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290-3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290-300(第14/25页)

水流,也是为了让其他各州的人有机会学到这样的一种自救手段。

    比起她第一次提出要尝试印刷之法的时候,眼下才是一个更适合让其登上时代舞台的时机!

    所有人只会庆幸,在这样一个最需要开启民智,合力度过灾情的时候,有这样的一种手段能让纸张这种载体发挥出其最大的功效,而不是让画院的所有人都埋头在抄录的工作中,甚至可能在绘制过程中的失当报废掉纸张。

    却再罕有人会留意到,这项技术已经开启了一种不可遏制的前行局势。

    想到在朝堂议会上决定,在今年夏天将《急就篇》作为第一号典籍大量印刷,昭姬就不免想到当年乔琰对她的那句承诺。

    都会慢慢有的。

    《急就篇》是前汉时期由黄门令编纂的孩童识字课本,但其中并不只是识字,还包括了相当多的生活常用知识,放在今年印刷,在名义上也算说得过去,毕竟月报上的种种协助度过灾年的科普知识,还是要让民众尽量知晓的。

    这东西虽然不如乔琰在乐平时期让杨修编写的识字童谣更为朗朗上口,却也要更具有官方的正统性。

    若要在半月前来到长安拜谒乔琰的仲长统看来,这东西还有一点有意思的东西。

    在《急就篇》中有一句话叫做——

    列侯封邑有土臣,积学所致非鬼神。冯翊京兆执治民,廉洁平端抚顺亲。2

    这好像正是乔琰如今所为的写照,又是再一次对人定胜天之论的强调。

    昭姬倒是没想到这么多,只是从对印刷术前景的幻想中抽离开思绪,转头就见乔琰已经又往前走出了一段,连忙追了上去:“君侯,你等等我!”

    不要仗着自己身高腿长就走那么快啊!——

    榆娘只是岐山脚下一处极不起眼村落中的一员。

    既是岐山脚下,当然也得算是关中地界。

    但并不像是司隶之外的人对此地的了解一般,好像身在这种关中沃野之上的民众就能享受到有多富庶的生活。

    没有。

    不止没有,这里的人可能还要比旁人所知道的更苦一点。

    中平年间的凉州叛军祸乱三辅,岐山县就在其中。

    当年只有四五岁的榆娘做梦也忘不了那样的一幕。

    这些冲进关中地界肆意掠夺的蛮徒根本不会考虑到,自打朝廷在后汉之初,从长安搬迁到洛阳开始,关中就已不是富庶之地,反而是被朝廷作为抵抗凉州的屏障,冲进此地肆意烧杀抢夺。

    虽然他们很快又被驱逐回到了凉州境内,将势力的交锋放回到了自家地界上,但为了保护家中的资产不被这些贼人抢夺,她的父亲死在了那一年。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年幼的榆娘需要在家中承担更多的职责。

    因为家中少了壮劳力,她们是不可能按照一户百亩这样的极限数额来耕作的,在关中能让她们耕作的田地也没有那么多,所以更多的时候,她们都处在靠山吃山的状态下。

    这样的日子过得蒙昧而平静,就连汉灵帝驾崩对她们而言,都好像是一个遥远到让人觉得有点不真实的消息。

    而后,董卓逃来了长安。

    榆娘一面庆幸于她们的家中没有男丁,所以也就没有被征兵走的人员,一面听着外面混乱的声响,隐约听到可能会加重赋税,不由心中惶惑。

    她咬着牙从床底下将这几年间积攒的钱币小心地数了一遍,却也没能从中多数出一个子儿来,便开始担忧这笔余财能不能撑得过一年。

    好在岐山这里可能是因为过于贫穷的缘故,竟然没被董卓分来多少注意力。

    这里没有驻军,没有屯田,只有一些过得一日是一日的人。

    榆娘觉得,若是能就这么过下去,好像也挺好的。

    再然后,在两年后这里迎来了新的王师,新的天子,新的一支军队。

    这些消息都跟她们像是还隔着一层薄纱,并没有真切地抵达她们的面前。

    直到长安大司农麾下的属官逐地走访,也来到了她们所在的这个村庄。

    让榆娘实在很意外的是,这位到访的长官居然是个女官。

    她言谈利落之间就敲定了此地田地统计后重新划分的方式,就连榆娘这种和母亲姐姐相依为命的,都分到了共计二十五亩地。

    在那女官即将要走的时候,榆娘忍不住好奇朝着对方张望了许久。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的视线过于放肆了,以至于被她逮了个正着。

    对方问她叫什么名字,得到“榆娘”的答案后,她并没有转身就走,而是开口问道:“哪个榆?”

    榆娘指了指村口的榆树回道:“这个榆。”

    对方却忽然笑了起来,“那我们很有缘啊,我的名字里也有个俞字,不过是要去掉你那个木字旁的俞,俞然有安定的意思,所以君侯为我取字的时候也是在这个释意之上延伸的,你还多了个木,那岂不是更太平了?”

    榆娘不太确定,她们真的能安享太平吗?

    背靠的岐山位处于这条东西延伸的山岭之中,却在早年间也并未给人以作为屏障和支撑的安心,反而在暮色夜色里看去,像是个藏匿着无数危险的鬼魅之地。

    好在她们现在有了土地,那就有了吃饱饭的资本。

    她的姐姐也很快在长安城的广泛招工中找到了一个工作,领起了一份相对稳定的薪水。

    虽说现在是要两个人承担起那二十五亩地的种植任务,但榆娘觉得,这已经比起早年间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她十岁了,推得动分发下来的曲辕犁,在没有牛驴来协助耕作的条件下,这种耕作工具的改良让她可以协助母亲一起完成田地的开荒播种,又在建安元年和二年的秋收中积攒下来一批粮食。

    田地确实有点少,但是没关系,她们吃得也不多。

    存够了下一年的存粮后,母亲就和她商量着将剩余的一点粮食卖了,反正关中地界上现在粮食的价格很稳定,真缺少的话还能买来,这样一来,她们用来存钱的罐子里又多了些钱。

    在榆娘和母亲的计划中,这些钱要用来在明年支付用牛耕田的租金,那么节省下来的时间她们就可以多做一点针线活,卖出去后得到多于租金的钱。

    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榆娘都已经想好了,等存的钱再多一些,她们就往靠近关中平原中部一点的地方搬,还能更接近于天子脚下,也说不定还能再见到那个说跟她有缘的女官。

    但上天好像一点也不打算厚待她们这种从险厄处境中走出来,只求努力过好生活的人。

    姐姐在告假回家后带着从城里传开的消息,宣告了今年可能会有旱灾和蝗灾到来。

    十二岁的榆娘和母亲一起将存钱的罐子打开,不舍地看了许久,还是决定先去采购一批粮食。

    因为在这个迟来的消息后传到不久,她就发现,自家的水井确实没有之前水深了。

    在旱灾到来后,就连井水都有干涸的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