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110-120(第6/20页)

   高晖看着他略略发呆,猜到他所想。

    在郭家读书那几年,他对郭家的情况也算了解。郭坚偏疼郭顺禹,是其他五个儿子加起来都比不上。郭顺禹不过是废了一条腿,郭坚还不会放弃。

    他揶揄这一句,郭顺羲不是傻子,应该能够明白他之意。

    也许在此之前他早就有了此意。

    郭顺羲当年虽未与其兄弟们一起欺负他,不过是顾及妹妹罢了,他懂得隐忍让步,但并不懦弱胆小。

    果不其然,郭顺羲道:“小高大人有话不妨直说。”

    “没什么话,就是许久没见,随便聊聊。我与令兄虽不睦,但与五公子却并无恩怨,若是五公子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可以来找我。我虽没什么能耐,倒还是愿尽绵薄之力。”

    郭顺羲笑了下,都是明白人,就不说糊涂话,“我与小高大人的交情还没到这种地步,看来需要小高大人的帮助,我是要做点什么。”

    “随意。”高晖挑眉。

    郭顺羲识趣,点点头,“好。我买的冰酪不能久放,不便逗留,告辞了。”

    郭顺羲下车须臾,高晖拉开车帘,人已经走进人群-

    夏日越来越炎热,正值三伏天,俞慎思在几位“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要去翰林院上值。

    读书时,无论苏夫子的学堂还是排云书院三伏天都有一个月消暑假,从今往后这种好日子是没了。

    不仅没了,还给了他这样一个酷暑开局。

    大盛朝的规制,三品以上官员以及皇亲国戚和特殊恩旨等官员,皇城内可乘坐车马轿子。

    他是从六品修撰,更不是皇亲国戚,也没那么大脸面得皇帝恩旨,只能靠着两条腿。

    从城门口到翰林院要走一刻钟。

    上上个月去户部也就罢了,气温尚好,权当散心,现在他是无此闲心。

    所幸上值时辰早,沿街还有树木遮挡,这若是前世早九点,真够呛。

    他一边走一边和俞慎言小声吐槽,当然不敢吐槽朝廷的制度,且不说要被俞慎言教训,这皇城之内更要谨言慎行。前面一句话刚出口,后面罢官免职砍头的旨意就可能下来。他只能吐槽鬼天气。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往年三伏天也这么热吗?”

    “说起来今年比往年都要热一些。”俞慎言习惯了,不紧不慢走着。

    老天这是针对他吗?

    迈进翰林院,便见到白尧。白尧如今官拜翰林院侍读学士,也就是当年任虔任侍读的位子。任侍读去了礼部。

    以前白尧算他的长辈,后来白尧担任会试副主考官,算他的恩师。如今又是他的上司。

    他规规矩矩见礼。

    白尧瞧着他额头上一层薄汗,脸颊微微泛红,笑着调侃:“果真是少年人热性大。”

    俞慎思尴尬地拭了拭汗。

    “随我去见皮学士。”

    俞慎思提前了解,翰林院掌院皮学士,年近半百,性情温和,待下属亦温和,是好相处的上司。当然,这只限平日相处。意见分歧时,三寸舌头比三寸刀子还锋利。

    白尧一边走一边和他介绍翰林院各个署馆,没有详说,他猜俞慎言必定细细和这个弟弟说过。

    他主要和俞慎思说皇帝让他提前来翰林院上值的意思,是让他提前到御前当差,熟悉朝政之事。

    虽然,但是,陛下这是还没消气呢?

    俞慎思好想问,没有培训期吗?直接上岗?要死啊!

    第114章 第 114 章

    皮学士两鬓已生白发, 须眉略黄,面相的确看上去和善。

    见到俞慎思,微微挑眉睁大眼睛, 上下打量,像见到新奇事物,笑道:“嗯?穿上官袍愈发英气俊俏了。”

    这是认识他?

    俞慎思却是第一次见皮学士, 认真施礼。

    皮学士满意地点头, 面前少年远在安州时, 名声就在翰林院传开, 彼时是有盛以来最年少的解元。好嘛,现在成为大盛最年少的状元了, 还是大三-元。

    年少有才学,模样好身板好, 知礼好性子,样样都占。

    这样的人难得一见。

    他与俞慎思浅聊片刻,例行地交代一番, 便也不多耽搁,对白尧道:“你们早就老熟人了,便由你带着俞修撰熟悉熟悉,与他说说差事,御前侍奉搭班。”

    “是。”

    告辞出来, 白尧带着俞慎思先熟悉了翰林院和御前办差诸事。

    白尧带他四处转悠, 看着信步闲走,却很有目的,因为总会“不经意”碰到想碰到的人。半日下来翰林院的诸位学士、侍读、侍讲全都碰了遍。@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换句话说, 半日下来俞慎思在翰林院的中高层领导面前全都刷了一遍脸,留了个印象。

    相互言谈间, 俞慎思才发现他印象中性情淡泊的白大人,在翰林院人缘竟这般好。可能和其白家三代翰林,以及林家也有关系。

    林家不在朝,但是朝野上下官员出自林山长门下不在少数。

    随后白尧又给他介绍几位翰林院修撰和编修,以后要一起搭班到御前侍奉,提前熟悉。

    其中两人亦是排云书院学子,陈修撰和刘编修。陈修撰陈璞,俞慎思曾在书院春秋两考的榜单上见过姓名。那会儿他是秀才,对方是举子,他抄对方文章学习过。和高晰是同一科春闱。

    书院时未见过其人,今日倒是见到了。年近而立,瓜子脸儿,笑起来眼中好似有星光一样,特别亮,多了几分脉脉含情的意思。这样貌和眼神,再加才情,年少那会儿估计迷倒不少姑娘。

    刘编修刘曙相仿年纪,模样普通,气质清冷刚正,看上去有些不太好相处。但往往这种人是最可放心相处。

    俞慎思作揖施礼,“见过两位师兄。”他未以官职相称,拉近点关系,毕竟新手需要老员工帮忙的地方不少。

    二人也回礼,称呼上呼应俞慎思,称呼“俞师弟”-

    俞慎思如今只是修撰,即便御前办差,也就是记录和拟诏等笔墨差事,还不会参与朝政事务,除非陛下点名问。

    眼下最要紧的就是要熟悉文书的一些格式、措辞、忌讳等,甚至是用词风格都要考虑是否是皇帝所喜。考上进士的官员对公文是没有不知的,只是具体操作和之前学习有些差别,熟悉起来也快,只是熟练不熟练的问题。

    白尧当年一甲榜眼,是这么走过来的。如今是侍读学士,流程熟悉。

    因为提前入翰林院,今科的榜眼、探花以及其他考入翰林院的二甲尖子们还没入职,倒也没俞慎思着急去国史馆,毕竟他还要兼户部的差事。

    已经够他忙了。

    俞慎思此时无比羡慕休假未入职的同年们-

    两日后俞慎思便到御前上岗,搭班的正是陈璞和刘曙,还有两位翰林院官员。

    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