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120-130(第16/17页)

见动静的百姓汇聚过来,站在宽敞的街道两侧围观。

    有些识字的,给周围的人讲解什么叫“状元及第”,什么叫“钦点翰林”,人群中不时爆发一阵阵惊呼声。

    欢呼声、喝彩声、祈祷声混合在一起,在四月初的襄平府城上方飘荡。

    举着大红木牌的车队像一柄劈开水流的利剑,穿过越来越多的人群,人们在前方自动避开,又在末尾自动收束,源源不绝地跟着状元郎的车队,一直到他们回到自家宅邸。

    以乌达为首的一众下人早已在宅子门口迎接,看见他们过来,忙点燃了一大串几百响的大红鞭炮。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凌空响起,久久不绝,空气中飘荡着喜庆的硝烟味。

    “恭迎老爷乡君回府!恭喜老爷得中状元!”

    秋华年笑了笑,让大家先都进去。

    灵雀提前烧好了洗漱的热水,金婆子和木棉阿叔做了一大桌子菜,全在蒸屉上热着。

    秋华年和杜云瑟先在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正房里洗漱并换了衣裳,接着出来在花厅吃饭。

    “把菜端上来,你们就下去吧,柏泉和星觅跟着我们出去两个多月,你们两家肯定都想孩子了。”

    乌达和灵雀夫妻还有木棉确实想孩子了,也有许多话想从孩子口中打听,谢过恩后便下去了。

    孟圆菱主动开口道,“华哥儿,你走的这两个多月梅花清膏卖得特别好,加上蚝油还有其他小吃的收益,净赚了五百多两银子呢!”

    秋华年估算了一下,离京前一日他们办了烧尾宴,知名的戏班子最后是通过主动上门来的太平侯康忠的人脉找来的,一场宴会前前后后算下来,总共花了三百多两银子。

    这样他手中就剩下六七百两银子,加上离开前留在家里的五百两,以及秋记六陈新赚的五百多两,家里的总储蓄为一千七百两银子。

    这个钱带到京中去,只要别主动烧钱,至少够宽宽裕裕地花一半年的。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这次探亲之后,京城的秋记六陈的生意该办起来了。

    孟圆菱说完了生意,云成也大致说了说学业上的事情。

    再过一个月,到了端午节前后就是新一届的院试,云成已经报名,打算考秀才试试,按杜云瑟的判断云成这次应当可以顺利通过。

    十七岁的秀才放在农家来说绝对称得上天才。

    接下来便轮到了九九,秋华年离开的这两个多月,九九负责管家,把家里诸事收拾得井井有条,还跟着祝娴和苏信瑶她们去参加了几次花宴。

    九九正在身体抽条的年纪,两个多月不见,感觉长高了一截。秋华年看着十一二岁出落得亭亭玉立的九九,心中有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欣慰。

    九九说完话后,秋华年等着春生的“长篇大论”。

    结果春生嘴巴动了动,像是有心事一般,竟没有第一时间开口说话。

    第130章  “天星落原野,百谷生齐泽。”

    秋华年看向九九, 无声地问春生怎么了。

    九九比春生大三岁,在两位兄长不在的日子里自觉担任起家长的角色,她一向心细如发, 自然发现了春生的问题。

    “是原若已经好几日没有上学堂了。”

    秋华年微微皱眉, “有让人去打听一下吗?”

    “我让金婆子去舒家问了下,如棠和福霞说原葭姐姐家中有事告了假, 也有好几日没来给她们上课了。”

    原葭是如棠的老师, 后来黄大娘认了魏福霞当干女儿,原葭的学生便成了两个小姑娘。

    “那就是正常请假了?”

    春生却急急开口,“不是的,我知道肯定不是!”

    秋华年给他倒了杯金桔蜜糖饮, “不着急, 慢慢说。”杜云瑟也看了过来。

    “原若是兄长中了状元的消息传来的第二日开始不来学堂的。当时学堂里所有人都来恭喜我,原若被挤在外面,好像有点不高兴, 我就邀请他第二日放学来家里玩,他也答应了, 结果第二日开始他连学堂都不来了。”

    九九道,“我还让人去原葭和原若租住的宅子瞧了瞧, 怎么叫门都没人应,不知道人去了哪里。”

    秋华年点头,这确实有些奇怪。

    如果家中有事第二日要走,原若不会在前一天答应春生来玩。原葭是一个非常守诺重礼的人,对弟弟的管教很严格, 就算是突发急事, 也肯定会托人来说一声,不会直接爽约。

    秋华年看了眼杜云瑟, 杜云瑟点头道,“稍后我去写帖子,请提刑按察使帮忙查一查。”

    在裕朝管制体系中,提刑按察使相当于市公安局的局长,以杜云瑟状元郎的身份,只需要一张帖子,就可以请动他办事了。

    襄平府前任提刑按察使疑似三皇子晋王的人,为拐子案团伙提供庇护,事发之后畏罪自尽,把所有线索断在了自己身上。

    新上任的提刑按察使对前任的下场心有戚戚,收到把前任提刑按察使送上黄泉路的杜状元的帖子,立即组织人手去查,将前因后果捋了个清楚,第二日一早,就派下属官吏上门说明情况。

    “大人和乡君不必担忧,二位问的原家姐弟,现在仍在襄平府,不过换了个地方居住。”

    “好端端的为什么突然换地方?”

    官吏把查到的原因说出来,“原家姐弟的父亲曾是襄平府下属一县的主簿,暴雨天清修水渠时不慎溺亡了,县令念着他的功劳,重金抚恤了遗属,然而原葭姑娘的母亲还是郁结于心,几个月后生产时难产而亡。”

    “原葭姑娘有几个堂叔伯,在她父母双亡后想要接她和刚出生的弟弟去自己家,其实就是打那笔抚恤银子的主意,原葭姑娘心里有主意,一直没有答应。”

    “幸好她弟弟原若是个男子,就算年纪小,也能顶住门户。如果是个哥儿或者女子,按照律法,只要他堂叔伯去告,两个小的只能归进近亲的户里。”

    裕朝虽然有女户的说法,但条件艰难,有手艺的黄大娘和黄二娘姐妹可以做到,当时才十几岁怀里还抱着个婴儿的原葭却不可能。

    “前几年那些亲戚们逼得太紧,原葭姑娘索性带着弟弟偷偷来了府城,之后的事大人和乡君就知道了,原葭姑娘找了个女先生的活计,原若和小公子在同一座私塾读书。”

    原葭是一个非常独立要强的姑娘,这些事情,她从没有和在府城交好的朋友们说过,原若也像姐姐一样,一直不曾对外透露自己家中的艰辛。

    “前几日他们那些亲戚找到府城来了?”

    “乡君明见。”官吏恭维了一声后说,“他们不知从哪儿知道了原家姐弟的住处,还……”

    “嗯?”

    “还给原葭姑娘订了门亲事,这次是直接带着未婚夫上门娶亲来的。”

    “……”

    秋华年都被气笑了。原葭这些烂亲戚总算找到了“好办法”,原葭再怎么厉害,也是个没有父母做主的未婚年轻姑娘,他们这些“长辈”完全可以先把她嫁出去,再慢慢蚕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