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100-110(第4/21页)

    他走向自己位置时,余光在人群中扫了眼高明进,他的目光也落在自己身上,还如刚刚一般-

    俄顷,皇帝銮驾回宫,传胪大典毕,接着便是张榜、观榜、宣上谕等一套繁复仪式,接着便是三鼎甲打马游街。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依流程,三鼎甲从东安门行至盛天府衙署,由盛天府府尹设宴招待。

    俞慎思簪花披红坐在高头大马上,面上挂着僵硬的笑容,脑海中却在想朝阳殿内的事,心有余悸。

    他的一番话不知陛下是否全信。

    据这么多年朝廷的政令以及从俞慎言、白大人口中得知,这位皇帝可不是昏庸之辈,恰恰是位亲理万机、励精图治的帝王,只是登基之初就面临重重难题,天时地利人和一样没占。

    皇帝睿智不可能看不透这件事,只是帝王有帝王的考虑,这也不是他这个还未入仕之人能猜透的。

    如今皇帝人至中年,不知道还是否有年轻时候的魄力和雷厉手腕。

    忽然头被什么砸了下,俞慎思回过神,一朵花从头上掉落肩膀,滑向胸前,是一朵红色芍药。

    他朝四周看,前面鼓乐彩旗开道,街道两边挤满人,很多人手中拿着花抛向他与榜眼、探花。自是抛向他的最多,而且多是姑娘。

    他回头看了眼榜眼和探花,榜眼郑槐年过三旬,探花温巽亦是年二十七八。这个年岁自然已有妻儿。倒是他未及弱冠,盲猜也是未有成亲的。

    “俞小郎!”

    嘈杂叫嚷的人群中忽然传出一声不一样的称呼,俞慎思目光没有搜寻到人。

    “俞小郎!这里!”俞慎思这次寻到声音来处,朝斜前方茶楼望去,见到一位二十六七的年轻人朝他挥手。

    竟是赵二公子赵平,他从东南回京应该是为了赵姑娘的婚事。

    俞慎思面露诧异,但也仅仅一瞬,目光就从年轻人身上移到他身侧姑娘的身上。

    念念今日穿着一身松花色裙裳,帷帽掀开,露出烂漫笑容,手中也拿着一支芍药想要抛给他,但是距离有点远一直在犹豫。

    他将手中的芍药花插在马头上,当马行至茶楼处,将马头朝街边靠了靠,伸手去接。念念这才将花抛过来,俞慎思稳稳接住。念念高兴道:“小哥哥,你簪冠上,你戴着最好看。”手比划着。

    “好。”

    俞慎思依言,笑着将花簪在冠上。

    街道上的人见状元郎主动讨要鲜花,还戴在头上,纷纷抬头朝茶楼上望去,想看看谁得状元郎青眼。

    念念的目光全在自己小哥哥身上,没有在意街道上的人,她旁边的婢女却注意到,忙将念念帷帽轻纱松下。

    念念却固执地拨开,向俞慎思挥手,望着俞慎思骑着马朝前去。

    俞慎思也同她挥手,直到行远。

    赵平冷呵一声,道:“这个俞小郎,都不和我打声招呼,改日我得好好教育教育才行。”

    念念冲他皱着鼻头轻哼,“我告诉表姐你欺负她未来小叔子。”

    赵平听完哈哈笑起来,“我连她未来夫婿一起欺负。”

    念念白他一眼,见小哥哥已经淹没人海,才不舍地转身-

    三鼎甲行至盛天府衙署,府尹已经在

    阶下相迎。@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瞧见这位盛天府府尹的长相,俞慎思心中还是略略惊讶一番。

    他知晓李帧和其兄项格长得像,却不想这兄弟二人模样都随了其父项钧甫。

    项钧甫和李帧一般,身材高大,只是年岁大了,身材发福,面部皮肉松弛,五官轮廓线条没有李帧那般明显,笑起来让人显得亲和些。

    “俞状元、郑榜眼、温探花,恭喜三位荣登一甲。”@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三人齐齐朝对方施礼:“见过项府尹,让项府尹久等了。”

    “哪里那里,今日能接待三位,是本官之幸。府中酒菜已经备下,三位里面请。”

    三人随着项府尹步入衙署来到正厅,桌上已摆上酒菜,客套一番,酒过三巡,项府尹笑着道:“本官刚刚听到一个消息,俞状元今科殿试策问,背后得户部高侍郎指点。”

    俞慎思诧异,这件事怎么会传这么快,竟传到了项府尹的耳中。

    他好奇问一句:“府尹大人何处听得?”

    项府尹朝旁边侍从示意,一位小吏取过一张折纸给项府尹。

    俞慎思认识这种纸和折叠方法,这是妙悟书肆的《科举学报》。

    果然项府尹将纸递过来,是学报。打开来看,在学报左侧上方的“科举快讯”栏中,写着今科三鼎甲的信息,以及今日朝中的各种事宜。左下角“科举故事”栏目中写着他殿试策问的事情。

    信息写得很隐晦,似是而非,但是官场之人却都能明白,他的策问关于田地赋税一道是有高侍郎背后指点。

    这用词和风格一看就出自李帧之手。

    他昨夜去书肆,应该就是忙着今日学报之事。

    榜眼郑槐和探花温巽接过学报看了眼,也瞧出几分来,露出疑惑。

    项府尹好似怕三人都多想,呵呵地笑着解释一句:“高侍郎当年亦是状元郎,才学出众,能得其指点难怪俞状元金榜夺魁。”

    俞慎思亦客气笑道:“府尹大人消息灵通。晚生说没有高侍郎指点,府尹大人恐怕也不信。实不相瞒,晚生的确得过高侍郎点拨才开悟。”

    “原来如此。真是名师高徒,状元指点出状元,高侍郎果真满腹经纶。”

    “正是。”

    第103章 第 103 章

    再说翰林院。俞慎言因品阶低, 传胪大典轮不到他前去,上值后便在史馆内整理史料。

    六年时光,勤勉不怠, 如今西北各部史已经修得差不多。他也不似前些年那般繁忙,偶尔偷闲,与同僚喝茶闲谈。

    最近同僚谈论最多的莫过于他幼弟之事。

    幼弟当年年少高中解元, 名动翰林院。如今又先后中会元, 被钦点状元, 可谓三元及第。大盛朝开国以来第一人, 此份荣耀,谁提起不会议论几句?

    同僚黄典籍是个年过四旬的中年人, 性子闲散随和,笑哈哈地同他说:“高侍郎与令弟, 姑侄二人两状元,也可传为一段佳话。”

    俞慎言笑笑,提起茶壶边给黄典籍续茶边道:“说来, 舍弟还真的要谢高侍郎的点拨。”

    黄典籍慢悠悠地品着茶,好似回顾起往事,微微眯着眼看向门外,幽幽地道:“高侍郎当年在翰林院时写下的那篇《盐课论》,文采斐然, 见解独到, 有血有肉。户部以此论定策,整顿了大盛开国以来盐课混乱局面。令弟本乃解元之才,再得高侍郎指点, 自当不同凡响。”

    俞慎言亦看过那篇《盐课论》,他不得不承认, 高明进有济世之才,今时今日他也不否认这一点。

    可即使他满腹才华,也掩盖不掉他杀妻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