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20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风起长安》 200-220(第1/32页)

    第201章 平胡曲(三十五)

    朔方军与朝廷大军合兵进攻长安却兵败清渠, 这一则消息让在凤翔的李怏彻底慌了神。

    为保战事顺利,求得安宁,李怏终日呆在行宫之内求佛问道, 又命数百僧道昼夜诵经不停。

    以至于苏荷入见时, 被宫中这一场面惊住,念经的声音盖过了人声, 大殿里坐满了僧人与道士。

    “章相公,这?”

    继房贯罢相后, 李怏便提拔了谏议大夫章镐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章镐一脸无奈,“陛下听闻进攻长安失利,担心叛军会来犯, 故在禁中设下道场祈祷。”

    “荒谬!”苏荷挑眉道, 她忽然想起了离开时李忱的嘱咐。

    此次入朝请罪,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安抚皇帝, 让其坚定收复之心。

    “苏元帅请去见陛下吧,此事我会劝告的。”章镐道。

    苏荷来到殿前,林辅国见状, 当即意会, “苏司空请稍等。”

    “陛下, ”林辅国入殿叉手道,“司空、兵马副元帅苏荷入朝求见。”

    李怏正一筹莫展时, 苏荷来到了凤翔, “快,宣。”

    苏荷入殿, 藏下心中的窝火, 跪伏请罪道:“兵马副元帅苏荷, 叩见陛下, 臣进攻长安不利,兵败清渠,请陛下治罪。”

    对于兵败李怏纵然不悦,然而他明白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而苏荷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一但换下苏荷,其父又还在养伤,李光必守太原无法脱身,自圣皇开始,朝廷有能力的将帅战的战死的死,眼下已经没有主帅可用了。

    李怏亲自将苏荷扶起,“清渠的情况朕已经了解了,是叛军驰援及时,过不在卿。”

    李怏想免除苏荷的罪,苏荷却再次跪伏,“朝廷的功过赏罚应当分明,臣有功时,陛下给了臣赏赐,如今有错,也当罚之。”

    李怏愣住,无奈只好答应,“暂先罢去兵马元帅一职,但朝廷大军,仍由苏卿统率。”

    “谢陛下。”苏荷叩首,“朔方军之所以兵败,不在于叛军的驰援及时,而是关中暑热,将士们常年呆在塞外,无法忍受,战力有所下滑,这才是失败的原因,如果可以等到秋天再进攻,臣一定为陛下拿下长安。”

    苏荷的话让李怏身子一僵,正是因为他没有听从李必的劝谏,在春夏之际急于进攻长安,才导致兵败。

    李怏闭上眼,“苏卿明白吗,朕迫切想要回到长安,是因为朝廷在野,朝纲不稳,威信全无,导致赏罚无度,连最基本的秩序都无法维持,我这个半路登基的天子,只有用封赏才能笼络百官,放眼望去,整个朝廷全是朱紫,朝廷早已不是当初的朝廷,朕也无法一呼百应,唯有长安,才是朝廷的根基所在。”

    苏荷只参与军务,不涉政事,这一点倒是不太了解,但的确如李忱所说,无论是灵武还是彭原,又或是现在的凤翔,几乎人人都着紫衣。

    不管如何,这些都不能否定皇帝决策的失误,天心多疑,纵使苏荷有怨言也不敢表露,只得尽力安抚,向李怏表示自己一定能够带兵收复长安。

    待李怏心安后,苏荷才从凤翔离去,将散兵收拢,退保武功。

    苏荷离去,章镐便入内将宫中僧道全部驱逐,又将条幅一一撕扯。

    李怏闻讯,赶出来大怒道:“章卿,你这是做什么?”

    章镐拿着一张符纸,旋即撕成粉碎,怒气冲冲道:“前线将士在浴血奋战,陛下身为帝王,应该修德以消乱安民,臣侍奉圣皇开始,到陛下,从未听说过饭僧念佛可以使天下太平。”

    “苏将军历经几战,如今又奔袭数百里至凤翔谒见陛下,她见此场面,该是如何的心凉?”章镐又道。

    李怏低下头,“朕不过是想求个心安。”旋即长叹了一口气,招来林辅国吩咐道:“都撤了吧。”

    “喏。”——

    ——武功——

    退守武功后,苏荷将溃散的朔方军聚拢,并收编了王司礼麾下的其他边军,清渠一战虽败,同时还丢了不少军资器械,但因撤退及时,朔方军的主力并未受损多少,兵力也尚在。

    然而潼关加上清渠一战的两次失败,都让苏荷感到深深的自责,尤其是在面对伤员时。

    大唐的军户世袭,许多都是父子兄弟同时上阵,军营之中,常有哀嚎传出。

    从凤翔回来后,苏荷第一时间便去了伤兵营安抚麾下,回到营帐的苏荷,脸色很是沉闷,李忱察觉后,便将南阳与淮阳两地的捷报递给了苏荷,希望其重拾信心。

    “我不害怕失败,但是我很愧疚,父亲将他们从朔方带出来,我从父亲手中接过这份重担,带着他们苦战,可是当我入朝看见天子整日念佛诵经来祈祷太平,满朝文武都在坐享今后的富贵,丝毫不关心前线将士的辛苦时,我却连理论都无法,作为主将,我又如何面对我的将士们呢?”苏荷看着李忱说道。

    “请你相信我,”李忱推着轮车靠近,“乌云不会一直蔽月。”

    眼下时局,唐军与燕军对峙近两年之久,只要双方任何一方内部发生争斗,都会让敌方得利,从而有被吞并的风险。

    攘外必先安内,李怏作为圣皇长子,无论是宗法还是礼教,都站在他的身后,况且李怏登基后便组建了一支只效忠于君王的神策军。

    为长远之计,李忱所做的也只有忍耐,至于长平王,长平王身侧有孝真公主,在长平王未上位之前,李忱并不担忧他。

    “我真正担忧的是你啊。”苏荷说道,“一但战事停歇,我的兵权被卸下,李郎将如何自保,可若是我继续拥兵,李郎又将何去何从?”

    “以他的性格,一定会将你软禁在京中。”苏荷又道。

    “兄长以软弱求全东宫,这是小慧,而非大智。”李忱回道,“龙潭虎穴都闯过来了,七娘不必担忧于我。”

    “眼下,七娘就放心去准备攻打长安的战事吧,等秋天一到,我会去信给十七郎,将岭南的守军调来增援,那时,江淮的粮饷也会一并送到。”

    苏荷点头,在她心中,于兵事而言,她自然是希望可以取胜的,但于私心,她却又不想如此快攻打下长安。

    以李怏的疑心,亲子尚可手刃,又何况异母手足呢——

    ——淮阳郡——

    乾德二年五月,长安西清渠一战,燕军虽胜,然而在南方战场,想要南侵江、汉的燕军,却被南阳、淮阳两郡阻挡了足足一年之久,无论增兵多少,始终无法攻破城池前进半步。

    五月中,燕军对峙淮阳城下数日久攻不下,大将尹子齐再次增兵进攻睢阳。

    连日作战,将士早已疲惫不堪,张荀只得用策退敌,命令将士穿戴齐整,至半夜时击鼓,假装出城进攻。

    城外叛军听到鼓声,纷纷惊醒,加强戒备,以防唐军偷袭。

    然而就这样过了一夜,唐军始终未出兵,而一夜未睡的燕军已是困得合不拢眼。

    至拂晓,鼓声忽然停止,城内也没了动静,燕军这才放下戒备,解甲休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