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 40-47(第5/9页)
向,在教育辛弃疾上也不仅仅局限于诗书,是以辛弃疾从小便文武兼修,小小年纪便学了一身卓绝的武艺和剑术。】
天幕外,看到此处的士大夫都有些意外,修习剑术乃侠客之举,如今的上流人家都认为武学粗鲁,他们还从未见过哪家的孩子从小这么教育的,不过天幕上说国快亡了,他们是不是从明天开始也让子弟们学个武以备不时之需?
于苏宅端坐的李格非还未从女儿悲惨的遭遇中缓过神来,便又看到了山河破碎的惨状,一连串的冲击让他太阳穴跳个不停,谁说预知未来是好事?差点愁死知情人。
苏轼的关注点还停留在岳飞被处死这件事上,还未发表意见,便听闻宫中太后急诏。苏轼摆摆手招呼学生一起去,路上一边走还不忘嘀咕:怎会有君主冤死替自己打仗的将领呢?脑袋被驴踢了?
天幕上,辛府后院。
一少年手持银剑利落挥出,而后果断劈落、横扫,一系列招式似行云流水,三五个回旋下来,如风的剑气震起了院内的落叶,于低空飘摇起伏。
“好剑法!”辛赞在院中立了片刻,并未打断孙子每日的晨练。
“祖父。”辛弃疾抱剑而立,板正的身姿如庭下青松。
祖孙都是性格直率之人,彼此之间说话没那么多弯弯绕绕,辛赞直接挑明了自己的来意:“乡举之后,论理当去燕京考试,燕京乃金人心腹之地,你当真决定要去?”
少年辛弃疾双目炯炯,语气坚定:“此去燕京,并不为考取功名,孙儿想借着此次机会勘察燕京的地势和金人的军事情况,以便为而后抗金做准备。”
天幕中的辛赞哈哈大笑,并不觉得孙子小小年纪有如此想法过于危险,反而亲切地拍着孙儿还显青涩的肩膀嘱咐道:“好小子!那你定要多加小心,祖父在家等你的好消息!”
明意适时插了一嘴:【补充一下,这一年的辛弃疾十四岁,因为他从小关注军事理论,此次去燕京勘察敌军情况记下了自己的许多见解,在二十五岁那年结合自己几次燕京之行,辛弃疾写了著名的军事论著《美芹十论》,虽然赵构有眼无珠不喜欢他这本论著,后人却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将“美芹”作为了爱国忧民、感伤山河破碎的代名词。】
【123:又到了熟悉的环节,你的十四岁我的十四岁好像不一样】
【喵呜:霍去病十八岁封侯,老辛你加油!】
【丐帮帮主:楼上,赵构那蠢东西又不是汉武帝,老辛再怎么加油也不会封侯的!】
天幕外,高太后替自己捏了一把汗:造孽啊,这是作了多大孽才会被后人骂成这样,如今天幕把这些事吐露出来,她一介妇人,真的能改变大宋的命运吗?
天幕上,少年辛弃疾一路北上,亲自目睹了被金人占领的大好山河。
听祖父说,开封汴京原本是这世上最富贵繁盛的去处,可他如今来看,传说中的烟柳画桥市井烟火全部不复存在,金军南下不过二十余载,开封府已经是一派荒芜,触目所及断壁颓垣,让人心生凄凉。
然而最刺痛他的是那些来不及南渡的老百姓。
金人简直是在像对待牲畜一般对待大宋的遗民!沿路的百姓大多衣不蔽体,终日承受着饥寒交迫的折磨,稍有逃跑意图,又会被捉回来一通毒打。
辛弃疾暗中攥紧了拳头,总有一天,他要亲手结束这一切
天幕外,汴京城的百姓们傻眼了,如果他们没看错的话,天上的那些破败屋宇是自己家没错吧?那照这么算来,那些跪在地上乞食的是自己的子孙后代?
这还能忍?!
【自靖康之难以后,北方的民众发现南宋朝廷指望不上,便陆陆续续组织了民间的起义军用来抵抗金人的侵略。辛赞在辛弃疾二十一岁这一年去世,临死也未曾看到山河一统,这一遗憾深深刺激到了辛弃疾,在祖父死后,辛弃疾率领两千人组建义军,正式举起了抗金的大旗。】
天幕上,青年辛弃疾登上高台振臂高呼,言语之间慷慨激昂,在场的听众纷纷云集响应,立志要追随他杀敌报国。
初出茅庐的辛弃疾率领两千义士加入到了耿京麾下,耿京的起义军在当时颇有威慑力,然而作为一军统帅,耿京却十分欣赏偏爱这个名叫辛弃疾的后辈,当即任命他为掌书令,负责掌管印信。
然而这差事还未做上几天辛弃疾便被好友狠狠背刺,一名叫义端的和尚仗着和辛弃疾交好偷走了印信,耿京大怒,要将辛弃疾按军法处置。
“给我三日,若不能将印信追回,提头来见!”
说罢,辛弃疾走出营帐,利落地翻身上马,在众人的视线中打马追了出去。
月黑风高,灯火如豆,烈烈西风在地上卷起尘埃又抛下,四野一派寂静。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这番宁静。
只见不远处有一人单枪匹马提剑奔来,身上的黑袍与夜色融为一体,坐下的银鞍却露着清冷的寒光。
飒沓的剑法如同流星洒落,义端几乎还未来得及反应,整个人已经便被辛弃疾生擒在手。
“辛兄!别杀我别杀我!我知道你的原形,你是大青牛转化来的是不是!饶我一命,而后定当为你做牛做马!”
“你倒会编。”辛弃疾冷笑一声,从义端身上搜出印信,干脆利落地斩下了他的首级,又提着一颗血淋淋的头打马往营帐的方向赶去。
【正是因为这次千里追印章,耿京越发觉得辛弃疾英勇过人,是以当耿京的义军想要和南方朝廷取得联络时,首先便选了辛弃疾做使者。】
【123:还联络啥啊,直接反了赵家的江山做皇帝不比啥都强?】
【喵呜:楼上巧了不是,赵家皇帝也是这么揣度起义军的。】
天幕外,刚赶到皇宫的苏轼差点被这天幕上的两条评论吓得绊倒。
坐在高太后旁的宋哲宗小脸迷茫,看向祖母:“皇祖母,这天幕怎知晓赵家皇帝在想啥的,他们真的会推翻赵家的江山吗?”
作者有话要说:
辛弃疾追义端,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第45章 辛弃疾(二)
天幕上,绍兴三十一年,金军首领完颜亮率军大举南下,只是还未等露上两手,便被耿京和辛弃疾的义军拦住打了个落花流水。
然而北地的百姓在长久的熏陶中始终心属大宋,在取得了不菲的战绩后,耿京便任命辛弃疾作为使者前往南方觐见宋高宗赵构,表达投靠归降的意图。
【这一年的辛弃疾二十三岁,一想到能够完成祖父的遗愿回到南宋朝廷效力,整个人便热血沸腾干劲十足,宋高宗赵构也是个会演戏的,这时候对耿京辛弃疾的归顺也是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且大手一挥慷慨地授予了耿京和辛弃疾不小的官职,活脱脱一副我要倚仗你打江山的态度。】
【123:稼轩英勇,却实在糊涂!】
【丐帮帮主:被招安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你看宋江那厮,气煞我李逵!】
【喵呜:楼上你醒醒,这俩义军不是一个性质啊,而且这个是投靠回朝廷不是被招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