上朝?赶紧睡,你要是实在不困,咱们也不妨再做些尽兴的事。"
榻内安静了。
听着没过多时怀里传来的细微均匀的呼吸声,姬寅礼无奈笑笑,也随之躺下。双臂搂过那馨香柔软的身子,他亦闭了眸,胸腔里充盈着满足。
夜已深,窗外虫息鸟歇,竹影婆娑。
如水的月色洒满大地,万籁俱寂的夜里,天地一片安宁。
时间就在这般安宁的日子里悄然流转,如潺潺溪水般流淌过炎热的夏日,度过了清凉的秋日,不疾不徐来到了初冬。
月初下了今岁的第一场雪,洋洋洒洒的雪花如絮般飘落于天地间。
来了月信的陈今昭有些畏寒,马车里就放置了两个火盆。怀里也捧着汤婆子不离身,暖暖偎着小腹,这方觉得身子舒坦许多。
马车进了永宁胡同,停靠在了陈家院前。
陈今昭起身下车前,照常去马车抽屉里拿自己的书。但今日在摸向书籍那刹,她手指顿了下,偏眸看过后,就不动声色的将多出来的东西放在袖中。
进了家门,她寻空将长庚叫到跟前,低声询问,"今个可见谁动过咱的马车?"
长庚闻言吃惊,疾速在脑中思索番后,摇头,"除了在屯田司被放置在养马官那看着外,马车再未离眼。"
陈今昭对自己管理下的屯田司还是有信心的,不至于在自己的地盘上被人钻了空子。
那剩下的可能就是在车马市了,那里人员杂乱,想动些手脚也方便。
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放下汤婆子就回了自己屋子。
关了两扇房门,她折身回了书桌前,点了蜡烛。
从袖口掏出了个不足五寸的小竹筒,竹筒以漆蜡封口,显然是传递密信用的。这个竹筒竟出现她的马车里,她甚至都不知,她的马车抽屉里什么时候凭空多出个暗格。
她眸中闪过狐疑、不解,谁会给她递密信,又是什么目的。关键是,竟躲过了宫里那位的耳目,递到了她的眼前。
怀着种种疑惑,她打开了封漆,从里面倒出了一卷密信。
展开密信,她凑近蜡烛的光亮,迅速阅览。
密信写了三句话。
第一句,问她可知鹿衡玉在荆州做什么。
第二句,告诉她鹿衡玉每月遭受不下十起刺杀,最近的一次被人得手伤了肺腑,是他及时寄了药过去救活了一命。
第三句,鹿衡玉提名的变革土地税法的首倡书已经在路上,最晚月中抵达京都。
陈今昭一下子软了腿,连后退两步,手心用力撑在了桌上。
或许寄信之人不清楚变革土地的具体内容,所以没在信上明说,但提及首倡书,她的脑中却迅速闪过两个政策一一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
这是她昔日呈于御案,却没了下文的倡议书。
两个政策的威力何其大,没人比她更清楚,会对世家乡绅造成何种冲击,也没人比她更清楚。
她不知鹿衡玉首倡的是二者中的哪个,前者还是后者,抑或是两者,但无论哪个,都是动了人的根基,势必要让那些人恨之入骨,恨不得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脑中阵阵发晕,她捏着密信坐在桌前缓了好一阵。
她本以为,即便要行这两条国策,好歹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