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120-130(第15/17页)

有公主和青君, 不过那是只有帝王所出的女儿和哥儿才能封的。

    其他三个封号里,郡主一般也是非皇亲国戚不可封,所以县主算是普通身份的人能达到的最高封号。

    在裕朝,乡君无品级,县主为正五品, 郡主为正三品, 公主或青君为正一品。

    当下整个裕朝只有一位青君,他是先帝所出的哥儿, 元化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封号栖梧。

    据说元化帝幼年丧母,栖梧青君的母亲对其曾有照拂,先帝晚年,栖梧青君母亲生产时难产而死,先帝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对栖梧青君颇为厌恶。

    后来元化帝夺位登基,将当时只有三岁的栖梧青君接到皇后宫中抚养,并给他定了封号,可以说栖梧青君是皇后养大,和太子一起长大的。

    与太子的自幼体弱不同,栖梧青君从小便活泼好动、不喜拘束,不爱待在宫廷里,十几岁上拜了位道士师傅出宫访仙去了,一年都不见得回一趟京城。

    秋华年只听闻过他的大名,还从没真正见过这位正一品的青君。

    不过他隐约听人提起,今岁是元化帝五十寿辰,栖梧青君应该会在入夏前回京祝寿。

    到时候他应该有缘能见到对方。

    处于整个裕朝经济、权力、文化中心的京城的生活真是多姿多彩,令人期待啊。

    元化二十三年四月初三,秋华年一行人来到了襄平府城门外。

    他们回来的事情早已被众人知晓,京兵护送的阵仗也不小,早就有人把消息传进了城里,离城门还有三里地,已经有许多人在长亭迎接了。

    秋华年揭开车帘,远远就瞧见了站在最前方的九九、春生、云成、孟圆菱、苏信白、祝家兄弟、舒家夫妻、黄氏姐妹等人。

    除此之外,以司泾为首的一众襄平府官员也在。

    “来啦,来啦!”

    “兄长和华哥哥回来了!”

    马车到近前停下,星觅扶着秋华年跳下车,九九和春生立即冲上来,顾不得礼仪直接抱住他们。

    这趟进京赶考整整两个多月,对两个孩子来说,他们还从来没有和兄长们分离过这么长时间。

    九九平静得快一些,春生抱了会儿秋华年,又去抱杜云瑟,杜云瑟摸了摸他的头,这次没有教育他注重礼仪什么的。

    春生鼻子一酸,眼睛红红的,但没有不管不顾直接诉说,而是和姐姐一起站在一旁,先等大人们说完正事。

    上个年翻过去,春生快要九岁了,没有家长在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似乎长大了不少。

    两个孩子站开之后,襄平府知府司泾上前向杜云瑟道贺。

    “两年前端午赛诗会初见,我便知晓状元郎非同凡响,短短两年,杜状元便已考上一甲头名,实在令老夫钦佩又汗颜啊!”

    知府是正四品的官职,比杜云瑟现在的从六品要高几级,但司泾非常清楚,这个高只是暂时的,状元的前途绝非普通进士可以比拟,用不了几年,杜云瑟的官职就会高于他半生的积累。

    因此司泾与杜云瑟说话,已经用上了平辈的口吻。

    状元郎出在襄平府,是他的一笔不小的政绩,他作为襄平府的父母官,天然与杜云瑟有一层亲近关系,日后杜云瑟平步青云,他在朝中也就有人了。

    杜云瑟没有任何自满之色,对司泾拱手道,“大人谬赞了,下官也要多谢大人当初照拂之情。”

    司泾呵呵笑道,“能照拂到状元郎,是我的幸事。”

    “杜状元此番应该要回乡祭祖吧?不知在襄平府停留几日呢?”

    杜云瑟看向秋华年。

    秋华年想了想后说,“襄平府离京城路途遥远,漳县还要再远上一分,一个月的探亲假时间很紧,我们最多在襄平府留三五日。”

    当年端午赛诗会上,司泾便知道杜云瑟有多看重自己的夫郎,见此情景并未疑惑,只是在心中感叹世上富贵仍不变心的人真难得。

    “这也够了,我可要向杜状元借一日了。”

    “襄平府诸多学子都想与状元郎讨教,本府官署也该办一场大宴庆祝,不如就择一日,白日在清风书院与众学子谈文论道,傍晚在明凤台上大摆宴席?”

    身为新科状元,这些家乡的活动是推不掉的,知府已经亲自出城迎接了,如果不去肯定会被人议论倨傲无礼。

    杜云瑟点头道,“那便定在后日吧。”

    司泾和杜云瑟拉了关系,得了准话后,其他官员们也上前恭贺杜云瑟。

    杜云瑟在这边交际,秋华年找了个空档,和老朋友们聊天去了。

    “你怎么不好好在家休养,直接出城了?”

    苏信白拢了拢身上的夹缎斗篷,“在屋里闷太久了,今日天气好想出城走一走。”

    秋华年挑眉,“不是专门来接我的?”

    苏信白像是对秋华年腰上的玉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祝经诚笑了一下,熟练地帮夫郎解围。

    “小狸奴已经会笑了,还会跟着人声转头呢,可惜外面风大不能把他抱来,华年什么时候来看孩子,信白等了好久了。”

    秋华年笑了声,“我也早就把给小狸奴的礼准备好了,你们把拜干亲的仪式准备了吗?”

    祝经诚见秋华年主动提这个,脸上笑意愈甚。

    “早就准备好了,不光是我们,连我爷爷奶奶都隔几日催一遍呢。”

    这绝不是虚话,从杜云瑟考中会元的消息传回来时,祝家上下便已欣喜若狂了,后面快马送来杜云瑟状元及第的喜讯,祝家老爷子更是高兴地喝了一整坛酒。

    二十一岁的状元郎,亘古未闻的连中六元,这样的人中龙凤在微末时被他们祝家发现,一路结下情谊,怎能不叫人兴奋喜悦呢!

    祝老爷子喝醉之际,拉着最得意的嫡长孙的手絮絮叨叨。

    “我们祝家起家几代,一路成了辽州的大商族,本以为已无机缘再进一步,不想出了你这样优秀的子孙,又娶了二品大员家的嫡子,还与连中六元的新贵交好……”

    “经诚,你的造化绝不只在辽州,说不准有朝一日,能去外面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手脚!”

    ……

    秋华年和杜云瑟与出城迎接的友人们一一打过招呼,大家一直期待着他们归来,每个人的情绪都很激动。

    不过他们也知道秋华年和杜云瑟旅途劳顿,所以浅浅聊了几句后,便让他们先回家休息,改日再上门拜访。

    于是一群人便跟上状元的车队,浩浩荡荡返回襄平府。

    护送他们的京军的首领请示过后,将状元及第、钦点翰林的大木牌举在最前方,另有两人敲锣打鼓。

    让军队护送状元回乡,还随身携带仪仗,本身就有彰显皇威的意思,到了地方不打出来,好像显得对皇帝有意见似的,这在古代可不是能开玩笑的。

    秋华年听着车外的锣鼓声,轻轻揭起车帘,车队靠近了襄平府城,进了城门后,其他人先各自回家了,无数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