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6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风起长安》 60-80(第10/33页)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若不是陆庆绪的推荐,李忱恐怕会继续埋没于朝野,大臣们今夜才想起多年前,皇帝曾力排众议,想要立为储君,最为满意的继承人皇十三子,并没有葬身在那次落水事件中。

    “若无当年之事,何来今日局面。”众臣看着雍王,东宫无能,群臣无望,即便知道奸相作为,却没有人敢出头与阻止,“如此聪慧的皇子,上天怎就如此不公呢。”

    “天不佑我大唐,天不佑我大唐。”

    这一曲亡国之君所作的清乐,让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警醒,皇帝性情极为不稳,稍有不慎便动杀心,因此朝中文武,有不少是曾受过崔贵妃之恩的。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许贺子伴着笛声唱完了整曲,花萼楼内响起阵阵喝彩,“此乃,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啊。”

    “这清乐大曲,仅凭一支管笛便能完成伴奏,可谓之绝。”

    陆庆绪看着这一幕,咬牙切齿道:“没有想到这个李忱…”

    并不懂乐理但觉得此曲好听的陆善,撇了一眼了儿子,冷冷说道:“雍王可是崔贵妃之子,当年的李莫,是曾受贵妃指点才成为大师的。”

    苏荷看着心无旁骛的李忱,心情变得有些复杂,那分与生俱来的从容与气质,似乎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将人隔绝开来。

    阵阵寒风吹入,卷起李忱幞头后的系带,许贺子端奉着双手,看着李忱的一举一动,不知是否是皇帝善乐的缘故,所生诸皇子,大多都精通乐理,所以不止李忱有此造诣。

    待笛声彻底消散,许贺子朝李忱福身,闭眼说道:“今日奴家总算看明白了,什么是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李忱作揖回礼,“娘子之音,宛如天人。”

    “大王让奴家想起了一个人。”许贺子走到李忱身侧,面朝皇帝,“一个已经被世人遗忘了的人。”当许贺子提起时,眼里充满了无尽的忧伤,以及怨恨。

    花萼楼内有不少高官女眷以及宗室外命妇,李忱便成为了她们口中热议之人,受到不少女眷的青睐。

    整首曲子,张贵妃的视线都不曾离开,或许,她也很吃惊,从不在人前显露,这才是真正的李忱。

    “使者觉得如何?”皇帝开口问道。

    突厥使者无话可说,只得连连称赞,皇帝大喜,挥手道:“赏。”

    许贺子跪伏谢恩,李忱便也要撑着身体从轮车上起来跪谢。

    花萼楼内数千人之众,皇帝本欲挥手制止,可转念一想,便又收回了手。

    不出意外,李忱从轮车上跌落,众人都为之捏了一把汗,苏荷从席座上紧张的走出,扶着李忱谢恩,她很是不解,“你何必勉强自己呢?”

    苏荷的出现,让花萼楼内所有高官与宗室都看清了她的样貌,苏荷的突然离席,没有人出言阻止,皇帝也没有表态。

    许贺子本想搀扶的,但看见苏荷之后,便打消了念头。

    “谢圣人。”

    苏荷将李忱带回了坐上,并询问道:“有没有怎么样?”

    李忱摇头,覆她耳畔小声道:“我是故意的。”

    “嗯?”苏荷扫视了楼内一眼,发现原本听到笛声,对李忱抱有期望的大臣们,在看到李忱连站立都无法的时候,全都变了失落与无望。

    许贺子的演唱结束后,已经是临近子时的深夜,卫应物见雍王安然落座,遂叉手道:“下官先行告退。”

    李忱回头,“卫侍卫。”

    “大王?”卫应物不解。

    ……

    片刻后,卫应物回到御座下,朝立候的宦官嘀咕了几句。

    只见宦官走到皇帝跟前,弯腰小声奏道:“启禀圣人,雍王说身体不适,想要先行请离。”

    皇帝看了一眼雍王,挥了挥手,得到皇帝允许后,李忱与几位兄长以及姑母打过招呼,便与苏荷提前离开了花萼相辉楼。

    陆庆绪见二人离开,便也想离席,但被陆善阻止。

    花萼楼内的歌舞声极大,即便在兴庆宫外也能听到。

    出了兴庆宫,苏荷扶着李忱登上马车,“驾。”

    横街太过拥挤,马车便向南边的十字街驶去,万年县靠南边的几座里坊,人烟稀少,因而成为了种植的菜园或园林。

    路过一片梅林之时,李忱命车夫停下,苏荷将其扶下车,推着她来到梅树下,李忱抬手折下一支红梅,闻着花香,心情十分愉悦,

    突然,不远处传来一声巨响,砰!——直入云霄的焰火,重叠于圆月之上爆炸开来,万丈流光滑落。

    这是宫中为迎接上元而放的焰火,此刻,花萼相辉楼内空无一人,皇帝带着满朝文武移驾至庭院观赏焰火。

    苏荷被这长安的焰火吸引,她抬头看着天空,连心情也变好了,她转过身想要与李忱说些什么,却因高兴而忘了脚下。

    “小心。”李忱抬手道。

    苏荷被梅树下一块石头拌倒,因离李忱很近,下意识便扑向了李忱。

    她倒在李忱怀中,拽着她的臂膀缓缓抬起脑袋,这一刻,周围的气氛似乎凝固。

    春风拂过梅林,卷起片片花瓣,她们靠得很近,苏荷飘拂起的披帛从李忱的手背上划过。

    花香与人身上的味道参杂在一起,每逢靠近之时,她都能闻到。

    李忱将手中已经削去树皮的花枝簪到苏荷的发髻上,柔声说道:“朱颜长似,头上花枝,岁岁年年。”

    苏荷楞了,李忱却半眯着双眼微笑,“上元安康。”

    在焰火的照耀下,李忱的五官逐渐清晰,那双透彻的眼睛,也无比柔和,苏荷看得入神,连目光也渐渐变得呆滞,温柔而撩人心弦的话就在耳畔,声声入耳,苏荷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温暖。

    “上元安康。”她闭上眼睛,勾起嘴角笑着回道——

    上元节的长安城,通宵达旦,直至深夜,这热闹也不曾退去半分。

    母亲怀里的幼童早已趴在肩膀上入睡,游人不减,而贩卖应节之物的行商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已至深夜,花萼相辉楼的夜宴终于散去,宗室外戚与文武百官各自出宫回家,诸国使者有的回到使馆,有的则继续参观着长安城的夜市。

    皇帝与张贵妃并没有留在兴庆宫内,而是走夹道返回大明宫,上元佳节,皇帝也没有陪同张氏留宿承欢殿,而是独自回到了自己的寝宫。

    今夜,或许是张贵妃知道了皇帝的心思,又或许是自己的心情也变得越发复杂,乃至久久不能平静,她并没有再胡闹,而是任由皇帝离开。

    寝殿内,皇帝屏退了所有宫女太监,陪伴他的,只有铜炉里滋滋作响的炭火,以及案上的烛灯。

    烛光闪烁,宴后回来,皇帝便换了一身杏色袍服呆坐在御椅上,湿红的双眸里,映着画卷上的年轻仕女。

    皇帝伸出颤抖的手轻抚,“蓁蓁,我们的孩子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