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 40-47(第4/9页)
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这首词写的豪放不羁,想象大胆又夸张,她自述平生写诗写了那么多惊人的句子也没什么用处,只能以恢宏的想象抒发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懑。这个时候的李清照不再是那个在闺中将北宋词坛批个遍的小姑娘了,也许经历了亡国丧夫的曲折,她会在某个时刻突然读懂前人词句里的复杂情感。】
【这一年,韩肖胄、胡松年作为南宋使臣出使金国,李清照得知以后当即为二人写诗赠言。在这两首诗当中,李清照首先勉励了二位担当重任的使臣,接着又提醒两人要重点关注一下金人的动向,查探金人是否还对中原城池重兵把守、老百姓在金人统治下过着怎样的生活。】
【而在诗的最后,李清照以一名寡妇的身份向两位使臣表达自己的心愿:“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我只是一个丧夫的普通女子,但我依旧渴望把我的血泪洒在齐鲁大地上,用我的血汗告慰我的故土!】
天幕外,苏轼原本还是以长辈的身份看待学生家的这个女娃娃,听到此处却不禁肃然起敬。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即便是自己,也不能说出比这个女娃娃更有骨气的话来!宋朝子弟若是皆像李格非家的女儿一样有血性,又何至于沦落至此!
天幕上,又是一年春至。论理来说,江南的春要比北方的春天更多些看头,但画面中的李清照却是披头散发,懒得打理自己的形容,更没心思去与游春的人同乐。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每到春天,她总是止不住地怀念起汴京的春景来,江南的春色确实醉人,却平白无故地看得她心惊。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王国维曾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有了许多坎坷经历的李清照确实怀着对故园亡夫的思念,一个人在江南写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天幕上,独居的李清照一个人看着四季变迁,手里时常拎着一把小酒壶,一边听着山河岌岌可危的消息,一边时常把回忆反刍咀嚼。
江南初雪,几株红梅在白皑皑的世界里凌霜绽放。
同样是梅花,李清照想起当年在闺中,自己遍寻了好词佳句来咏赞梅的高洁: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当年,自己笔下的梅花如同一个娇俏美好的少女,换上了新妆在玲珑剔透的世界里傲视群花。
如今风烛残年,山河破碎,自己独老江南,再看雪中寒梅却是另一番光景。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过往每年这个时候都会精心插梅花赏玩饮酒。而今年拿着梅花在手中把玩,却没有任何好的心情,只留下了满身的泪痕。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如今身在异乡,两鬓早已斑白。看这风势,明天梅花恐怕要变成满地残红,想看梅花也难了。
【这个时候,李清照在担忧山河,在为自己的凄凉处境感伤,但南宋那些读了几本书、略认得几个字的文人们却要么沉湎歌舞,要么苟且偷安,提起李清照,也大多以戏谑的口吻笑她二嫁反目、晚年失节。】
明意顿了顿,继续道:【不过以李清照洒脱又敢作敢当的个性,到了晚年也未必会在乎流俗对她的评价。在江南漂泊的这些岁月里,李清照默默整理完了《金石录》进献给朝廷,她所作的词也被整理为了“易安词”“漱玉词”流传后世。李清照早期的词坦率天真,后期的词却带着时代的忧愁,实际上,她的词之所以能够流传,是因为她的字句超越了当时闺阁女子应有的见识,独创了属于自己的风韵与风骨。】
【李清照个人的经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和宋朝一致的,曾有过辉煌灿烂的时光,最终却在大的时代背景下漂泊孤苦。她是一代才女,却也是那个时代的女子受封建礼教迫害的一个代表;她是字字珠玑的词人,却也是南渡中渴望归家、为山河破碎伤感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子民。】
天幕上,时年七十四岁的李清照在江南的一处小院里缓缓阖上了自己的双眼。
名为清照的花,在经历了绚烂盛放、风疏雨骤之后,只余满地残红,然满园留香。
第44章 辛弃疾(一)
一代才女溘然长逝,天幕外的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唏嘘,然而还未等他们来得及讨论,天上的景色如风云骤变,原本属于江南的景致尽数被取代。
明意的声音在天幕中响起。
【这一年是南宋绍兴十年,这一年,抗金名将岳飞挥师北伐,接连收复郑州、洛阳,而后拿下朱仙镇,金军闻岳家军至无不闻风丧胆,北地的百姓箪食壶浆奔走相告,皆在盼望岳家军一举收复失地,结束金人统治下暗无天日的生活。】
天幕上,在听闻岳家军屡次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后,北地的人群里爆发出阵阵欢呼,这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许多百姓眼含热泪,面上却挂着久违的笑容,非亲历者,无法体会他们这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狂喜。
不少青壮年为了响应岳家军北伐,纷纷加入了当地的义军,如此一来,岳家军与民间力量里呼外应、前后夹击,一时之间,抗金的力量呈现一种势不可挡的态势。
这一年,岳飞以五百骑兵大破十万金兵,完颜兀术弃城遁逃,北宋都城开封眼看就要被收回。
这一年,远在江南的宋高宗赵构在秦桧的挑拨下,连发十二道金字牌催岳飞班师,随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定下死罪。
天幕上,接到消息的岳飞最初觉得荒唐到不可置信,待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最愤慨的不是自己要枉死,而是整个岳家军的拼死战绩都将化为泡影。
“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已逝,军中将士、北地百姓皆哭声如雷,直言抗金无望。
南宋复国的希望在短短两年之内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跌宕,像一束流星,随着岳飞被冤死而逐渐销声匿迹。当气壮山河的岳家军失去了天才将领,主和派粉墨登场,一时之间再次占据了朝堂上风。
在这样的情况下,齐鲁大地,济南幸府,辛赞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孙儿。
这是辛赞在金朝为官的第十个年头,亦是他忍辱负重忍气吞声的第十个年头。当初靖康之难,他因为家中人口众多来不及南渡,为了保全府中上下的性命只好屈辱地成为金朝的官员。十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有朝一日王师北上,破碎的金瓯能回归完整。
他把自己的一腔夙愿寄托到了这个刚出生的孙儿身上。
这个小儿哭声震天,体格强健,背部骨骼状若青牛,辛赞想到历史上骁勇善战的名将霍去病,他期待自己的孙儿有朝一日也能金戈铁马收复故土,像霍去病一样“封狼居胥”,故而为这个孩子取名为“弃疾”。
【“去病”、“弃疾”,从名字上我们就能看出辛赞对这个孙子的重视了。辛弃疾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因此辛弃疾可以说是他祖父亲手抚养长大的。辛赞骨子里带着复国的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