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140-150(第6/19页)
”
俞慎思连忙摆手,自嘲着笑道:“是哪位仁兄这般抬举在下,言过其实了。在下那三拳两脚,也就能对付一两个街巷里的流氓罢了,可不敢和岳巡使过招。”
岳巡使笑着收刀,递给身边的人,一边朝石凳走去一边问:“俞大人是有事找岳某?”
“是。”俞慎思跟过去,双双坐下来,俞慎思提起岑保勤的事,“此案案情复杂,因是靖卫司的差事,总督大人不便插手,所以在下便替总督大人过来问问进展,看看有没有能够帮上忙的对方。”
靖卫审了两日,岑保勤一直未有招供,其他方向又没有进展,如今案情进展停滞。
岳巡使叹气道:“如今关键的证人——那个叫焦绍的下人多半是被灭口了,与其相关的所有线索也被掐断。很明显凶手特意处理过此事。我们现在掌握的证据无法确定岑家就是凶手,对岑保勤审讯,也没问出什么来,下面的人还在继续追查,寻找证据。”
俞慎思微笑着道:“岑家是否是凶手,在下倒是有个小办法岳巡使可以一试。”
“什么办法?”
“让焦绍死而复生。”
岳巡使有些没听明白,“何谓死而复生?”
“找个人假扮焦绍,以假求实。焦绍是州衙的下人,岑家人不会太熟悉,牢中光线暗,应该能够以假乱真。”
岳巡使在靖卫司有些年,俞慎思这么提点他心中有了盘算。“俞大人此法的确可以一试,多谢提点。”
当晚,岳巡使便根据简家下人的描述,寻到一个和焦绍身材相仿,面容轮廓相似的靖卫假扮焦绍,并对其稍加乔装打扮一番,有了六七分像,头发稍稍凌乱遮面,套上焦绍的衣服。进入大牢后,幽暗的灯光的确看不太清,很容易误认。
岑保勤在晌午的时候听到焦绍还活着,被靖卫逮捕审讯,
就已经开始焦虑不安。牢门前巡视的靖卫已经有所察觉。听到焦绍招供是他指使,惊得大喊是焦绍诬陷。
当岑保勤看到刑架上皮开肉绽、满身是血的焦绍时,已吓得一身冷汗,当瞧见对方微微抬头露出的半张脸,惊得眼珠子快瞪出来,好似见到了鬼,惊恐万分。若不是靖卫一左一右架着,他已瘫软在地。
焦绍有气无力故作低哑的声音骂道:“姓岑的,你不守信诺,事后灭口。老天长眼,让我活下来,来拖你下地狱!大人们,就是他指使小人毒杀知州大人,就是他。”
“不、不可能,你怎么……你不是焦绍,你信口雌黄!”
“大人,小人句句属实。”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简家的下人和简知州的女儿都已经确认,他就是伺候简知州的焦绍,岑保勤,你买凶杀人,事后杀人灭口,你还不招吗?”
靖卫将一包未用完的毒-药递到他面前,“人证物证俱在,你抵赖无用。要么痛快点招了,要么可就要死在这里了。谋杀朝廷命官,抄家之罪。”命人将岑保勤吊起来,剥光了衣服抽,“打到招为止,生死勿论。将他的几个子侄都带过来,让他们睁眼看着。”-
大牢里血腥哀嚎,俞慎思却在房中安安静静地看李帧给他寄来的信。
李帧已经派人去查石鹿山人,并在信中提到东南和西北的情况。
高明进在离开户部之前已经给出东南军费解决方略,如今也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如今赵将军正与倭贼海战。
西北那边两大部族内部矛盾逐步激化,大盛正在养精蓄锐,等待时机,一举先夺回雍凉之地。
俞慎思也给李帧回了信,顺便给念念、白尧和夏寸守也分别去了信。
高明进那边也收几封信,他正逐一拆开细看,最后靠在椅子耷拉眼皮凝着眉头深思。
次日,简家的人从老家赶到丽州,跟随高明进一起离京的士兵和靖卫等人抵达丽州,岳巡使那边彻夜未眠倒是审出来。岳巡使再次向俞慎思道了声谢,却并未有将结果相告。
俞慎思心中猜到几分,岑保勤也不是真正的凶手,背后应该还有牵扯,而且这牵扯可能涉及某些官员,所以案子未真正明朗前,靖卫不便透露。
俞慎思知晓高明进肯定能够猜到几分。
他过去询问,高明进装糊涂道自己并不知,一切等靖卫司最后查到的结果。却又给他一点提示:杀简知州目的不会是为了阻止丽州新策推行,而是想通过此震慑其他地方官,阻止整个新策推行。
俞慎思揶揄道:“看来高总督要小心了,现在千万双眼睛盯着你,千万把剑指着你。你若被暗害了,这新策能不能推行下去可不好说。”
高明进呵呵一笑,一边收拾桌上的书一边道:“想杀老夫的人在忝州,过几日新的丽州知州到任,老夫也该启程去忝州了。”
“大人对江原的新策推行有多少把握?”俞慎思关心问。一个小小的丽州就出了这么多的事,牵扯那么多,忝州乃至整个江原可想而知,早就乱成一锅粥了。想江原十几个州府配合推行新策,难如登天。
高明进叹了声,意味深长地说了两个字:“舍、得。”
俞慎思对这两个字咀嚼了一番,没品出高明进具体意思,他也没细问,关心起蕊儿。高明进已做了安排,“案子查到这个地步,岳巡使会押着犯人进京秘审,老夫已经给陛下上过奏折,蕊儿会跟随岳巡使进京。”
第144章 第 144 章
狮头山风景奇佳, 队伍沿着山麓而行,朝远处望去几座青峰相连,矗立在白云之下, 似一个个强壮的汉子,守卫忝州。
俞慎思透着车窗欣赏了一会儿远山风光,随后又望向山道两侧的景观。
一侧临河一侧临坡。河中水位下降, 河水清浅, 能够清晰地看到河底的石头, 波光映在其上粼粼摇曳。另一侧坡上树木几乎都是光秃, 只有少数枯叶还摇摇晃晃,地上落了一层枯叶。
高明进幽幽道:“枝头看半死, 谁将惜落黄。”
俞慎思回头看他,目光望着窗外匆匆而过的枯木衰草, 神情哀伤,是在自喻自伤怀。想到如今天下文人士子对高明进的仇恨,笔下全是对他的辱骂和诋毁, 百年之后亦是骂名滚滚。
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好官,但在新策推行上,俞慎思认为他没有错,脱口而出:“一木叶无存, 万林春日长。”
高明进听后轻笑了下, “你能这么想,老夫也欣慰了。”
“我对事不对人。”
高明进叹了声,“你这孩子, 这么多年,就没从你口中听到一句老夫的好话。”
“这么多年, 我也没从大人身上看到一件好事。”
高明进未再出声,他们之间永远不能心平气和地说几句话。@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车轮辘辘,有位士兵骑马从前面过来,停在车窗前,“禀总督大人,前方五里有埋伏。”
“多少人?”
“二百余人。大人是否更道而行?”
高明进沉眸几息后问了句什么时辰后,道:“不必,先原地休息两刻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