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8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风起长安》 80-100(第17/34页)

组织了一些民兵积极平乱。

    “小文?”严真清听出了文喜的声音。

    而车内的李忱也听出了授业老师的声音,李忱并没有下车,而是抱着苏荷,于车内叉手行礼,“学生李忱,见过先生。”

    严真清看着雍王急切的模样,于是将路让开,“十三大王先去办要事吧。”

    “长安城的百姓,就拜托先生了。”李忱再次行礼道。

    “驾!”

    文喜架着马车离去,一阵寒风吹起了严真清的幞头系带,他看着马车离去的方向,里面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不禁发出了叹息声。

    “叔父。”两个与严真清年岁相近的中年男子将手中带血的横刀收起,“叔父。”

    严真清回头,发现是刚刚因混乱而冲散的两个宗侄,“泉明、季明,你们没事吧?”

    两个青年摇头,“刚刚城中一片混乱,幸而我与季明有些身手,加上带出来的几个家奴,护得几家人平安,但也仅仅只有几家。”严季明低头失落道,“幸好父亲在范阳,这次没有跟随范阳节度使陆善入朝,否则见此场面,定会拿刀与贼人拼命。”

    “本来,叛军士气正盛,眼看无法护住时,长安城中突然涌入两支骁骑卫士,叛军就这样被吓退了。”严泉明说道。

    “折冲府?”严真清摸了摸胡须思索。

    “是上洛郡,马蹄卷起的烟尘,淹没了整条长安大街,应该不下千人。”严季明说道。

    “上洛郡只有两府卫士,此次叛乱是突然而至,且是为刺杀天子诛杀奸相而来,应该不是兵部与圣人调入京城的。”严真清分析道,随后他又看向皇城处,半眯着眼睛,“上洛太守李守忠,可是贵妃娘子的故人呐,为了一个恩情,甘愿冒诛九族之罪么。”

    “贵妃娘子…崔贵妃吗,若是崔贵妃那便不足为奇。”严季明说道,“范阳军中亦有旧将曾受娘子之恩,当年崔氏冤案,更有赴死者,只可惜娘子消香玉陨,这盛世,便也一同去了。”

    “不过,崔贵妃已仙逝多年,那故人,又是谁请来的?”严泉明疑惑道。

    严真清知道是谁,但他并没有说出来,“将这些伤民与孩子安顿好吧。”

    “喏。”

    “过了这个上元夜,阿兄就已是一个甲子的高龄,操劳半生,也应该好好颐养天年了,回去之后,你们好好劝劝他。”严真清朝两位侄儿提醒道。

    二人点头,明白其意,严真清族兄严高清任范阳节度使判官,为范阳节度使陆善属官,受到陆善器重,严真清之意,是在提醒兄弟二人。

    “阿爷说过既是属官,也是大唐的臣子,无论身处何处,都无法改变一个臣子的忠心。”

    作者有话说:

    严真清原型是颜真卿~

    皇帝对李忱还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崔贵妃死在了最好的年华中,也是皇帝最喜欢最依赖的时候。

    纯属虚构,请勿考据。

    第90章 长恨歌(四十四)

    ——太医署——

    太常寺下的太医署不仅是医疗场所, 更是医学教育之地,兵乱时,太医署内仍有上百名师生不曾离去。

    “冷!”李忱抱着正在发热的苏荷, 却在怀中听见了她的声音。

    高热畏寒, 李忱便将她搂紧,用衣物包裹住。

    “太医令在何处?”进入太医署, 李忱朝里面的师生喊道。

    太医署中一些医生遂往内通报,没过多久一个绿袍官员带着几名青袍走出, “太医署令刘天齐,见过雍王。”

    见是药王,李忱的心情一下激动了起来, “刘太医。”

    刘天齐见苏荷面色, 赶忙吩咐一众弟子,“快将人抬进去。”

    屋内, 苏荷躺在一张榻上,刘天齐静心把脉,“娘子寒气浸体, 高热不退, 无汗, 恶寒怕冷,是风寒表证, 当用辛凉发汗之药, 谓《黄帝内经》曰:体若燔炭,汗也而散。”

    “取我针袋来。”刘天齐朝太医丞吩咐道。

    “喏。”

    “要紧吗?”李忱问道。

    刘天齐抬头, “大病将养亦能痊愈, 小病不治也能要人性命, 雍王送过来时, 娘子肢体已开始生硬。”随后刘天齐在苏荷额前扎下数针,以缓解苏荷的头痛。

    “风寒表证会使人头痛,四肢发酸无力,若在此时强行运力,身体会遭反噬的。”刘天齐说道,“幸而苏娘子体魄强健,若换做一般人,恐早已无法支撑。”——

    ——长安县——

    将李忱与苏荷送往太医署后,文喜骑着快马赶往长安县,长安县以南只有几起巷战,规模最大的,便是之前追杀李忱的那批叛军,如今只有少量金吾卫与长安县衙役在清理街道,战斗没有波及坊内,只有几家靠近西市的富户遭到了抢劫,其中有一家最为惨烈,包括家奴在内的十几口人皆被杀害。

    文喜按照李忱的交代在永平坊附近寻找,大声呼喊:“青袖!”

    “青袖。”

    躲在坊内的青袖,隐约听到了呼唤声,她从角落里扶着身子慢慢站起,身上的衣服裹了又裹,“我在这儿。”

    坊内声音嘈杂,有灭火的声音与交谈议论,以及各种哭声。

    这些声音盖过了青袖的回应,她小心翼翼的向坊外探去,战乱已经平息了,街道上的尸体也已被清理干净,只剩下埋在黄土里的血迹。

    “我在这儿。”

    文喜驾马进入坊内,他跳下马,见青袖安然无恙,松了一口气道:“你没事就好。”

    “娘子呢?”青袖问道。

    “郎君将她送去太医署了。”文喜回道,“你怎么了?”

    发现青袖不太对劲,文喜靠近前关心道,青袖则是后退了一步,显得有些抗拒,“别过来。”

    那些叛军虽未得逞,却仍然在青袖心中留下了阴影,野兽的本性,在没有律法与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彻底暴露。

    “你…”文喜愣住。

    “我没事。”青袖回道,“娘子和李郎君没事就好。”

    文喜没有继续向前,他跟随李忱多年,若非急切也不会做出一些无礼之事,“子时已过,还未来得及与你道一声,”文喜叉手,“上元安康。”

    青袖为之一愣,并非所有的人本性都是丑恶的,她端起手,作万福礼,“上元安康。”——

    太医署内,经过刘天齐的用药发汗之后,苏荷身上的寒热渐渐散去,过后,刘天齐又开了一张方子,并细细叮嘱李忱注意事项。

    李忱答谢完刘天齐,便将苏荷带回了雍王府。

    靖安坊没有宰相与高官居住,也无朝廷要构,只有乐府,以及一座王府与公主宅,故而没有受到兵乱的纷扰。

    动乱结束后,长史便安排家奴出坊寻找,将李忱迎回了府。

    府内宫人、宦官,家奴以及侍婢皆紧张的等候在庭院,整个王府上百人,皆依靠主君生存,城中兵乱,他们自然担忧李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