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30-140(第13/17页)
似荀攸。
荀攸也非常重视这个儿子,所以出门做事儿也常把儿子带在身边,教儿子为人处事。
听到自家儿子这个问题,荀攸也看一下了书坊不远处停下的马车,其实他也注意到这种固定路线马车许久了。
如果没估计错的话,这应该是昭国官署下面的马车,专门用来给普通人通行。
“黄侍卫,吾儿好奇之事,其实我也很好奇,这种马车在昭国叫什么?”
黄侍卫名叫黄泽,这是昭国这边给荀攸安排的亲卫。
除了负责保护荀攸一家人的安全,这几天也帮助荀攸了解昭国的各项情况,帮助荀攸尽快融入昭国。
“荀君,此乃公共马车,专为无车之人方便出行而设。
这几年城池扩建,从东市到西市需耗费许久时间,常常耽搁出行。所以这种固定路线的马车,能够方便人们尽快到达出行地点。
其实这种公共马车也才实行不到一年之久。最开始主要是在乡里之间实行。
荀君也知晓,乡里之间的人距离城池甚远,所以每个乡都会有这种公共马车定时出发。”
这年头,出门一趟是相当不容易的,哪怕是豪门大户,出门也得坐在马车或者牛车里面,风尘仆仆折腾许久。
而对于乡里之间的人来说,出门就更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了,走路基本可能一天之内到达不到城池,坐私人车马的话又需要出昂贵的钱。
但不出钱的话,有时候缺了布匹食盐又或者一些杂货物品,那生活又过不下去。
所以民间私人车马出租很是流行,但价格也挺昂贵,所以对于乡里之间的人来说,不到必要时刻,他们其实并不愿意去城池一趟。
杨秋让这种公共马车开始运行,主要是这几年财政越来越好,马匹越来越多,再加上周边的官道都已经修得宽敞平整。
所以这种公共马车就开始运行了起来,目前还没有大范围的在昭国通行,但是在雁门郡基本都已经开始运行开了。
若是运行好的话,明年在太原郡也会开始施行。
毕竟,要想富,先修路。
路已经修好了,就得让普通百姓开始喜欢出行,若没有出行哪来的消费?哪来的商业繁荣,所以这种马车通行是必定要流行起来的。
当然,乡里之间还有骡子拉车,又或者老牛拉车。
这种民间的交通工具自然也在允许通行,公共马车只是多提供一种便宜且方便的出行方式而已。
“原来如此,不知此公共马车收费如何?吾观此马车乃是四轮,着实令人有些诧异。”
“一钱即可。当然,汉廷那边的五铢钱如今已不能使用了,我说的是大昭通宝。
至于四轮车,其实主要在城池还有一些宽敞平坦的地方上使用,大多数地方依然用的是二轮车。”
黄泽此言一出,一旁的荀缉都露出了吃惊的神色,因为在汉廷那边若是要坐牛车出行,至少得要十文钱以上。
如果还有非常重的货物跟着出行,那甚至要准备几十文钱。
大昭通宝虽然比一枚五株钱的价值要贵重一些,但是仅需要一枚就能坐车通行了,这未免也太便宜了。
之前荀攸和荀缉这对父子俩还以为昭国施行这种公共马车,其实是为了挣钱,如今看来倒像是亏本在运行。
“黄叔,我观四轮车相较而言更为宽敞大气,然为何仅能在少数地方得以使用?莫非是因四轮车造价太过昂贵?”
充满求知欲的荀缉好奇地问了起来,他在汉廷那边没有见过四轮车,导致他现在忍不住好奇。
既然能造出四轮车,四轮车能装的人和东西也多一些,怎么不大面积使用呢?
这个问题让黄泽瞬间笑了起来。
“小郎君,你这个问题我当初也甚为好奇,那时我与我的同僚亦都曾讨论过,皆不明白其中缘由。后来接触到几个工匠之后,我们方才明白原因。
四轮马车与二轮马车的载重实则并无多少区别,但若路段修得不够平整,四轮马车出行便会极为不便,且容易翻车。
工匠们还言,四轮马车对车轮以及马车零件的要求更高,磨损强度更大,也更容易损坏,所以这种四轮车只能在道路平坦且宽敞的地方通行……”
在中国古代,二轮马车更流行的原因不是因为技术条件达不到,工匠们不会制作四轮马车,真实原因是因为道路太过崎岖了。
毕竟这天下不是到处都是平原,现在也没有条件在天下都修建宽敞的水泥马路,所以在实际运行当中,二轮车更适合目前的环境条件。
尤其是运军粮物资的时候,二轮车要靠谱多了。
听完黄泽的解释之后,父子俩又知道这些公共马车的马匹主要是一些退役的战马,以及专门养的弩马。
听说昭国有专门的育种专家,除了培训优质的战马之外,还会专门育种弩马。
要知道,弩马可是指资质较差的蹩脚马,昭国居然也会专门对此育种,这令父子俩颇为惊奇。
实际上对于马匹而言,战场上当然要优质的战马,然而对于交通工具而言,战马并不合适,反而需要那种耐力强脾气温顺的马匹。
这两种马匹长相性格差异巨大,所以是不同的育种方向,当然要分开来育种。
万事万物都是这样,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坏的一面,在战场上没用的蹩脚马,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这却是最适合的马匹。
而且按照杨秋的规划,未来扩展到了南边,到时候夺取益州的时候,到时候更需要一种矮脚马,其耐力强,爬山越岭会更为适应。
“张释之曾对文帝言,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夫子又曾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阿父,昭国用公共马车此物,倒是让儿觉得,那位昭王比大多数的儒者都懂得,何为天下为公?”
此时,父子俩已经回到自家住的宅院了。
这是昭国这些年新修的房子,里面的设施一应俱全,而荀攸住的是一处三进的院子,其建筑风格充满了北方特色。
父子俩此时正在换衣服,为了下午去见昭王做准备。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荀缉突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这让荀攸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缉儿,之前阿父被迫来昭国,你在路途当中似乎颇为无精打采,看起来不太愿意前来。
但那时我们一家人别无选择,只有来昭国才能获得安全,阿父其实心有歉意。
可是这几日,我观你情绪颇为兴奋,对昭国似乎已然持欣赏态度,言谈举止间对昭王也颇为敬仰,为何?”
荀缉才十岁,虽然已经熟读了儒家经史典籍,也看尽了家中藏书,但他现在却明白了一个道理。
“阿父,我只是突然发现,我自幼所学的儒家经史典籍,以及长辈自幼教导我的道理,其实并不一定全然正确。
若依先贤们的道理来看昭国,这里简直堪称大逆不道。而士族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