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6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风起长安》 60-80(第14/33页)



    一名年轻的契丹将领携带厚礼入内,陆善屏退左右,对其十分客气,“晓喆。”

    契丹将领走到陆善跟前行叩拜大礼,“孩儿恭贺阿爷得偿所愿。”

    陆善大笑,摸了摸孙晓喆的脑袋,“小子可知吾愿?”

    孙晓喆意会,“愿为阿爷肝脑涂地。”

    陆善笑得更加开心了,显然,众多子嗣中,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孙晓喆更让他开怀的,随后满怀慈爱的说道:“汝若是吾所生,那该有多好。”

    “孩儿与阿爷虽非嫡亲,然非亲子可比。”孙晓喆道。

    “你母亲还好吗?”陆善又问道。

    “阿娘她…十分想念阿爷。”孙晓喆抬头说道。

    陆善拍了拍孙晓喆,“等事成之后,吾便将你们母子接到身旁照看。”

    “大王,右相来了。”家奴站在门口通禀道。

    “九郎?”陆善连神色突变。

    “阿爷如今贵为郡王,还用怕李右相吗?”孙晓喆不解。

    陆善拉着孙晓喆起身,理了理自己的幞头,“他可是只能看透人心的老狐狸。”

    作者有话说:

    历史上的安禄山,跟很多女眷都私通,比如与这位孙将军的母亲。

    参考历史,但请勿考据,因为毕竟是小说,会有偏差。

    历史上的天宝十年,的确有公主夜游这件事,广宁公主与驸马,之后被杨家排挤离婚,广宁公主二婚嫁给了别人。

    第70章 长恨歌(二十四)

    自从找到张贵妃做靠山, 受到皇帝器重与信任,陆善日渐膨胀,然听到右相登门时, 他却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连忙整理衣帽亲自出门相迎。

    李甫今日至陆宅祝贺,并未穿戴公服, 幞头加上一身便服,就如一普通老翁, 然那做了十余载宰相的气质与城府却是普通人无法相比的。

    “哎呀呀,九郎怎么亲自来了。”陆善张开手,想要与李甫套近乎。

    可是李甫却不予理会, 从他身侧略过, 径直走进了中堂,在主人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陆善虽心有不满, 可脸上却不敢露出一丝异样,他转过身笑眯眯的追上前,“都楞着做什么, 快上茶呀。”

    “九郎能够亲自登门, 让我这寒舍蓬荜生辉。”

    “东平郡王可是贵妃娘子的养子, 礼同皇子,今日贺宴, 李某人岂敢不来。”李甫缓缓说道。

    陆善憨笑, “这都仰仗九郎的栽培。”旋即挥手屏退堂内众人,“当初若没有九郎, 陆善早已身死, 救命之恩, 陆善不敢忘。”

    “救命之恩?”李甫摸着胡须笑了笑, “老夫怎记得,那道赦免的敕书,是先贵妃央求圣人所下。”

    陆善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当时,九郎在门下省为相,若没有九郎,善哪能活到今日,善有今日成就,多亏九郎在圣人跟前的美言与提携。”

    李甫抬眼,吓得陆善不敢直视,他从座上起身,负手说道:“圣人年事已高,吾知你心中恐惧,然于朝中作为,”李甫侧头,眼神瞬间变得阴暗了起来,“桩桩件件,皆可要你的命!”

    勾结朝臣,培植心腹党羽,收编奚人与契丹,豢养死士,自以为十分小心不被人察觉的陆善吓得冷汗直冒,“不知右相,此言何意?”

    陆善很聪明,与李甫绕起了弯子,故作糊涂。

    “老夫不会告诉圣人,毕竟你是我提拔上来的,若是折损了你,于老夫也无益,但你要记住。”李甫俯下身,拍着陆善的肩膀,压低声音道:“这是李家的天下,即便圣人年迈糊涂,但众望所归的李唐江山,也不是你能够妄想的。”

    陆善连连点头,跪伏叩首道:“善受右相大恩,岂敢有不臣之心。”

    李甫从他身侧走过,至门口时止步,回头看着陆善的背影,“对了,老夫提醒你一句,如今你得势,那张国忠定会派心腹来拉拢你,老夫今日把放话在这儿,三心二意之人,终不得善果。”

    “记住老夫的话。”李甫踏步离去,“否则你将死无葬身之地。”

    “是。”陆善转了个方向叩首,见李甫离开才从地上艰难的爬起。

    确定李甫离开后,陆善才彻底松懈了下来,那紧张的脸色也得到了缓和。

    陆善朝庭院吐了口唾沫,“我呸,老东西,我倒要看看,谁能笑到最后。”

    “阿郎,御史中丞温冀与大理寺判官章儒来了。”家奴入内通报道。

    “让他们到中堂来。”陆善挥手,重新回到了主人位上。

    “喏。”

    温冀着一身绯袍入内,态度尤为恭敬,“下官温冀,见过东平郡王。”

    陆善挺着大肚子坐在特制的座椅上,手里还拿着一杯酒,不紧不慢道:“温中丞今日也有空来我这儿坐坐了?”

    温冀上前一步,笑眯眯道:“郡王说哪里的话,郡王与下官皆为右相效力,是同一条船上的人。”

    “哦?”陆善抬眼,“如果我记得没错,李九郎的心腹,前京兆尹萧炯,就是温中丞提交证据所告发的吧?”

    温冀有些尴尬,旋即凑上前压低声音道:“下官有苦衷啊,我想郡王应有体会,右相虽宽厚郡王,然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利用,这北唐朝堂,位极人臣者,并非节度使而是宰相,否则右相又岂会辞去节度使而专司宰相呢,郡王若继续依附右相,郡王非左相程希烈那种敦厚之人,他必然不会让郡王为相,这一点,冀身有体会,冀曾投身于右相门下,然却始终不得重用,如今得国忠兄才有此地位,若郡王肯与冀结为兄弟,替冀于圣人美言,冀便向圣人奏郡王可堪大任,郡王与冀联手,一同排挤李甫,郡王日后,必能为相矣。”

    相位乃仕途顶点,陆善虽身兼三镇节度使,拥有数万兵马,然对这个位极人臣的位置,仍然是垂涎三尺,只不过适才李甫来过,并告诫过他,李甫的心思,让陆善不敢轻举妄动。

    “可以李甫的能力,你我怎能斗得过?”陆善迟疑道。

    “的确,李甫奸诈狡猾,非你我能敌对,可若加上太府卿呢?”温冀说道,“他的背后,可是张贵妃,相信郡王也知道,张贵妃与太府卿之间的关系。”

    陆善摸了摸络腮胡子,他自然明白,张贵妃最亲近的族兄自然是张国忠,自己这个所谓的养子不过是个可利用的棋子。

    “好,就依你。”陆善道,“但是我不会得罪李甫,向圣人举荐你之后,我便动身离开长安,到了范阳,那李甫也管不着我了。”

    温冀连连点头,“郡王,大理寺直章儒与下官一同来的,他也愿意效忠郡王。”

    一听是来投奔自己的,陆善大笑道:“圣人的臣子,怎都跑到我的帐下来了。”

    温冀笑了笑,“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是聪明人的做法。”

    天圣十年二月,陆善离京前向皇帝奏御史中丞温冀与大理寺直章儒之才,遂以温冀为河东节度副使、知留后,又以章儒为留后判官,一同跟随陆善离京。

    温冀又奏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