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110-120(第9/20页)

边舆图,稍稍挪动了下步子活动活动,否则要站僵了。

    俞慎言说完第二步对西北经济管控之后政治管控,又说到了第三步策略,便是通过经济、文化、宗教信仰和联姻等方面形成根本的利益关系。在此基础上,他的主张更侧重文化和宗教的渗透。

    这第三步和俞慎思殿试策对的文章比较近,只是俞慎思的策对文章不足千字,答得较为笼统,不及俞慎言此刻说得详细深刻。

    他偷懒归偷懒,还是认真听着皇帝和俞慎言的对话。

    之前俞慎言和程宣多次说到西北的情况,他亦在旁边听着,却没有这次说得这么深。

    他今日也是第一次知晓俞慎言肚子里比他知晓的还有货。

    毕竟六年,他全身心都在西北各部史上。

    无人知晓,这六年来,他翻阅了多少史料,托高晰或熟人寄来多少关于西北的资料。同僚休沐清闲,他常去拜访曾去过西北的官员,或与往来西北的商客交谈,了解西北的情况。

    人未踏出京城,却已经在书卷的字里行间,在旁人的话语间将西北走过一遍,也看到西北古往今来的变迁。

    他当初被逼去史馆修西北各部史的时候,心中的理想便是将来西北平定,安土定疆,疆土划分有史可依。若是不幸后世动乱,诸部分裂割据,总有后世君主能够以此为据,收复失地,不让大盛寸土沦入外族之手。

    这个理想让他没有将修西北各部史当成是一份闲职,让他没觉得这个冷板凳坐得毫无意义。

    也是这六年的勤勤恳恳,才有此刻侃侃而谈-

    当从勤德殿离开,已是深夜,月近中天。

    夜风没有白日的暑气燥热,舒爽清凉。

    离开皇宫后,有夜鸟从头顶飞过,同时远处响起一阵夏蝉夜鸣。

    终于可以下班了!

    俞慎思长舒一口气,伸个懒腰,有点同情地看着俞慎言,今夜他怕是睡不了多会儿。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皇帝让他回去写个折子明天呈上去-

    城门口有三驾马车在候着。

    一驾马车是原本来接他们的下人,一架是高晖。高晖散值后正要找他们,听闻去了御前,迟迟不见出来,便托人打听,得知不算什么大事,还是不放心,和家里说了一声,自己便在等着。

    还有一驾马车则是这么晚未见他们回去,不放心而赶过来的赵宁儿。

    赵宁儿见到俞慎言出来,直接小跑过去扑在俞慎言身上,在他怀中低低道一句:“我好担心你。”

    俞慎言轻轻抚着妻子的背,轻声劝慰:“我没事,不过是陛下召见问几句话而已。”

    “什么话,这么久?”赵宁儿松开俞慎言昂首问。

    “上车为夫和你说。”搂着妻子朝马车去。

    俞慎思走到高晖身边道:“瞧瞧,见到媳妇,兄弟都不要了。”搭着高晖肩头问,“二哥,你成亲后不会和大哥一样吧?”

    高晖拍了下他的头教训:“你这是吃大嫂的醋?”

    俞慎思捂着脑袋,叹气:“我是瞧出来,你也一样。”-

    回到俞宅,全家人都在等着他们,见到人全都拥上前询问遇到什么事,也不传个话回来,家里人都担心。

    他们也想传个话,但是没机会。

    兄弟二人一边吃着夜宵,一边将宫中的事情说来。

    众

    人也不由感慨,六年默默无闻,终于算是到头了。

    俞纶夫妇他们不懂朝政,几个晚辈无论是否为官却都知晓,俞慎言此番策论绝对是大盛目前情况下的上策,用最少的成本平定西北,收服西北各部。

    策略为上等,只是具体实施需要些年头。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如今恰逢西北各部史编纂完成,于朝廷是功劳一件。史馆多半是要散了,史馆的官员不是平调便是升迁,即便是平调也不会比现在差。

    俞慎言有此献策之功,不出意外,会有个好的去处。

    高明进如今自己深陷泥潭,陛下多半知道他曾算计俞慎思,此事上他是没任何动手脚可能-

    俞慎言连夜写了折子,次日便呈了上去。

    皇帝召几位近臣商议此事,虽有质疑之处,却皆无反对之声。

    夏阁老瞧见上折子的官员,想到今科状元俞慎思,他多少耳闻这位状元郎有位在翰林的兄长,想来便是此人。

    他是今科殿试的读卷大臣,最清楚俞慎思殿试策对文章,看得出是受其兄指点。@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翰林院史馆竟然藏了这么个人,胸有才略多年无人知,想来是勤恳务实的年轻官员。如今这般不骄不躁沉下心做事的年轻人不多。”夏阁老几分欣喜。

    他素来喜欢务实的官员,特别是年轻就能有此志的官员。

    皇帝颔首,露出欣喜,“下个月史馆散馆,朕想给他安排个去处,夏爱卿可有什么建议?”

    第116章 第 116 章

    皇帝这么急想给此年轻官员安排去处, 看得出是真的喜欢这个人,爱其才。

    扎根史馆多年,对西北局势了如指掌, 对朝政却不会如对西北了解。若是调往别处,低的位置自是不能让陛下满意;高一点位置,一个毫无根基对朝局和六部九卿不熟之人过去, 又不太合适, 还可能适得其反。

    陛下是觉得这年轻人在史馆多年屈才, 对其惋惜。

    夏阁老笑着回禀道:“依臣之见, 俞兼修编修史书多年,勤恳踏实, 亦有充足经验,不如就赐其修撰一职。既可到国史馆继续修史, 又能殿前观政,待对朝政之事熟悉后,再作安排。”

    皇帝略作沉思, 没有表态,又望向旁边的吏部蔡尚书。

    吏部尚书蔡腾曾是俞慎言乡试的主考官,只是当年的俞慎言乡试成绩平平,其他方面又太普通,他没怎么留意。即便后来俞慎言殿试成绩突出, 可去了史馆。逢年过节有拜访过他, 他乃吏部堂官,拜访人太多,也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未想此人会有此才学, 得陛下看重。

    算来这个俞慎言也是他的学生。

    夏阁老的意思,他瞧出来, 是拿修撰这个位置当跳板,在修撰位置上一段时间,届时无论是到六部九卿,还是到地方历练,或其他安排,都能顺顺利利。

    翰林院修撰这个位置对于现在的俞兼修来说也最合适,连升三级,不算高也不算低,亦不会显得陛下恩宠过盛,惹人过度关注而引来麻烦。

    他回禀道:“臣附议,先令其观政,观其才再行安排。”

    皇帝也觉得这个建议比较妥当,便让蔡尚书着人安排-

    此时翰林院,午间休憩,陈璞和刘曙二人关心的语气询问俞慎思,昨天皇帝留下他说了什么。

    是真的关心,还是打探俞慎思摸不准,他仔细回忆了下昨夜的事,一脸真诚地回道:“说来二位师兄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