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时雨》 30-40(第8/24页)
先少水润茶。玻璃壶垫了茶巾,被杨喜拿在掌中轻柔转动。到这一步时,茶香已经散发出来。
方知雨看着,闻着,心旷神怡。随后就见杨喜提壶注水。
适才还扁平干燥的青叶被清水挑动,瞬间有了生机。在透明的玻璃壶中彻底伸展开来,如吸足灵气的鱼群,朝着同一方向追逐翻滚。到停水时叶片也静止,郁绿空悬,如一枚大型的琥珀。
杨喜直接出汤。再把茶倒入每个人的小杯里。
方知雨得茶后举杯先闻。从开口的玻璃盏中,龙井的豆香扑面而来。但又不止这么简单,还蕴含着花的芬芳。
先闻再饮,呷在唇间。只觉口舌生兰、清新馥郁。
以前在茶店工作,也喝过龙井。但这两个字背后水分太多:
只要是按龙井炒青手法制出的青叶,都可以称这个名字。为了有所区别,才在前面加上地域保护。其中为名茶之首的只是西湖龙井,特指在西湖产区采集的茶叶所制的龙井茶。其中又以狮峰龙井最为出名——
当年乾隆下江南,钦点了十八棵御树,就在此山之中。
所以,于喜欢喝茶的人而言,在这个时节来到杭州,喝上一杯顶级手艺人制出的明前茶,其间的诱惑力可想而知。不仅因为西湖龙井被炒得价格昂贵,还因为市面上鱼龙混杂。你想尝到极品,有钱还不够,必须懂茶。如果自己不愿做功课,那么至少也要找到一名值得信任的中间人,不然极有可能枉掷千金也买不来一杯真正的好茶。
现在,这杯好茶就在方知雨手中,令她沉醉。除她之外,陆羽、谭野这两个老茶客也是连连称赞。
就连专业是食品研发,进了奶茶行业后才开始专注研究茶的小当家也说:
“瞬间就觉得,平时在公司里喝的原料茶什么都不是。”
“那肯定了,”陆羽说她,“我们哪用得起这么好的西湖龙井来做奶茶?加奶加糖加包材,再加人工……卖100块一杯,还倒赔。问题是谁愿意掏钱?跟我们的消费场景不适配嘛。”
“对啊,不适配,”就在这时杨喜说,“其实玲梅来开口跟我说烟雨想跟我们合作时,我也是这个感觉。我爸就更不用提,到今天他都接受不了把茶跟牛奶配一起。刚才也说了么,茶水茶水,水很重要。陆羽在《茶经》里还把各处的水也分三六九等,里面可从没有加奶加糖这一说。”
话是闲聊,但多少听得出即使是杨喜,作为传统的茶人,对奶茶这个新生物也是有忌惮的。“你看最近很火的小罐茶,做的还是茶叶本身,请的也都是知名的制茶大师,结果呢,还不是被诟病?”她说,“不要跟我说它赚了多少钱。说实话,我们不缺钱。不想大富大贵,生活足够好了。”
现在,陆羽现在很想收回自己刚才那句“不适配”,根本没想到杨喜会以此发散聊起合作来。
刚不知怎么接话,就听旁边的吉霄开口:
“小罐茶被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恰恰就是因为它做茶叶本身。是不是好茶值多少钱,茶客一喝就知道。我不是说它不该卖那个价格,而是说真正想喝一杯好茶的茶客在为营销成本买单的时候,在心里稍微一算账,必然会有意见。但奶茶不是这个逻辑。奶茶的主要消费群体都不是茶客,而是想喝一杯饮料的人。”
陆羽听到这也跟着开口:“是啊,我们的客单价也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大家消费十几块钱得到十几块钱该有的质量,怎么诟病?而且我们本质上是做连锁门店,逻辑是星巴克那一套,单价又还没有星巴克高。”
杨喜却问:“既然是做十几块的质量,又何必非要找专业制茶人合作?本来嘛,你们也用不上手工茶。”
陆羽被这尖锐的问题问得哑口无言。吉霄见状,再次出声:
“我们会在宣传里说清楚杨先生是监制,就是他用制茶经验给我们产品的口味把关。绝不会虚假宣传,说产品里用上他亲手炒的手工茶。这点你可以放心。”
见杨喜认真在听,吉霄继续:“以前我们推过一款奶茶,茶底革新,把业内都在用的锡兰红茶换成了祁门红茶。当然,我们卖十几块,用的自然也不是顶级祁红。但是跟同行相比,它的茶味在我喝来是最优秀的。就是这样,有一天我去巡店,遇到一个学生模样的小姑娘,问店员这款奶茶的茶底是什么。店员答祁门红茶。小姑娘说哪里?说她听都没听过。还说别的奶茶店用的都是锡兰红茶,或者大吉岭红茶这样的,你们这个是不是没有别人的品质好?”
