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我妈才是重生文大女主》 80-90(第30/33页)
”她秒懂妈妈的用意,“这么赶巧,万一纪录片红了,那广告效应得多牛啊。”
钟慧仪感叹:“本来卖自热锅的时候,就想蹭这波热度的。没想到纪录片拍摄周期这么长,多等了一整年。”
自热火锅的售卖,肯定还是购物频道更对口。
而实体分店的开张,更需要这种美食频道的认证。倘若纪录片真播起来,北京可是面向世界的首都,春熙火锅的知名度,绝对更上一个档次。
“现在播更好呢。”
钟麦表示,“这是妈妈的好运气,我们的北京分店肯定能吃到红利。”
母女俩思路完全一致,在她们幻想的美好时刻,纪录片正式开播了。
片头一出来,风格和后世那轻快又饱满,好似来到丰收季的曲调竟十分相似。
可以说,这片头音乐一起,钟麦的脑海中立刻就想起旁白那句: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母女俩对视一眼,彼此的情绪都有些激动。
更巧合的是,《舌尖上的烟火》
第1集 竟然也是从云南高山的松茸讲起的!
远离了星级酒店,远离了昂贵的山珍海味,仅仅从一株雨后的松茸,开启了整个故事。
曾静的领悟力也太强了。
她的镜头不仅对准朴素的食物本身,也对准那些一辈子也不可能入镜的平民小百姓。讲他们的生活小故事,讲他们如何看天吃饭,如何努力的生活。
再加上播放的时间是在深夜,钟麦感性,看到最后眼眶竟有点湿润。
“真不愧是央视水准。”
钟麦赞叹道,“妈妈你就是提供了一点思路,他们竟然就能提前十年,就把原汁原味的《舌尖上的中国》做出来。”
这业务能力真教人叹为观止,万分佩服。
钟慧仪其实没看过全集的《舌尖》,她只是刷抖音的时候,刷到过相关的片段。
她对内容并不清楚,只是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氛围。
但钟慧仪看女儿感触颇深的模样,抓住她的手,忐忑询问:
“很还原吗?麦麦觉得这个质量,这个播出时间,能不能有好的收视率?”
“妈妈你可能不知道,《舌尖》的第一期也是讲云南松茸,这内容和氛围的还原度,起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钟麦断言:“质量绝对能打,假设宣传到位,我觉得相当有机会!”
但这是互联网刚刚起步的2003年,播放时段又是深夜档。
在这样的先决条件下,《舌尖上的烟火》能复刻另一个时空,十年后的那种荣耀吗?
第90章 因地制宜
纪录片《舌尖》播出后,钟慧仪和钟麦这对母女,简直比曾静本人还上心。
北京分店开业在即,她们当然希望纪录片能播得好,热度能蹭就要蹭!
不过,这个年代网络不发达。一档节目播出后,不像后世,隔天就能在网上看到收视率各种数据。
只能慢慢等待。
钟麦记忆中,《舌尖》也是播出好一阵,口碑发酵后才爆红。
母女俩沉住气,一直等到分店开业前一晚,才打电话向曾静打听。
结果,曾静一开口,语调非常消沉:“不太理想。”
她说:“时段太差了,我们纪录片也不像电视剧能预告造势,可能还要再观察几期。”
钟麦和钟慧仪对视一眼,她们担心的事果然还是发生了。
“你别太丧气。”
钟慧仪宽慰她:“好酒需要时间的酿造。曾静,再等等。”
她建议:“你要不要试试跟台里沟通下,试试争取一个广告的渠道。分不到好时段,至少也给你们一个宣传的机会?”
酒香也怕巷子深。
钟麦说,十年后那部《舌尖》的爆红,肯定也离不开当时互联网消息的飞速传播。
曾静也觉得, 第一期没播出来,和曝光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她的确也没有放弃:“嗯!我再去台里想想办法,这个热度一定让你蹭上!”
然而情况却不容乐观。
第二期播出时,正是春熙火锅分店开业前一晚。
钟慧仪再问曾静收视率,对方只叹一口气,连解释都不解释了。
好像真的已经束手无策,只能认输。
“曾静,那就看我的。”
钟慧仪不再说安慰的废话,她说:“我对分店很有信心,实在不行,我来帮你打广告。”
她表示:“等分店开起来,下一批自热火锅的包装封面,就印你们纪录片的宣传语!”
钟慧仪的新店,花了很多巧思。
她有信心开起来,给纪录片引流,然后再让纪录片反哺自己。
北京分店从选址到装修,再到人员招聘,总历时近半年。
钟慧仪这半年每周两地往返监工,和做市场调研,都飞成了航空公司的vip用户了。这家分店是做生意这么多年以来,她倾注心血最多的一家店。
原因无他,因为这是春熙火锅迈出的最关键的一步。
这是春熙火锅全国的第一家分店,成功了,口碑和名气打出来,以后再开分店就如同呼吸一样简单。但若失败了,资金折损都是其次,那种向上迅猛发展的势头一旦被掐断,就很难再起。
说北京分店能否成功,是春熙火锅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也毫不为过。
钟慧仪因此半点都不敢松懈。
主厨虽然是陈梅带出来的汪小凤,但正式开业这一周,她还是把陈梅也暂时安排到北京驻守。
店长选谁她都不放心,最后挑了最得力的助手包明明。
包明明跟她这么久,能力早就超越助理范围。他工作能力够强,为人处事够圆滑,此刻调他来做控场的店长正合适。
至于蓉城自热火锅的事务,经过一年的发展,一切早已步入正轨,换个人很快就能上手。
自热火锅的盈利很高,陈梅一直觉得自己的分成,拿得也有点太容易了。此次包明明调岗北京,她正好可以多出一份力。
陈梅主动提出,要试试接受包明明自热锅销售的工作。
陈梅是股东,她来经受这个业务,绝对比其他任何人都会更仔细,更上心。
钟慧仪毫不犹豫点头应允。
自热锅业务陈梅包揽,蓉城的人脉钟慧仪自己维护。
她们两个女人联合起来,很快,所有事务都成功交接。
包明明提前半个月进驻北京。
先考察北方火锅市场,因地制宜调整底料和佐料;再软硬兼施,立威培训新店员工们。
一套组合拳打出来,店长做得有模有样。
钟慧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