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210-220(第4/25页)

间门的对比,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三项。

    但让他这等老谋深算之人都没想到的是,在抵达上郡后的第二日,他就发现自己多了个邻居,不是别人正是李儒。

    “……”贾诩和李儒沉默地对望了片刻,这才听到对方开了口。

    李儒:“乔并州说让我换一个种地环境。”

    然后就换到这里来了。

    算起来还应当感谢一下乔琰,她没有按照在出征凉州前找上他的时候所说的那样,坚持让他从李儒改名叫做李猛,彻底摆脱和董卓之间门的瓜葛。

    但这对贾诩来说好像不能算是什么好消息。

    这总不能说,乔琰此举是让李儒来和他交流种地经验的。

    贾诩很快发现了另外一个悲剧的事实。

    在乐平书院中,被乔琰划定在可以发展为二代心腹的那些孩子,是需要定期前来上郡的棉花田从事劳动工作的,这也就意味着,他极有可能还是要担负起那三选一的选择中的第二项工作。

    乔琰说是说着让他选,结果他直接选出了一个三合一。

    在见到乔琰的时候,贾诩不由苦笑:“君侯啊,您可真是……”

    真是太能安排工作了。

    乔琰坦荡地接了下去:“我实在是缺人,也只能寄希望于先生能者多劳了。何况,与自己人往来并不需要处处小心戒备,对先生来说也算是清闲的休息了。”

    贾诩能不能得个休息不好说,对这句缺人,贾诩是实在有话想说。

    “有一些人君侯应当可以用起来了,倒也未必真如您所说的缺人。”

    他一边随着乔琰往上郡棉花地的方向走去一边说道:“譬如说刘表故吏诸葛玄,我听闻他是因为照顾亡故兄长的子侄才前辞官的,又为了诸葛亮诸葛瑾等人的教育环境而前来的乐平,似有重回荆州的意思,但那刘景升都将自己长子往长安方向派出了,君侯若想要留下此人想来不难。”

    “光是在并州都还有漏网之鱼,更别说是在三辅。扶风马氏中的数人已经先为君侯所用便不说了,只说那凉州三明之中的张然明,早年间门他为了升官高进,将籍贯自敦煌改入关中,却仍因窦大将军案而贬官归乡,授课著书,其子张芝、张昶、张猛等人或精于书法,或长于文论,或行统兵演武之道,实为可用之才。”

    “君侯要行避讳之举,又要手持大义,故而令刘虞为新任天子,但自长安遴选贤才之事,却绝不可假手于他人。”

    若如此,只怕刘虞这位新天子便要假戏真做了。

    乔琰颔首:“此事我心中有数。”

    她能在接下来启用的,绝不只是诸葛玄以及张奂的三个儿子而已,临近司隶的颍川、南阳、汉中等地,在有了刘虞这个噱头后所能招揽前来的人手绝不可能少。

    但等到了司隶之后,这些人到底是听从刘虞的安排还是成为她的属吏,还不是她说了算的事情。

    她也有这个底气,让人在她和刘虞之间门区分出个高下来!

    不过这些都得等到她回返关中后再说,也得等刘虞被黄琬说服,进入关中。

    在此之前,还是先看看这些正在长成的棉花吧。

    乔琰上一次离开并州的时候,它们还正处在苗期。

    但如今临近十月的收成时节,举目所见便是一片白棉累累的景象。

    这也是一片对如今的汉人来说罕有见过的场面。

    原本生长于外域的棉花在大汉的土地上,经过了精心照管后,终于生花结果,形成了一片蔚为壮观的景象。

    贾诩也不由驻足于田边,脸上露出了几分震撼之色。

    他被阎行带往长安的时候,乃是去年的夏秋之交,但徐荣和马腾从丝绸之路上回返,却已经是今年年初的事情。

    对于丝路往来的收获,他最直观见到的就是吕布所率领的那支骑兵队伍,他们所骑乘的大宛宝马与中原战马之间门的对比差异实在很大。

    但当看到这片已经临近收获的棉花田后,他才能更真切地意识到,为何乔琰对于棉花的重视要远胜于宝马。

    人总得先能活下来,才能考虑更多的东西。

    战马是可以慢慢发展的,命却只有一条。

    而当有了棉花的存在后,这种越冬减免人员伤亡也就变成了可能。

    哪怕眼下还只是经营此道的第一年,但已不难让人看出这种潜力来。

    因棉花田中的植株成熟时间门各异,其中有一片棉田中的棉花已经被手工采摘了下来,送去了不远处盖起的作坊之中。

    在乔琰领着贾诩抵达的时候,这些棉花都已经被此地处理棉籽分离的机器经过了第一道的加工。

    现在正在送往下一步进行弹松的流程。

    先前被徐荣带回来的那几箱棉花,在协助于这些加工机器的形成之余,也让此地操作这两道加工流程的人手对此已了然于胸,连带着随后的棉衣制作和棉被的缝制,都处在有条不紊的状态。

    直到一件棉衣送到了乔琰的面前,才打断了两人对此地的沉浸式观摩。

    贾诩接过了从乔琰手中递过来的棉衣,摩挲了一番厚度后问道:“敢问君侯,若算上棉花的种植成本,这件棉衣该当定价几何?”

    贾诩虽是在乔琰担任了并州牧的职位之后才前来并州的,但并不代表他对乔琰的过往一无所知。

    做到他这种明了君侯志向地步的,该知道的基本都知道了。

    何况有些也不算是个秘密。

    昔年乔琰还身在乐平的时候,凭借着楮皮衣积攒下了第一桶金。

    楮皮衣因是树皮所做,起到的主要是防风保暖效果,定价低廉是完全解释得通的,但棉衣这种东西,好像跟楮皮衣不能一概而论。

    并州地界上,麻衣为百钱,楮皮衣为二十钱,这是自乔琰开始发售此物的时候便定下的价格,至今也未曾变过。

    虽到了如今也不乏有人同样从事此道,但因乔琰这位州牧的存在,他们也不敢涨价,至多就是给其发展出一些装饰的花样来进行附加的收费。

    那么,棉衣该当定价多少呢?

    乔琰回道:“光谈论成本定价没有多大意义,这第一批棉衣的数量太少了,其中又有大半要供给凉州并州从事军防的士卒,尤其是雁门定襄云中以及河西四郡等地,冬日的严寒过于致命,合该先拿到棉衣。”

    “此外我有一个想法,从军之人中有斩首功的,可以按照百钱一件的价格给家人添购棉衣,至多购买三件,以先生觉得如何?”

    贾诩斟酌了一番回道:“若如此,这批棉衣剩下的就不多了。”

    看乔琰的表现,一衣百钱的价格应当还不会让她亏本,棉花的种子在此番收成中所得的也不在少数,到了明年在种植流程更加熟悉的情况下了,便能进一步扩大种植和生产。

    今年优先将其供给于麾下兵卒及其家人,无疑是归心之举。

    只是……

    “君侯只怕防不住一件事,有人会利用兵卒购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