杨喜听到这里,神色有些凝重。吉霄看了她这反应,知道可以继续:
“爱喝茶的人会觉得听起来很刺耳吧?是啊,世界三大高香红茶,锡兰和大吉岭都要往后排,祁门红茶才是第一。但是我们自己国家的年轻人却连它的名字都没听过。祁门在哪里?不知道。更讽刺的是,我问为什么觉得锡兰红茶更好?她说因为红茶本来就是国外传来的。立顿红茶,百年品牌诶!完全不知道红茶这技艺是明时武夷山茶农发明,忘记了茶,自始至终就和中国文化根深蒂固长在一起。”
“你刚才问我们做十几块的质量,何必找专业制茶人合作?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必然是:因为奶茶是年轻一代认识茶的一个窗口。不知道祁门红茶的小姑娘,却能说出锡兰红茶、大吉岭红茶,就是奶茶品牌教育了她们。而烟雨是真心希望能把这种教育做得更好,让本来想喝一杯饮料的年轻朋友喝到、感受到,然后开始对茶感兴趣。”
“我不说数据,就说今天我去工作室直观看到的。来问茶买茶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当然,这跟年轻人还在打拼、消费能力有限有一定关系。但是如果一代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到的饮料教育都是速溶咖啡,是星巴克。那等他们长大了、拥有经济能力了,会选择的也一定不是西湖龙井,而是蓝山咖啡。一代人啊。现在有人看向狮峰,不代表未来一定。”
“看看宁城吧,茶馆和奶茶店是少的,咖啡馆是多的。就算是在茶都杭州,出了西湖产区,往市中心走一走,你也会发现大家不是非茶不可,尤其是年轻人。为什么?因为茶难喝?不会吧,茶可是仅凭一枚叶子就漂洋过海,支撑起我们国家整个外贸的存在。那答案是什么?这个答案烟雨想寻找,也需要借助龙头制茶人的力量。”
杨喜听到这,终于笑着朝陆羽抱怨:“你看看,刚做上品牌部负责人,就开始对我唇枪舌剑。”
“我不看,”陆羽却说,“因为及时雨说的每个字我都同意。我爱茶,所以我心里不平,所以我想做东方的星巴克。以前我看到咖啡店,生气;后来我看到连假奶茶都那么多年轻人追捧,更生气。我想做真的奶茶,并且想让它走出去。这就是我的初心。但确实,我表达不好,口才上不如及时雨。”
杨喜听得动容,但嘴上还是说:“行,现在想表明你们是同家公司的是吧?一上一下,都把我架到火上烤。好像我不跟烟雨合作,都没资格说自己也爱茶了?”
陆羽着急:“我不是这个意思!”
看他的神情,杨喜揶揄他怎么连玩笑跟气话都分不出。随即又有感而发,说宁城现在虽然咖啡馆多,但很久以前,它也是茶的集合点,茶馆遍地,和杭城一样爱“吃讲茶”:
“奶茶很早就在宁城出现了,那时候流行红茶馆,在里面能喝到。但现在确实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